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锡江海船舶电器有限公司在边防部门办理。 出海船舶除依照规定向主管部门领取有关证件外,应当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边防部门申请办理船舶户籍注册,领取《出海船舶户口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发给有关证书的其他小型沿海船舶,应当向公安边防部门申领《出海船舶边防登记簿》。内地经营江海运输的个体所有的船舶,按协议到沿海地区从事运输的,应当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具证明,持有关船舶、船员等有效证件,到其协议从事。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或者《船员服务簿》的人员、渔民出海,应当向船籍港或者船舶所在地公安边防部门申领《出海船民证》。 2. 无锡市江海船舶辅机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各直属海事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海事监管工作,落实《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交海发〔2015〕17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进一步规范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海事监管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船舶使用合格燃油的监督检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应当使用符合《普通柴油》(GB252-2015)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的船用燃油;海事执法人员在查验船舶燃油供受单证时,应重点检查燃油的硫含量、闪点、酸度、凝点、水分、机械杂质等安全和环境保护指标是否满足规定的最低限值要求;需要取样送检的,重点检测硫含量,有条件的可视情抽检其它影响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指标。对“江海直达船舶”的内涵正在研究中,暂无明确界定,目前主要是特指在满足一定结构和设备要求的基础上,可进出入海口附近特定海域的内河船舶,不宜将“江海直达船舶”的概念扩大到海船。 海事执法人员在查验进入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的燃油供受单证时,应重点检查《实施方案》规定的燃油硫含量,以及《船用燃料油》(GB17411-2015)第4章规定的船用馏分燃料油的闪点、酸值、倾点、水分和灰分,船用残渣燃料油的运动黏度、闪点、酸值、倾点、水分、灰分和“铝+硅”等安全和环境保护指标是否满足规定的最低限值要求;需要取样送检的,重点检测硫含量,有条件的可视情抽检其它影响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指标。 承担上述检测工作的单位应当具有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实施方案》中的“靠岸停泊期间”系指船舶开始稳固的系泊于某泊位的时刻至解开与其泊位系缚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靠岸停泊”不包括船舶锚泊与浮筒系泊。前文所述“稳固的系泊”系指所有船舶缆绳都系固完毕的状态;“解开与其泊位系缚”系指所有船舶缆绳解开的状态。在极端恶劣海况下,船舶所有缆绳都系固完毕后仍需主机备车以维持船舶安全的,“稳固的系泊”指船舶主机完车的状态。 “应使用硫含量≤0.5% m/m的燃油”系指船上所有使用燃油的设备(包括主机、辅机、锅炉、发电机等)应使用硫含量≤0.5% m/m的燃油。 “替代措施”系指船舶使用任何装置、设备或替代燃料,使船舶取得与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同或更好的大气污染减排效果的措施。 “尾气后处理装置”系指通过船上脱硫、脱硝等技术手段,降低船舶尾气中的硫、氮和颗粒物含量,使船舶取得与实施方案规定的相同或更好的空气污染减排效果的船用设备。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在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和船舶排放控制区有关政策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我局。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2016年8月22日 3. 无锡船厂有限公司1、海澜集团有限公司 海澜集团创立于1988年,位于中国百强县(市)之首的江苏省江阴市,是一家以服装为龙头产业,以精毛纺面料为基础产业的专业化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202位,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名列36。 2、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江阴市,北该公司创办于1984年,起步于磷化工产业。 3、红豆集团有限公司 红豆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从企业草创的1957年,到如今拥有12家子公司,产业经营相对多元化,走过了辉煌的创业历程,目前已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全球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4、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阳光集团创建于 1986年,是国家重点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扶持的 33 家行业排头兵之一,是中国毛纺行业内生产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产品品质最优、科技含量最高、技术装备最好的企业。 5、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经过五次成功改制发展成为涵盖智慧能源、地产和投资三大板块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目前集团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资产200余亿元,品牌价值281.5亿元,员工近万人。拥有国家级认可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6、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聚酯化纤、纺织为主业的大型生产型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81年,经过多年的开拓创新,先后创办了30多家经济实体,包括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上市公司,还拥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省级技术中心。 