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航运市场分析前景一般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是比较偏向文科,学习的东西可能如交通运输管理,以后毕业后就业方向较广,就拿港口行业来说,估计除了计算机、工程、技术类的做不了,其他任何工作岗位都可以去。而港口自动化,恰恰涉及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类的,桥龙吊司机、理货员、拖车司机、现场工人等劳动密集且重复性的工种,港口自动化,取代的首先是机械司机、拖车司机等重复性的工种,但对于技术类的人才需求将越发紧迫。至于航运管理,我认为港口自动化与航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影响不大 2. 国内航运市场分析前景非常好。 航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 3. 2019年航运市场分析一方面,有货运不出的外贸企业们如坐针毡,不断抱怨“直观”上班舱公司航线、舱位供给太少,甚至有在特殊时期“奇货可居”之嫌,另一方面,运营商则表示供应链困境超出了控制范围,舆论的指责是片面与错误的。您认为,造成当下国际海运运力不足,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主要原因还是由供需快速变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一系列供应链堵点导致的。 从需求侧看,2020年至今,货量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去年上半年疫情在海外蔓延的时候,当时海外零售商态度非常悲观,预计需求将会严重下滑,因此大幅减少进口,避免风险。但是经过各国持续不断地出台财政刺激政策,货主争相补库存、抢运防疫物资等,海外消费需求旺盛程度超出了预期,去年上半年的运输需求被挤至了下半年以及今年,产生了叠加效应。根据集装箱贸易统计局(CTS)的数据,2020年全球约500万标准箱的货量从上半年转移到了下半年出运。 中国高效的疫情管控使国内企业获得了产能恢复的先发优势,在外国政府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消费者采购增加时,中国地区产能恢复的先发优势帮助中国出口企业实现新订单的增长。中国快速、成功的应对疫情也让采购商愿意相信,中国工厂更能够保障供应链安全,因此更倾向于从中国采购。 从运量方面就可以看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巨大需求。2021年1-4月份主要班轮公司中国大陆至北美西航线的运量为292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103%和53%;中国大陆至北美东航线运量为145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72%和30%。中国大陆至欧洲航线的运量为275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50%和16%。 从供给侧看,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2021年4月1日,全球全集装箱船舶数量为5415艘、运力2414万标准箱,运力较去年同期增长3.6%。现有市场运力除个别在船厂大修以外,几乎已全部投入航线运营。 2021年1-4月份主要班轮公司中国大陆至北美西航线的运力舱位为295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81%、36%;中国大陆至北美东航线运力舱位为151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55%和20%。中国大陆至欧洲航线的运力舱位为284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大约增长41%和9%。 而国外主要集装箱码头受当地所在国家疫情影响,拥堵情况非常严重,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也消耗了宝贵的运力资源。比如在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船舶到港后等待靠泊的时间在14天左右,欧洲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为7天左右;北美长滩、洛杉矶、温哥华等港等泊时间也长达7天以上。尽管班轮公司在回程航次采取跳港、换船位等方式努力赶回班期,但部分航次仍然脱班超过7天,远东出口不断出现运力缺失,使原本就已紧张的运力供给进一步恶化。 4. 航运市场形势所谓的绿色,就是符合生态的,符合节能的,符合人们生存需要的,顺应大自然的一切活动都是绿色的。我们每个x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所以航运也应绿色,绿色航运也就是变成了海运的发展趋势 5. 航运市场行情在2021年前四个月,波罗的海交易所的三个主要海运指数表现差异极大。干散货和集装箱的运价在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快速增长,船舶运力紧张,集装箱“一箱难求”,运费一路高歌猛进。相反,油轮运费市场则受制于石油产量和运力需求不足,表现低迷。 对于干散货船东,尤其是那些拥有海岬型船舶的船东来说,2021年的回报优渥。波罗的海干散运价指数 (BDI) 自2010 年以来首次突破 3000 点关口,截至4 月底达到了 3053 点。