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船员招聘 > 船舶海工 > 中远希望号参数(远望号3号)
中远希望号参数(远望号3号)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27 15:30    点击:208   编辑:admin

1. 远望号3号

      远望号测量船七号是目前我国远望号测量船队中排水量最大的船。他船长220多米、高40余米,满载排水量近3万吨,可抗12级台风,自给力100天,能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北纬60度以内的海域执行任务,同时满足特定航道的航行要求。作为我国最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7号船于2012年9月20日批准立项,2014年10月10日在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开工建造,历时18个月建成。

2. 远望号2号

测控中心下辖西安测控技术部。渭南、南宁、喀什、厦门、青岛、长春、佳木斯等固定测控站和三个活动测控站,以及国外测控站。大多建在城市,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国卫星测控网。

航天卫星遥感测控地面站总汇(23个)

  十五个地面测控站

  101.长城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卫星测控站(长春市净月潭西山)

  102  北京站 (海事卫星地面站)

  103  渤海站 青岛

  104  桂江站 昆明-(沾益县)

  105  南海 南岛站(榆林海军基地)

  106  新疆 天山站(疏勒县 羊大曼)中国航天第一站

  107  渭南 秦岭站(28号计算站)

  108  厦门 前哨战(南京军区防空观通站)

  109  鲁山 黄河站 (中国紧急状态分指挥中心)

  110  石家庄 地球站(通信)

  111  广州 气象卫星地面测控站

  112 佳木斯 地面测控站

  113  中国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北京 唐家岭

  114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基地(江苏-江阴市)

  115 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移动测量站(四艘海上测量船)

  “长江1号”——(远望-1号测量船)

  “长江2号”(远望-2号测量船)

  “长江3号”(远望-3号测量船)

  “长江4号”(远望-4号测量船)

  海外观测站

  O-01 巴基斯坦(卡拉奇站)

  O-02 肯尼亚 (马林迪站)

  O-03 吉利巴斯(塔拉瓦站)

  O-04 西南非洲 (纳米比亚站)

  基地及飞行(控制)指挥中心

  001 北京唐家岭基地(中国航天城)

  201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基地(江苏-江阴市)

  202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渭南28号计算站)

  203 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广州)

  四大发射中心(火箭发射基地)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塞汉桃来)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 凉山州冕宁县)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苛岚县)

  4.海南发射场(文昌市)

3. 远望3号船最新情况

远望三号船长180米,最大高度37.8米,满载排水量1.7万吨,吃水深度8米,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续航能力1.8万海里。1995年底投入使用以来,远望三号船先后13次远征三大洋,圆满完成了14次国家级大型试验海上测控任务,1999年11月首过“好望角”,总航程达16多万海里,累计海上作业675天。

另,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航天测量任务之需,时为海军南海舰队的J506船曾更名舷号为“远望3号”,八十年代末恢复原舷号。

4. 远望三号是什么

1.东风号

东风号是一艘总长达161.4米,宽20.2米,载重量1.3488万吨,排水量达1.7182万吨的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由江南造船厂负责制造,体现出当时船舶制造水平,配套生产能力的万吨级大型远洋船舶。

2.济南舰

这艘于1968年开工,1970年下水,于1971年服役中国海军北洋舰队的导弹驱逐舰,是总功率72000马力,航程2970海里的自行研发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并先后完成了加装舰载机、防空导弹系统等技术的试验。

3.向阳红十号

向阳红10号是于1979年建成,于1984年参加首次中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主要承担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对南大洋南极洲执行科学考察等任务,并在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年计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4.长城号

长城号这艘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制造建造的出口船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造的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出口船舶,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的进步,开创了船舶工业的新纪元。

5.弹道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以弹道核导弹为潜艇主要武器,用于对陆上等各种战略目标进行核打击的潜艇,而中国名为092“夏”级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的战略性突破。

6.渤海友谊号

渤海友谊号这艘集原油加工、卸油终端、海上油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储油船,这艘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实现了在这方面的零的突破,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此种类型的储油船用于有冰的海域。

7.常规潜艇

常规舰艇通常指的是以柴油机为动力源,也是边在水中航行边带动发动机供电的潜艇,而由中国舰艇武器装备科研研发的041元级新型潜艇,在下水后标志着我国在这方面潜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方面有了新突破。