7、江苏法尔胜泓_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法尔胜泓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法尔胜泓升集团)是一家从事以金属制品为主,产业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集团。 8、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是由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联合江阴联通实业有限公司、江阴长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人共同投资新建的一家以造船为主,同时承揽加工大型金属结构件的现代化造船厂。 4. 无锡市江南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始建于1865年。至1949年,共建造各种舰船884艘,并制造了大量机器设备,成功地试制过飞机。有职工1.5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大、小船台6座,干船坞3座。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基础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能够建造、修理各类舰船和承造成套机械设备。5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代常规潜艇和第一条5000吨货轮,6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全部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70年代建成远望号为主的六艘大型远洋科学考察船,80年代开始迈入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领域。工厂在造船能力发展的同时,修船和非船产品生产也卓有成效,曾先后制成万吨水压机,承接中国最大的葛洲坝闸门、上海和北京大型天文台回转球顶、宝山钢铁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等工程。 一、历史沿革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辛亥革命后,江南造船所仍采取商务化经营方针,造船业务逐渐赶上和超过当时造船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耶松船厂在宣统二年至民国6年间共造船82艘,总吨位42700吨;江南造船所在同一时期间共造船208艘,总吨位38846吨,已接近耶松船厂。民国7年江南造船所的造船总吨位增到60373吨,大大超过耶松船厂,居上海造船工业的首位。民国7~10年是江南造船所的全盛时期,在此期间为美国建造成4艘排水量万吨级的运输舰,被当时传媒评为“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民国16年后,国民政府海军部管理江南造船所,一度进行局部带军事性扩建。民国19年冬,将海军轮电工作所并入江南造船所;次年1月,又将福州马尾船政局(今马尾造船厂)的制造飞机处并入江南造船所,后建成“江鹤”、“江凤”等水上教练机和侦察机5架。这个时期的海军舰艇修理业务相当频繁,民国17~22年的6年间,共修理海军舰艇271艘次,平均每年45艘次,而民国10~15年的6年间只修理海军舰艇74艘,平均每年12艘次。当时的所长马德骥引进西方的一套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由英人毛根独揽大权的局面。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日军把上海兵工厂(原制造局的另一部分)场地划入江南造船所,并强行圈占附近民地,使全所面积增达34.3万平方米,还把南京的3家民营小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并入所内,使江南造船所的场地和设备都有较大扩展。民国27年1月,移交日本海军管理,改名“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同年3月,又由日本海军委托日商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接办,改名“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将新侵占的英联船厂所属的和丰船厂与瑞镕船厂划归江南造船所。改名“淑浦船坞”和“杨树浦工场”。日军占领时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还造了300多艘攻击型的“自杀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南造船所由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接管。民国35年至1949年5月间,共建造各种船舶34艘,总排水量9557吨,平均每年造船10艘,排水量2734吨。其间,电焊技术开始推广,民国35年成功地建成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排水量634吨的长江上游客轮“民铎”号。江南造船所所属工厂进行了局部扩建,至民国36年底,共新开设了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第二发电厂及汽车修理厂等5个厂,并修理了厂房和增添了一批设备。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对江南造船所大肆破坏,所内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全所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命令,接管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易名江南造船厂,进入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企业概况 清同治五年(1866年),江南制造局迁址高昌庙镇时,购置民地70余亩,建成厂房并建筑泥船坞一座和沿江码头。至光绪十六年(1891年)时,工厂面积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已发展成拥有13个工厂和1个工程处的近代工业企业。全局拥有大小机床662台,蒸汽动力机361台,总马力4521匹;汽炉31台,总马力6316匹。 光绪三十一年局坞分家,江南船坞的主要固定资产有:全坞地基约60亩;泥船坞1座,长325英尺;机厂1所,共有大小厂屋98间;锅炉厂1所,有大小房屋48间,内有60匹马力总汽炉2座,40匹、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另有剪、钻、刨等机床18台;炮弹厂1所(后改为机器厂),连同打铜厂、翻砂厂等新旧厂屋共100余间,厂内附属机器有30匹马力汽机各1台,大小车床64台;水雷厂1所,有屋19间,因废置已久,后改为储料栈房;中西式住房14所;另有挖泥船2艘,运泥驳船3艘,小型轮船1艘。