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质调查船主要包括海洋移动钻井平台(船舶)、浮式生产系统、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等三类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 包括油气钻采平台、油气存储设施、海上工程船舶(海洋地质勘探船、供应船、拖船、起重船、打捞救助船、海底电缆铺设船、铺管船) 2. 海洋地质调查船是什么船我国第一批次海洋调查船是向阳红系列。 海洋调查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洋科学考察船队,该系列船只先后建造了十余艘,吨位从千吨级到万吨级不等。 1969年3月28日,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对国家海洋局船舶命名作了如下批复:国家海洋局1000吨以上的海洋调查船命名为“向阳红”,1000吨以下的命名为“曙光”,并以出厂先后冠以顺序号。七十年代有600吨级的“曙光1”号、“曙光2”号、“曙光3”号(以上属南海分局)、“曙光4”号、“曙光5”号(以上属北海分局)、“曙光6”号、“曙光7”号(以上属东海分局)。2016年底,北船重工游艇厂为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承制的“曙光12”海湾移动监测平台下水。 3. 海洋地质勘探船海工船是为离岸作业工程提供服务的一系列船舶的统称。 人类的海上作业工程活动主要以海上油气开发和能源利用为主,所以这里所说的海工船通常是指围绕海上油气开发而建造的船舶。 常见的海洋工程船主要有:海上浮吊船,半潜船,运输驳船,三维物探船,海底铺管船,油气勘探船,ROV潜水支持母船,钻井支持驳船,自航钻井船,海上居住船支持船,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海上建造船,海底井口干预船等等。 4. 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什么中国极地考察船,中国在南北极考察使用的物资运输、人员运送和海洋考察的特种交通和运输工具 自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组队从上海港乘船赴南极考察起,已先后有5艘考察船共计25航次赴南北极考察并圆满完成历次的考察任务。 这5艘考察船是:“向阳红10”号船,15 0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隶属国家海洋局。1984~1985年,担负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任务,赴西南极的乔治王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并开展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赴南极1个航次)。 “J121”号船,15 000吨级远洋补给船,隶属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基地。1984~1985年,担负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任务,赴西南极的乔治王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赴南极1个航次)。 “海洋4”号船,5 0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隶属原地质矿产部。1990~1991年参加中国第7次南极考察队,赴西南极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区开展海洋地球物理科学调查工作(赴南极1个航次)。 “极地”号船,15 000吨级极区综合科学考察抗冰船,隶属国家海洋局。原系芬兰劳马船厂1971年建造,属冰区1A级抗冰船,中国于1985年买进,经改装后成为极区科学考察船,1986年开始担负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任务,先后赴南极考察6个航次(其中3个航次为环球航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考察)。1994年退役。 “雪龙”号船,22 000吨级极区综合科学考察破冰船,属极区B1级破冰船,隶属国家海洋局。1993年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购进,以1.5节航速可在100厘米厚的海冰加20厘米厚雪的冰区作业航行。1994年开始担负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任务,至2008年已先后赴南、北极考察16个航次(其中南极13个航次,北极3个航次)。“雪龙”号船投入极区考察已为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5. 海洋地质调查船特点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底热流测量、海洋电法测量和海洋放射性测量。 因海洋水体存在,须用海洋调查船和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快速的连续观测,一船多用,综合考察。 基本测量方式包括:①路线测量。 即剖面测量。 了解海区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 ②面积测量。 按任务定的成图比例尺,布置一定距离的测线网。 比例尺越大,测网密度愈密。 在海洋调查中,广泛采用无线电定位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6. 海洋地质调查船员特别养殖人员,山核桃采摘人员远洋渔船船员。 伐木工人,运财人员,起重机制操作人员,装运工人木材搬运工人金属家具制造工人,森林防火人员。 地质勘测人员海洋地质取样工人井下采矿工人油气管道保护工人,采石业工人油气井清洁保养,养修护工。 小汽艇,工作人员,码头工人及领班救难船员等等。 7. 海洋综合调查船科学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艘5600吨的海洋科学考察船。此船配备先进的海洋调查仪以及卫星系统,导航系统,可进行地质、地球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和环境保护等综合调查。模样呈菱形,船长60多米,船宽10米左右,最大航速11.5节。主要用于调查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等特殊任务的船舶如美国的ATLANTIS号等。 8. 海洋地质调查船2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海洋综合考察是“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是专门用来对海洋进行科学调查和考察活动的海洋工程船舶。挑战者号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调查船,长68米,排水量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推进。 英国皇家学会曾于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组织了 “挑战者”号进行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年5个月的环球海洋考察。有系统、有目标的近代海洋科学考察是“挑战者号”号科学考察船创始的。 “挑战者”号环球海洋考察 “挑战者”号环球海洋考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海洋的兴趣。此后,德国、俄国、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意大利、美国等许多国家都相继派遣调查船进行环球或区域性海洋探索性航行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学研究开始由探索性航行调查转向特定海区的专门性调查。 1925一1927年德国"流星"号在南大西洋进行了14个断面的水文测量,1937一1938年又在北大西洋进行了7个断面的补充观测,共获得310多个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这次调查以海洋物理学为主,内容包括水文、气象、生物、地质等,并以观测精度高著称。 这次调查的一项重大收获是探明了大西洋深层环流和水团结构的基本特征。另外,第一次使用回声测仪探测海底地形,经过7万多次海底探测,结果发现海底也像陆地一样崎岖不平,从而改变了以往所谓“平坦海底”的概念。 9. 海洋地质调查船船员第一艘海洋地质勘探浮船是上海探矿机械厂等30多个单位合作建造的“勘探1号”地质勘探船。1974年海洋钻探试验成功。船长100米,宽 10米。这是一艘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海洋地质勘探船,船上的设备也都是国产的,包括海底井 口装置和一些海洋钻探辅助设备等高难技术装备,都由我国自制造的。 10. 海洋科学调查船南极科学考察船,南极科学考察必须具有的物资运输、人员运送和海洋考察的特种交通和运输工具。 科学考察船是指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 中国的科学考察船: 1、中国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该船耐寒,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南北极海域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2、“向阳红10”号诞生于1984年,中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使用的就是“向阳红10号”,这是一艘满载排水量为1。3万吨的普通船只,但是无破冰能力。 |
上一篇:为什么灯塔的光时断时续? | 下一篇:外高桥海工与宏华海洋招聘(外高桥临港海工招聘) |
江南造船厂在哪里?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光租服务与干租服务的区别?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中国三大造船厂是谁?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