8.哈尔滨舰

哈尔滨舰是一艘于1989年开工建造并于1994年服役于中国海军北海舰队的舰船,这艘舰船在建造时是在第一代051星驱逐舰基础上,加装部分西方动力装置和武器设备,设计方面吸取了俄罗斯战舰设计优点的驱逐舰。

9.远望三号

这艘主要负责卫星、飞船、航天器海上测量和飞行试验控制人物的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是融汇了20世纪90年代船舶、机械、电子、七项、计算机等方面国际先进技术的长180米,续航能力1.8万海里,总航

5. 远望号4号

2.5万吨。远望五号测量船集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

6. 远望号是干什么的

远望3号测量船 “远望3号”船长约180m,宽22.2m,最大高度37.8m,远望三号满载时,排水量17000t,吃水深度8m,巡航速度近20节(合约36km/h)。在正常情况下,一次出海可以连续航行100天,续航能力18000海里,可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指定海域执行任务.

7. 远望三号最新动态

∵m=25000t=2.5×10kg,

∴排开水的重力为:G=mg=2.5×10kg×9.8N/kg=2.45×10N,

则轮船满载时所受浮力为:F=G=2.45×10N.

答:受到的浮力是2.45×10N.

8. 远望号是谁命名的

1998年我国航天员大队成立,第一批航天员14名,2003年,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杨利伟他们并不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神舟飞船也不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和飞船的研制工作。

1970年7月14日,中央批准:“即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开始选拔、训练航天员。”当时计划成立一个500人的单位,在1971年11月开始航天员训练。1973年,用东风—5号火箭,发射“曙光一号”载人飞船。飞船将可搭乘两名宇航员。神秘的“714”办公室就此诞生。

当时没有失重训练机,只能用米格15战机,作为改装的临时失重实验室。当时从全军1500名飞行员中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拔确定了20名航天员。

正当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不少项目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913”事件发生了,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1971年11月中旬,空军宣布解散“宇航训练筹备组”,刚刚起步的宇航员训练就这样“胎死腹中”。

虽然这20名航天员最终没能飞上太空,他们的名字也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但是他们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开拓者,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是第一批航天先驱者!

9. 远望23号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这是杨利伟在“神舟”

五号飞船上与家人通话。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第四次在2002年12月。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赤道星送上太空。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水平的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2004年北京时间4月18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 “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科学实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2004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2004年8月11日,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中国计划2005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航天员将在太空中操作仪器,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搭乘航天员的人数。>>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载有三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10. 远望号基地在哪里

中国航天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根据国内媒体23日报道,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4日凌晨4时至5时,在海南文昌火箭发射中心择机进行发射。“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特殊之处在于,其将在月球进行采样,收集月球土壤或月球岩石等宝贵的月球物质样品,然后再自主返回地球。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全球航天界的广泛关注。英国路透社刊文称,如果这次“嫦娥五号”任务取得成功,那么中国将会成为自上个世纪70年代、40多年来首次取回月球样本的国家,同时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不仅如此,美国《外交学人》杂志也对此次航天任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表示上述探月任务,以及其他一系列航天领域的探索任务,将赋予中国非常特殊和重大的战略价值。其一就是将让中国推出的较为独特,但具有共享、合作精神的太空计划,迎来宾客满座的局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并成为航天和太空领域探索的一股新力量。

媒体指出,在21日上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任务便开始组织发射前各系统间全区合练。主控这次发射任务的北京飞控中心、发射任务实施的主力场文昌航天发射场、负责监控整个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负责探测器监控的远望号测量船队。除此之外,还有此项任务的各个分工测控场站,也都开始在同一时间实施联调联控,为任务的最终发射进行各项准备和协调演练工作。

据悉,“嫦娥五号”任务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一旦这次从月球带回月壤或月岩等宝贵样品,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将在重大科技专项节点“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上完美完成,也将为我国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月球基地建设任务,以及进行太空商业探索奠定重要基础。

事实上,就在这几年中国航天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时,各航天强国也都对月球重新产生了兴趣。美国不仅已经制定了重返月球计划,而且其还打算率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进行商业开发。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意图在月球上进行类似殖民地性质的排他性行为,但凡被美国拒绝加入月球探索计划的国家,很可能将无法在美国主导的月球探索区或月球商业开发探索区进行相关科研探索,这一不利因素显然让我国的探月工程更具紧迫性。所以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的知道时间的宝贵性,切不可骄傲自满,最后祝愿这次探月任务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