按当时价格估计,上述资产共值规银77.3万两。 局坞分家后,原有泥船坞改建为木质干船坞,并拓长加宽,加深坞底木桩,添置水泵等设备。改建后的干船坞,坞身长375英尺,面宽75英尺,底宽60英尺,能适应4000~5000吨船舶进坞修理的需要。民国5年(1916年),江南造船所继续将坞身拓长,使其总长为556英尺,深20英尺,能容纳万吨以上的船舶进坞修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坞之一。 民国7~10年,江南造船所承造4艘万吨级美国运输舰期间,新建大船台4座,每座打桩基地长396英尺,宽36英尺,桩深20英尺,可置500英尺长的万吨船舶;船台两旁新树起重架10座,每座吊重4吨;并陆续购买民地近4万平方米,所址比局坞分家时扩大1倍以上。民国13年,江南造船所开工新建第二座船坞,次年完工。新坞长502英尺,宽61英尺,深23英尺,装备最新式的电动抽水机5台。新坞建成后,即有1艘7700吨美国商船进坞修理,因使用电动机抽水,仅耗时45分钟,为原来抽水时间的1/10左右。不久,老坞也改装为电动机抽水。民国19年后,江南造船所决定开辟第三座船坞,次年动工,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先辟长375英尺,宽89.5英尺,深26英尺,于民国23年完工;第二期又将该坞加长、拓宽,至民国25年全部落成。新坞长647英尺,宽100英尺,深26英尺,能容纳2万吨级的船舶进坞修理,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船坞。此外,还扩建了打铜厂,添建了一座海军码头。 民国27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江南造船所,将原炼钢厂和上海兵工厂(原江南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旧址,以及从老江边路到新江边路的工人居住区一并强行占为新址,使全所面积扩大到34.3万平方米。还把位于南市的三北、鸿昌、合兴等3家民资船厂的机器设备,全部拆搬到江南造船所。在日本侵占时期,所内生产设施略有扩建。计有;船体加工车间增添300吨水压机、移动式水压肋骨弯曲器;轮机部门添置长轴车床、搪床、滚齿机以及白合金轴瓦浇铸设施,动力设备部门增添200匹空气压缩机2台,新建氧气站1所。 民国35~36年,江南造船所新建成电焊厂、内燃机厂、外钳厂和第二发电厂等,还修理了原有厂房69座。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撤退时,对江南造船所进行大肆破坏,所内主要生产厂房和3座船坞闸门被炸坏。1949年8月,又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所内生产设施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职工在国民党飞机频繁轰炸的艰苦环境下,进行边抢修、边生产,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修复3座船坞的闸门。自1953年起,江南造船厂结合老厂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了造机、修船、造船、电气和锻工等车间。扩建后的船体加工车间,面积由1890平方米扩大到5637平方米,1956年3月完成。5、6号船台的加固接长工程于1955年6月完工,紧接着进行3号船台的改建,该工程于1956年4月完成。新建的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0230平方米,高16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三星轧车和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1959年9月,遵照一机部九局的指示,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新建露天总段建造区和总段运输设施,改建3、4、5号船台。 新建船体联合车间是1956年编制的总体初步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项目,于1960年7月开始施工,1966年建成,车间建筑面积22176平方米,厂房由1个横跨和3个纵跨构成。为适应建造万吨级船舶的需要,江南厂于1959年对2号船台进行扩建。2号船台原长174米,宽22米,扩建时在船台顶端接长53.3米成水平段。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这里下水。为了试制需要,经六机部同意,于同年7月再次改造,滑道接长17米,下水设计负荷提高到2000吨。1976年,又将2号船台接长的水平段加建成斜坡段,为“远望”号主测量船建造创造了条件。 1977年,3号船坞的改扩建开始施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设备安装,于1982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扩建后的3号船坞长232.2米,宽40米,深11.6米,可容纳6万吨级船舶在坞内修理和建造,并配备1台150吨门式高架吊车。3号船坞的改扩建完成,标志着江南造船厂已拥有建造巴拿马型船舶的重要设施。1982年起,江南造船厂再次改扩建2号船台,经六机部同意,拆除3号船台,使2号船台的拓宽有了充分的场地。此外,还建立了长6~12米,宽1~3米,厚6~34毫米,重10吨以下的钢板流水线。这条钢板流水线连续上料、矫平、除锈、喷漆、烘干,直至出料。还陆续引进数控切割、光电跟踪切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高效焊接等机械,成为具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老厂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新建和改建,江南造船厂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具有设计、建造、修理、改装8万吨以下的各种船舶和舰艇、以及制造压力容器、港口机械、大型钢结构等工业性产品的能力。 上海解放以后,工厂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断作出贡献。1953年建成大型内河客货轮“民众”号,1956年建成中国第一艘潜艇,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艘5000吨沿海货船“和平28”号,1965年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在70年代,成功地建造以“远望”号为主的三型6艘航天综合测量船、海洋调查船、远洋打捞救生船等特种工程船队,并成功地配合执行通讯卫星、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和南极考察等任务。改革开放后,工厂率先以批量承建出口船舶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为罗马尼亚、挪威、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30多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130多万吨,并以优良的建造质量和船舶性能,受到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的好评。