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员招聘 > 船舶海工 >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实验研究(海洋工程水动力学pdf)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实验研究(海洋工程水动力学pdf)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1-20 14:30    点击:295   编辑:admin

1.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pdf

sci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海洋学报英文版,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台湾)。

ei: 有很多吧。具体不是很清楚,大概有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水科学进展,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

2.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实验技术

海洋地质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海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

也可在近岸、港口、河道工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计算工作,海洋预报,渔场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研究,水动力研究,海洋规划管理,渔政管理,水声通信,海洋遥感等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不算好啊,但是,你是同济的,就业前景没问题!

3. 中国海洋大学水力学

还很不错。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有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5个二级学科(专业)。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0所,本次有16所参评,还有11所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7所。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河海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三峡大学 扬州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兰州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西藏大学

4.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基础

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

风吹拂海面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

海啸--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

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以上速度横扫海面。

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

日、地月成直线 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朔、望)日、地月成直角关系 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上弦月、下弦月) 海水受到引力较分散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各个地方在一天里面,向着月球时,形成涨潮、落潮,背着月球时也会形成涨潮落潮(例A、B)。潮汐的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

潮间带: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由于航海和海岸 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

钱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带,能与杭州湾地形有关,由于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每当潮水涌入三角形海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湾中叠加暴涨。

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

第三个原因是天文因素: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潮差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观潮”之说。针对杭州湾受潮影响的特点,一方面我们选择好时机,可以观赏钱塘潮壮美景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

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的定向流动,例墨西哥湾暖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流向,非常大的规模)时间方向稳定。

在三种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动形式,按照洋流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再比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

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可分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受离岸风或迎岸风的影响。

受离岸风影响 由于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

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影响: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比如秘鲁渔场得益于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这些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会迫使洋流在运动过程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洋流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使洋流的分布很复杂,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5.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试验研究