海岬型船舶的日租金从1 月的16656 美元已经升至4 月 30 日的40608 美元。导致海岬型船舶走势强劲的部分原因是从澳大利亚和巴西到中国的铁矿石需求不断增长。但今年早些时候,较小的船舶的价格优势以及其特种货物(粮食、石灰石和原木等)运输使用量的增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受益于集装箱船货柜的短缺,一些小型干散货船舶承运了部分通常由多式联运运输的货物。小型运钢船的需求也随着美国钢材进口的提升而上涨。与此同时,巴西大豆出口在3 月跃升至 10 个月的新高,加剧港口拥堵和船舶延误情况。 巴拿马型、超灵便型和灵便型船舶迎来了自2010 年以来表现最为强劲的第一季度,但其运费在 4 月略有回落。3月份,巴拿马型船舶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在3 月 22 日,其日租金水平达到 27520美元一天,但是到4 月 13 日则回落至17083美元。这种波幅大大刺激运费衍生品 (FFA) 的交易,仅 3 月份的交易量就接近25 万手,较 2020 年同期增长39%。3月份还出现了首笔灵便型 FFA 交易,该笔交易标的基于最新的38k灵便型船舶,该标的合约同样也是在三月新推出上市。 包括干散货在内的所有海运运输市场,均受到长赐号货轮堵塞苏伊士运河六天所造成的影响。运河两侧一度有超过100 艘干散货货轮等待。 波罗的海干散指数创10 年新高 对于原油油轮来说,2021年的表现惨淡,尽管苏伊士运河的延误导致3 月份运费一度飙升,但整体走势仍继续低迷。在超过400 艘油轮等待通过运河期间,苏伊士型油轮的等价期租日租金一度从滞航前一天的 11234美元飙升至三天后的20417美元。从中东出发的VLCC油轮的日租金收益非常低,在今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未能突破 WS20 点位。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包括OPEC实施原油减产,再加上亚洲炼油厂进行升级,以及伊朗增加向中国输出原油。 运送汽油和柴油等商品的成品油油轮则表现略好。波罗的海交易所成品油油轮指数今年初报434 点,随着去往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航线活跃度的增加,指数到 3 月底升至677 点。 VLCC货轮价格在2021 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低位 在集装箱船方面,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港口的严重拥塞、苏伊士运河的延误以及全球各地的集装箱货柜短缺、回流不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在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也就是亚洲的进口门户,不少船舶需等待泊位超过一周,因此形成港口拥塞。由于缺乏设备和码头工人,货物从去年10 月就已开始积压。虽然拥塞情况在4月底稍缓,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仍然很高。 3月长赐号引发的问题以及为各方为疏通苏伊士运河所付出的努力备受全球瞩目。尽管只有 22% 的集装箱船会途径苏伊士运河,但由于到达延误、集装箱错置以及随后在各个港口出现的船舶堵塞带来的连锁反应,余下的78% 船舶仍因此受到影响。 从运价的角度看,我们观察到主要贸易航线的运价已在上升。根据波罗的海货运指数(FBX1)的统计,中国至北美西海岸的一个40 尺集装箱价格已从年初的 3886美元上升至4 月 7 日的 5375美元。从中国/东亚运到北欧的集装箱价格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从年初的5662美元已升至4月末的7765美元。 6. 近期航运市场分析报告①气候:降水影响水量,决定河道的宽度、河流水位;气温影响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 ②地形:落差大小,有无礁石,决定水流是否平稳,主要出于对航行安全的考虑; ③通航里程的长短; 河流流域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联系状况,运量大小 总之,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是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7. 近期航运市场分析论文1、 浅谈外贸单证处理技巧; 2、外贸单证员的工作特点与基本要求; 3、试论外贸单证审核中的风险问题; 4、关于出口贸易中的单证问题 5、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趋势 6、如何进行出口单据的制作及单据拒付的处理 7、浅析海运提单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8. 今年航运市场航运市场是未来仍然具有长期发展空间的市场。市场结构包括陆路运输至港口的物流市场、起运地市场、到岸市场、中转业务、港口服务体系等 |
上一篇:台湾裕民航运网站(台湾民航局官网) | 下一篇:新航运海钓船(专业远洋海钓船) |
bw环球航运集团(bw船舶公司) |
2023-03-10
|
查看详情 >> |
散货船水尺计量(散货船水尺计量原理) |
2022-12-17
|
查看详情 >> |
厦门散货国内水运(厦门散货码头) |
2022-12-17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