批量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船,以“中国江南型”成为中国唯一列入伦敦租船市场标价系列的国际船型。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2艘该型船舶,因质量优异,船东改名为“中国光荣”号和“中国自豪”号。1994年12月交付使用的、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最高水平于一身的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3”号,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5年还成功建造了大型、先进的水面舰船、集装箱船、LPG液化石油气船、三用工作船、豪华型游艇、多用途船等多类船舶。 据统计:自同治四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的84年中,江南造船所(厂)共建造各种舰船837艘,计30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至1995年底的46年中,共造船1100艘,计340万吨,是解放前84年造船总吨位的11倍。其中,1980~1995年的16年中,造船137艘,254.3万吨,是1949~1979年造船吨位的3.1倍。解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在修造船的同时,还为国家建造了1.2万吨水压机、宝钢2030轧机中难度大的设备、葛洲坝2号大型钢质船闸、秦皇岛码头第三期工程、上海2条越江隧道的掘进机、上海和北京天文台中国最大的回转球顶、上海市政建设投钢量近1万吨的内环线高架公路、当时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上海市政建设“三联供”U—GAS煤气气化炉,以及承建的1.65万立方米压力容器、上海体育场和上海大剧院的钢结构等重大工程项目,表明了企业在船舶制造和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等工业性产品上都跨上了国际水平台阶。 1980年以来,共有多种产品先后50次获国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奖,其中“向阳红10”号、“远望”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7万吨货船“世沪”号、1.28万吨集装箱“海皇·绿玉”号、2.4万吨汽车滚装船“沃乐斯夫堡”号、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等获国家金质奖。企业也获得了“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全国技术进步优秀奖”、“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优秀管理奖(金马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上海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以及连续13年获得“全国思想工作优秀企业”光荣称号。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造船厂被列为国家100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改制成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金海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中全任党委书记。 江南造船厂党政主要领导人及任职时间表 机构名称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中共江南造船所临时组织 孟亚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召集人 1949.7~1949.10 江南海 总支委员会书记 1949.10~1949.11 孟亚人 临时党委书记 1949.11~1950.4 党委书记 1950.4~1951.6 黄涛 党委书记 1951.6~1956.4 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 郝少如 代理党委书记 1956.4~1956.12 黄涛 党委书记 1956.12~1957.1 党委第一书记 1957.1~1960.2 陶力 代理党委书记 1960.5~1960.8 张浪 党委书记 1961.2~1962.1 陈华锋 党委书记 1962.5~1966.6 张震春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6~1970.9 党委书记 1970.9~1975.4 黄星 党委书记 1975.4~1976.10 胡沛然 党的核心小组主持人 1977.2~1977.3 党委书记 1977.3~1978.8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77.11~1978.8 张绍仪 党委书记 1978.8~1983.1 田钟鸣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2.8~1983.7 刘哲 党委代书记(未到任) 1982.8~1983.6 王存琳 党委副书记 1983.6~1984.5 党委书记 1984.5~1987.5 王德宝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5.5~1986.12 滕一龙 党委书记 1988.2~1992.2 谢中全 党委书记 1992.2~ 江南造船所 林惠平 副所长主持工作 1949.6~1950.3 代所长 1950.3~1951.4 曾国晟 所长 1951.4~1952.10 黄涛 军代表兼所长 1952.10~1953.12 江南造船厂 郑重 厂长 1953.12~1958.8 陶力 厂长 1958.8~1960.8 张心宜 代厂长 1960.6~1961.2 厂长 1961.2~1968.3 陈华锋 厂革命委员会召集人 1968.5~1970.8 江南造船厂 张震春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8~1975.4 黄星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4~1976.10 胡沛然 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7.5~1978.8 张绍仪 厂长 1978.8~1980.10 胡传治 厂长 1980.10~1983.4 赵福生 代厂长 1983.7~1983.9 厂长 1983.9~1987.1 孟辉 厂长 1987.1~1993.1 陈金海 厂长 1993.1~ 5. 无锡市船用电器厂官网612厂指的是国营江新机械厂。 1969年,国营江新机械厂(代号612厂)从江苏无锡迁入宜昌建厂,1975年建成投产,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612厂现为中船重工海声科技有限公司,国营企业,效益还不错,是一家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工资待遇也不错。 