  海洋能利用-正文  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设备装置把各种海洋能转换成为电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它是人类利用自然能源的重要方面。  海洋能的种类 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潮汐能和潮流能源自月球、太阳和其他星球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源自太阳辐射。  海水温差能是一种热能。低纬度的海面水温较高,与深层水形成温度差,可产生热交换。其能量与温差的大小和热交换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波浪能都是机械能。潮汐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量成正比。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和波动水域面积成正比。在河口水域还存在海水盐差能(又称海水化学能),入海径流的淡水与海洋盐水间有盐度差,若隔以半透膜,淡水向海水一侧渗透,可产生渗透压力,其能量与压力差和渗透能量成正比。  海洋能的特点 ①蕴藏量大,并且可以再生不绝。估计地球上海水温差能可用功率达1010千瓦数量级;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盐差能等可再生功率都达109 千瓦数量级。②能流的分布不均、密度低。大洋表面层与500~1000米深层之间的较大温差仅20°C左右,沿岸较大潮差约 7~10米,而近海较大潮流、海流的流速也只有4~7节。③能量多变、不稳定。其中海水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的变化较为缓慢,潮汐和潮流能则呈短时周期规律变化,波浪能有显著的随机性。  海洋能利用的技术和设施 海洋能利用的关键环节是能量转换,不同形式的海洋能,其转换技术原理和装置也不同。  海水温差能的利用是将热能转为机械能后,再转换为电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采取热力循环法,通常的流程有两种(图1):①闭路循环(又称中间介质法),采用由蒸发器、汽轮发电机、冷凝器和工质泵组成的系统,蒸发器里通过海洋表层热水,冷凝器里通过海洋深层冷水,工质泵把液态氨或其他工质作为中间介质从冷凝器泵入蒸发器,液态氨因热水作用变为高压氨气,驱动汽轮机发电;而从汽轮机出来的低压气态氨回到冷凝器又重新冷却成液态氧,如此形成闭路循环。②开路循环(又称闪蒸法或扩容法),把热海水在部分真空的蒸发器(闪蒸器)内蒸发成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使用过的低压蒸汽再进入冷凝器中冷却,冷凝的脱盐水或回收,或排入海洋。早期的实验装置多采取开路循环流程,由于设备易受腐蚀,60年代后改用闭路循环流程。海水温差发电实际利用的热效率很低,往往只有2%左右,所处理的冷、热水量较多,故相应的各种部件尺寸都很庞大,伸向海底深水层的长冷水管技术难度较大。  潮汐、波浪、潮流和海流能的利用仅需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接受能量,如建造潮汐水库,用以接受、蓄贮潮汐能;采用转轮(水车)以吸收海流、潮流动能;用水柱-气室、随波浪升降或摇摆的浮子、可压缩气袋等接受波浪能。第二步是传输,通常用机械、液力、气动等方法,传输终端一般设置水轮机或气轮机。潮汐电站采用适应低水位差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组或全贯流式水轮机组(图2);而波能的传输近年来采用对称翼型空气涡轮机,在波浪作用下能做单方向旋转。第三步是转换成电力或其他动力。通常通过发电机转换成电力。由于海洋能不稳定,所以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一般还需备有贮能设施,如水库、气罐、蓄电池和飞轮等。  海水盐差能利用的转换方法近年来才开始研究。如有一种设想是在河口入海处建造两座堤坝,中间为缓冲水库,在缓冲水库与外海的通道内设置半透膜。缓冲水库内的淡水通过半透膜渗出,其渗透压力导致缓冲库的水位降低,利用缓冲库与河流的水位差可以发电。这种方法由于进出水量相当大,故所需的工程规模也很大。  利用海洋能的工程设施,按其设置位置一般分为海滨式和海上式两类。前者是以滨海陆地或浅海水域为基地,后者是在深水海域设置浮式结构。海滨式和离岸近的海上式设施,可用海底电缆或压力管道将动力传输上岸;离岸远的海上设施,只能就地利用动力,如制氨或生产海水化工产品。  海洋能利用的经济效益 海洋能的利用目前还很昂贵,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合1500美元(1980年价格),高出常规火电站。但在海洋能利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其他综合效益。如潮汐电站的水库能兼顾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海洋热能转换装置获得的富含营养盐深层海水,可用于发展渔业;开路循环系统能淡化海水和提取含有用元素的卤水;大型波力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物和水产养殖场等的效果。目前在严重缺乏能源的沿海地区(包括岛屿),把海洋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加以利用还是可取的。  发展概况 海洋能利用最早是从利用潮汐能开始的。11世纪就出现了潮汐磨坊。1966年法国建成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见彩图)。1981年中国江厦潮汐试验电站(见彩图)第一台 500千瓦机组正式投产。世界第一个波能转换装置的专利是法国于1779年取得的。1965年,日本研制用于航标灯的波力发电装置获得成功。现在日本、英国、挪威和中国等国家正在进行多种波力发电试验研究,其中较大型的是日本等 5国在日本海试验的“海明号”波力发电船,第一期试验年发电量19万度,并初步成功地把电力输送到了岸上。日本还建立了岸式波力发电试验站。中国研制出采用对称翼型空气涡轮机的新型波力发电装置,装在南海海域航标灯浮上试用(图3)。1881年法国人首先提出海水温差能利用的原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用在研究海洋热能转换的经费在世界上占居首位。1979年,美国在夏威夷岛海域驳船上进行了50千瓦装机容量海水温差发电试验。其后,日本在瑙鲁岛建立岸式试验性海水温差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海洋能利用技术的提高,预期20世纪内,有可能在潮差较大的河口海岸处兴建10万至 100万千瓦级的潮汐电站;并会出现中、小型实用的波力发电装置和试验的海水温差发电装置。从长远看,海洋能的利用将成为世界新能源的重要方面

6.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试验研究.pdf 网盘

答案是:B、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这叫做风海流。因此我们说,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7.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课件

作为一个奋斗在波浪能第一线的博士,就浅浅说一说波浪能。波浪能(wave energy)是所有可再生能源里能量密度最高的,因为水的密度高嘛,想想动能势能的基本公式:)

风能和太阳能都是间歇性的,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的,不稳定,波浪能这点就比较好,大海里的波浪一旦产生了可以推进几十上百公里不会减弱,白天夜里都有,比较稳定。

能量密度高加上有浪的时间长 (availability),算下来全年的总发电量是很可观的。

再有就是北半球来说,基本都是冬天浪大(能量大),夏天浪小,和用电需求比较相符,如果接入电网的话,对电网的冲击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小一些。

