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员招聘 > 船舶海工 > 船舶制造生产目标责任书怎么写(船舶生产建造过程)
船舶制造生产目标责任书怎么写(船舶生产建造过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03 01:45    点击:159   编辑:admin

1. 船舶生产建造过程

具体不清楚,但是你看看相关船舶工程师的招聘条件应该就会知道该需要什么条件了。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力学专业; 大本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有船体设计和船体制造现场工作经验; 身体素质良好,能够适应长期外地作业; 岗位工作方向:海洋石油平台生活楼、撬块、钻机模块和导管架等设计、建造和施工监督协调等。会对计算机和英语有要求,因此要参加计算机考试和职称英语考试。评工程师属于中级职称,考英语中理工B级就行了。

2. 船舶生产流程

一、承接业务阶段

1)生产部门制订年度滚动计划,并据此制订年度接船指标。

2)经营部门接受船东询价,并进行初步报价,编制报价表,其中包含特殊设备询价。

3)船东根据经营部门提供的初步报价表与经营部门进行还盘和反还盘。

4)总经济师根据船厂的生产能力、设计能力、资产状况、财务状况、质量状况等各项

指标对船厂的接受能力进行预测和评审。

二、报价决策阶段

1)总工程师消化技术规格书,并根据船东意见以及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的意见制订设

备厂商表。

2)经营部门根据设备厂商表进行设备询价,为二次报价做准备。

3)设计部门针对委外设计与船舶设计院或设计公司进行洽谈。

4)设计部门和物资部门针对主要设备和原材料与厂商进行洽谈,质量管理部门就船检

费与相关单位进行洽谈。

5)总经济师根据以上前期准备的资料对建造成本进行估算。

6)经营部门根据报价资料编制二次报价表,同时报总经济师进行审核,最终呈报总经

理审定生效,经营部门据此对外报价。

三、合同谈判、生效阶段

1)总工程师进行技术谈判,项目经理与物资部门参与谈判。

2)总经济师进行商务谈判,财务部门确定保函的基本格式。

3)设计部门根据技术谈判的结果编制相关技术文件,包含技术攻关项目初稿、技术可

行性报告;总工程师针对主要设备的技术协议进行预谈。

3. 船舶生产建造过程包括哪些

造船工艺一般由船体建造工艺、舾装工艺、船舶下水和试航交货等部份组成。

涉及的范围广泛,作业 种类繁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艺技术。其中舾装工艺包括机电装置、营运设施、生活设施、通信设施、属具、木作、绝缘、涂料等的安装工艺和规程。

4. 船舶的建造过程

1。平焊位置拼板常用埋弧焊,埋弧焊焊接电流大,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没有明弧,焊接质量也很好。埋弧焊不适用于全位置焊。

2。船体组装焊接多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CO2气保焊),CO2气保焊适合全位置焊,焊接速度快,效率很高,成本相对较低。

船体要求较高的多用药芯焊丝焊接,药芯焊丝焊接成本会稍高一点点,但焊接质量会好些。

5. 造船生产流程

简单的讲:生产准备--开工(割块板,做个仪式)--分段制造--然后定位分段上船台或者船坞什么的--某些分段焊接完成后,开始拉线定位和焊接主推进上基座等--分段再多了些后,开始预埋和安装设备--船差不多成型后,开始拉线(电缆),管系安装(这些看生产安排,有些在造分段是就开始安装)--下水,下水前有很多东东都必须好,例如舵叶安装,轴系安装船体密性,油漆,一些外舾装--下水后敷设电缆,管子安装和密性等,各舱室打磨什么的。

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各设备开始调试--试航--船东意见修改--交船。随便说了些,反正事情很多,蛮难三言两语讲清楚。

6. 船舶建造的主要工艺流程

在距今一万多年之前,我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居民就早已经开始用独木舟作为出行的工具了,在他们的栖息地发现了以独木舟为主要的划水工具的木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那些经考古发掘而出土的木桨,造型日益趋于成熟,在木桨的柄部甚至还刻着美丽的花纹,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

那时的独木舟都是用一整段巨大的树干制作而成的,独木舟的大小限制完完全全地取决于制作的树木的大小的限制。而到了商代时期,为了克服树木所给独木舟的制作带来的限制,木板船就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产生出来了。

7. 船舶生产建造过程图

目前我国中型造船长造一艘万吨以上五万吨以下的船,从铺底到交船大约在13个月左右,如江苏某船厂给神华造了几条3万6千吨散货船资金按双方约定安期到位,同期不同时铺底开始建造第一条与第三条相差1个月,13个月开始交船,1个半月交毕,所以我认为如果只造一条人员配备足,应该13个完工交船没问题

8. 造船生产工艺及流程

我国古代造船业非常发达,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自新石器时代起,我国便产生竹筏、独木舟等原始船舶。直至秦汉时期,造船工艺才初具体系、渐趋成熟。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楼船。楼船是当时的作战用船,可称之为古代版“战舰”,因船上建有重楼而得名。据史料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由楼船组成的舰队进攻楚国。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秦始皇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

楼船的头部为方形,无帆,动力由两侧设计的划桨提供;每层都有防御矮墙,设置了发射弓弩的窗孔,方向和速度由舵和桨掌控,这是造船史上的重大突破,代表当时造船技术的最高标准。

汉代,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非常强大。《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曾在长安附近疏通水路,制造楼船,训练水军。其中最大的一条楼船叫“豫章号”,上有豪华的宫室,可以乘载万人。据说汉朝廷一次就能动用,由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的巨型舰队。

舰队中,各种作战舰只配备齐全。先是冲锋船“先登”处于舰队最前列,接着狭长战船“蒙冲”冲击敌船,再者就是快船“赤马”,最后是最重要的船舰--重武装船“槛”,即上下都用双层板的楼船。楼船也是舰队的主力。

实际上,这一切除了秦汉时期强大的经济实力外,还仰仗于当时十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以及积极的外交政策。

秦始皇一统河山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海(河)陆交通要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沟通全国陆上交通。与此同时,还全部拆除了各诸侯领地内河渠上的截水堤坝及拦阻水道的设施,并以鸿沟为中心,疏通济、汝、淮、泗等水道。

此外,秦始皇还兴修吴、楚、齐、蜀等地区的水利,开凿灵渠联通珠江、湘江、长江水系,发展通航灌溉一体化;还派人出海,把内陆驰道与江、河、湖、海的航路衔接起来。这样一来,标志着全国一体的水陆交通网正式建立起来。秦始皇还极力推进航海事业的发展,统一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或海上航行。

刘邦建立汉朝后,制定休养生息的民生政策,国力大增。此时陆上丝绸之路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尽快疏通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军驻守交通要道,但效果不理想。

南越国后归汉后,汉武帝拓宽海上贸易规模,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以合浦为起点,途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最后抵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史称“徐闻、合浦南海道”。此后,这条航线成为西汉丝绸之路的最重要海路通道。

秦汉高度发达的造船业,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国雄踞江东的吴国,历史上就是造船业发达的地区。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5层,可载3000名战士。吴国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

南朝时,江南能建造千吨级别的大船。为提高航行速度,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这是一种装有桨轮的船舶,即“车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尽管不是很经济,但也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新的方向,在我国造船史上绝对值得一书。

9. 船的生产过程

  具体发明者未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10.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工程技术是以造船为主,主修课程有工程力学、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船舶原理、船舶焊接工艺、船舶设计基础、船舶CAD/CAM、专业英语、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舾装工程基础、船舶检验。因为船舶工程技术是造船的专业,所以就业后不一定会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