6. 无锡江海船舶电器有限公司招聘1、兴泰 无锡兴泰船舶装备有限公司 2、江波 东台市江海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3、INTEX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4、航宇救生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华燕 江苏华燕船舶装备有限公司 6、海星海事装备 苏州海星海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7、莱力斯 莱力斯(宁波)救生用品有限公司 8、振华救生衣 宁波振华电器有限公司 9、海鸥 南通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10、永晟救生设备 东莞市永晟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7. 无锡江海船舶电器有限公司电话简介: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十大造船企业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素有苏中“出入江海之门户”的雅称。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北岸毗邻一级开放港口泰州港,东邻南通,西接扬州,南与苏州、无锡、常州几大城市隔江相望;328国道,京沪高速,沿江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素有苏中“出入江海之户”的雅称。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规模造船企业,2006年度跻身于“泰州市30强企业”、“江苏省十大造船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泰州市十强民营企业”等。法定代表人:杨屹峰成立时间:1999-02-09注册资本:3300万美元工商注册号:32120040000123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公司地址:江苏省泰州市口岸镇口永路58号 8. 无锡市江海船舶电器厂调度员是生产管理的核心,主要负责本部门的生产安排。 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相关操作,能独立处理事务。 其次,在安排工班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达到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整个部门关于生产上面的事务,很多都是在调度员的监控下运作的,小到D/D提箱,大到江海船靠离泊,都需要调度员尽心负责。 关于调度员的管理权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安排泊位及船驳靠离泊控制。码头全长300米,上水和下水各有20米不能作业。有效作业泊位长260米,只有合理安排泊位,才能使2条线或者3条线工班同时进行,因此对每条船的船长必须心中有数。如果碰到船舶抢档的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处理,也能使其他船舶感到港口的严肃性,从而听从调度的安排。在船驳靠离的过程中,还必须察看码头靠球等辅助设施有无损伤。 2. 装卸船控制,特别注意的是装卸船的效率,一旦发现装卸效率少于额定数,必须查找原因,寻找解决方法。遇到由于人员消极怠工所引起的,要指出当事人的不当之处,严重的按部门规定处理。对于由于场地D/D相冲突的时候,根据重要性,采取“疏”与“堵”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船舶作业效率。另外,遇到由于船方的原因,比如靠泊之后,缆绳没系紧,必须及时通知船方,确保作业的顺利。 3. 场地作业控制,包括D/D作业与杂项作业。D/D作业主要是场地作业秩序的维护,特别是场地上D/D作业车辆过多的时候,务必维护好作业的顺序,避免个别D/D长时间等待的情况。对于杂项作业,特别是海关查验的排箱工班,要优于其他工班,先安排。 4. 上栈填箱作业控制,收排箱要及时,工班作业过程中如遇降雨天气,要提前提醒船方盖油布,工班暂停。雨停后,再予以作业。 5. 每天进行现场巡查,并检查工人、司机及有关人员是否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做好防风等应急事项的监控。 上周的工班会上,其中有位调度员提到,由于接班的工人,找不到上班次所下达的装卸船清单,为了避免由于工人的拖拉,调度员自己跑去办公室拿单子的事情。细想下,对于装卸船单证,规定工人是必须在开工班之前拿的,其实每天工人都会到计划室拿当天的作业计划书,调度员只要规定拿到计划书之后,工人必须核对自己手上的装卸船单证,缺少的在开工班之前,或者利用船舶动档的时间去计划室拿即可,对于由于交接班引起的单证丢失,建议弄个文件夹或者弄个交接班记录,记载本班次收到的单证与作业的船舶,以及留到下班次的单证。这些都是可以和陈欣建议的。对于由于装卸工的拖拉,而引起的船舶作业的延误,则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由此引申开去,许多事情是我们调度员必须约束当班作业人员的,如果不约束,任由其发展,必然会造成消极怠工以及影响工班的事情发生。对于以下情况,发现后要及时指出,严重的还必须与以处理: 工人的穿着不符合安全规定,未带安全帽,箱下穿行,下半夜工班作业时轮流睡觉,在码头上抽烟,车辆在定线之后串线等等事情,如果不及时指出,让他们认识不到后果的严重性,就会让他们养成无所谓的心理,造成安全隐患和工班的延误。 除了对当班人员加强管理,对在港的船舶也要加强管理的,上水位置不能靠船,在港作业的船舶不能超过2档停靠,等计划的船舶可以靠在下水位置,但是只能靠20米左右的泊位,相信以上的规定,我们调度员都熟悉,问题是能否贯彻执行。对船方的管理,不能听之任之,想靠哪边就靠哪边,要根据我们工班的要求、机械的现状,合理安排泊位,引导船方靠泊。 另外,我们调度员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琢磨出现问题的原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调度员 。。。。。。。。。。。。。。 绝对的铁饭碗 待遇很不错 具体的不好说 9. 无锡江海船舶电器有限公司怎么样江科大改名成功了。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经历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时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协议。2012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科技大学。 |
江南造船厂在哪里?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光租服务与干租服务的区别?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中国三大造船厂是谁?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