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当船舶进坞时的稳性会变的很差因为水域空间变得很狭小~ 船越大,发动机的动力会造成很大的乱流,所以 会很不稳定~ 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证明~ 你用手在水盆里搅动水 看有什么反映~ 然后再到河里 或者湖里用同样的力度搅动水 · 你就知道 为什么船舶进坞的时候 会很不稳定了 二、郑和事迹作文400字郑和的事迹,航海经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我读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知道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和出色的航海技术。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友好往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我为我国古代有郑和那么出色的航海技术而自豪。要知道,郑和下西洋远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了87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14年。 郑和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但是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如果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不会有郑和这样的航海成就。 我们应该多多努力,像郑和一样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来回报我们的祖国。 采纳哦 三、浮船坞的修船原理船舶要修船时,进入浮船坞,其方法是:先在浮船坞水舱内灌水,使浮船坞下沉至坞内水深满足进坞船只吃水要求时,用设在坞墙顶上的绞车将待修船牵引进坞。同时,将待修船舶对准中心轴线后,四面系缆固定。然后,抽去浮船坞水舱内的水。此时,使船坞上浮,直至坞底板顶面露出水面。这样,待修船舶也随着坞底板露出水面。于是,便可开始船舶修理工作 船舶修理完毕,用出坞时,操作程序相反。让浮船坞水舱里灌满水,浮船坞便沉下,修好的船舶自行驶出浮船坞。 |
上一篇:船只航行也要按信号灯的指示去做吗? | 下一篇:船用齿轮箱合不上排的原因 |
江南造船厂在哪里?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光租服务与干租服务的区别?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
中国三大造船厂是谁? |
2024-03-12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