另外,一般风机和大规模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噪声/光污染+视觉污染),需要长距离输电(耗损+输电成本),波浪能一般在沿海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 就近发电就近使用,不需要几十上百公里的输电环节。

现在欧洲的波浪能研究比较火,做出来的实验装置类型有很多,比较主流的有点吸收式(point absorbing),震荡水室发电(oscillating water column)式,overtopping(淹没式?),可以用直线发电机,液压式或者气动涡轮机(turbine)等等提取能量,还有其他各种千奇百怪的原理和模型,但真正做到投放在海里,不被海浪两下子打散架的,不太多(挪威若干年前有个装置放到海里两小时就没影儿了。。。)能稳定发电并且存活一段时间的就更少了,存活下来的都是欧洲各种funding吸纳大户,有几个项目比较出名的,有向商业化发展的潜力和趋势, 有兴趣你可以搜索看一下: 海蛇Pelamis Wave Power(sorry,已破产),瑞典的Start - Seabased 丹麦的 Wavestar,丹麦的http://www.wavedragon.net 目前英国对海浪发电的补贴很给力,所以很多英国的大学也都很积极的在做。

中国也有好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做海浪发电的装置,比如中国的广州能源研究所(ms做的不错,发的文章不多挺神秘的),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浙江大学甚至清华大学。但我不是很了解进展。

作海浪发电装置的难度主要在于存活性(survivability),因为极端天气情况下海浪的力很大。

另外装置的防腐蚀和密封性能也是需要很好的工程设计才能达到使用寿命20年这一标准。

不过好在还可以从造船业借鉴学习很多。海浪发电我个人觉得未来的十年会是一个见分晓的行业,如果行,那欧洲的技术积累和实海测试经验会让他们比较有优势,技术上感觉中国也没有拉下太多,可能实海测试的有点少。

如果不行,那大家就还是专心搞风能太阳能争取让绿色能源多覆盖一点是一点,咱们也少呼吸点雾霾。

8.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这本书的封皮是哪类海洋工程

1、我一本本看,刚看完这本,最后两本没看,觉得除了讨喜配角塑造出彩(古猜是继鹧鸪哨之后我第二个大爱的配角),角色塑造和情绪控制和前几本一样出色以外,其他各方面这是最差的一本。

对了,这一本没有错别字,封面也不错。

2、这本书把亮点转移到了大海,而且我最喜欢的几个场景都是汹涌伟大的海洋与上面宁静璀璨的天空共存的场景,很震撼。

3、角色塑造继续讨喜,古猜是我第二个非常喜欢的配角。

5、想象力虽然也很丰富,剧情却不如前基本密集精彩,画面感弱了很多,抓人力也差了许多许多许多,想象力之下没有严密而牛逼的硬料基础。

6、我就知道主角不会死,但是事情不会完,而且会有主角党集团的配角死。

对此我能接受。

7、但每一本书都费尽周折九死一生搞到的值钱货每次都要在最后丢掉!!!受不了了好憋屈啊!!! 8、对周易的描述大段的跨章的重复,啰嗦又还是无法说明白,何必呢,把全书讨喜的干脆利落的文风搞得扣分。

继续追!听说这一本是整个系列最难看的了,已经看完了哈哈。

9.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 莫兰

1世纪时,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就发明汽转球,这是最初蒸汽机的雏形。

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约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

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

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格大学当实验员,专门制作和修理教学仪器。大学为瓦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他孜孜不倦地学习,还掌握了德文和意大利文,一有机会就向大学里的教授请教,有时还和他们争论科学技术问题。

1763年,外边送到大学里的一台蒸汽机要瓦特负责修理。瓦特和另外几个人详细地研究起来。经过认真研究,瓦特发现纽克曼蒸汽机有许多缺陷,主要是燃料耗费太大,笨拙,应用的范围有限,只能用于矿井抽水和灌溉,瓦特决心造一台比它更好的蒸汽机。

1784年,瓦特对它进行了改进,为它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使它能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从此之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了。1807年,美国人富尔把瓦特的蒸汽机装在轮船上,从此,航运中的帆船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