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电气自动 > 中国造船期刊网址(船舶工程期刊官网)
中国造船期刊网址(船舶工程期刊官网)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0-24 04:25    点击:143   编辑:admin

1. 船舶工程期刊官网

船舶工程杂志简介

《船舶工程》Ship Engineering(双月刊)1978年创刊,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刊,国家技术类核心期刊。在推动造船工业技术进步、促进船舶科研事业的发展、沟通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报道学会动态和提供产品经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成为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中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工程技术类刊物。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4、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2. 船舶专业期刊

vx700的高性能船体,继承了荣获05年“世界船舶”杂志年度奖的vx deluxe的工艺。通过熟练工艺将船体与广泛应用在租赁市场上xl700的2冲程80马力701cc的引擎结合。

vx700sVX700S作为一款2冲程的3人水上摩托艇,是仅有的一款701CC排量的2冲程摩托艇。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世界各地无论是租赁还是个人用户中都广受好评。VX700S采用了新型的VAR-MAX艇身,使艇体更轻更坚固,并在转弯性能、提速方面有明显提升。是一款当之无愧的融入运动感的摩托艇。

3. 船舶工程期刊官网首页

基本证书:专业合格证(四小证,雷达2证)、G证、三副白皮。其他的如服务本、护照、海员证在有上面的基本证书后办理。

三副科目:航海学,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航海英语,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设备 。评估项目:货物积载与系固海图作业航线设计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考大副科目:航海学,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操纵,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航海英语,海上货物运输,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设备。评估项目:货物积载与系固,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气象传真天气图分析。考船长科目:船长业务;航海英语。评估项目:航次计划;海上搜救与海事案例分析;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考三管轮科目:轮机工程基础、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轮机英语、船舶电气、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管理。评估项目:动力设备拆装,动力设备操作,金工工艺,船舶电工工艺和电气测试,船舶电站操作,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考大管轮科目:轮机工程基础、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轮机英语、船舶自动化、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管理。评估项目:动力设备拆装,动力装备测试分析与操作,自动控制实验,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考轮机长科目:轮机长业务,轮机英语

我不知道您要哪一类,如果是科普类的话外面的报纸杂志上很多了.《中国舰船》就不错,当然还有其他。如果是要专业内的话我建议你先从《船舶概论》看起,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都出过这本书,感觉上交的材料更丰富一些而哈工的更专业一些。还有《船舶结构》《船体制图》《船舶原理》等教材,不过这些书都很专业,非船舶专业的人员一般都不会有兴趣。

4. 船舶核心期刊

EI和SCI的区别如下:;

1、创办不同: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年创办的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

2、作用不同:SCI的作用是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EI的作用是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

3、属性不同:SCI偏向于自然科学、生物、医学类的,而EI偏向于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4、出版时间不同:SCI每年出六期,现每期有 A、B、C、D、E、F六册;EI每月出版1期。

5. 船舶 期刊

声学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市声学学会;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创立于【1982】年,属于【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是【】,【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国内刊号【31-1449/TB】,国际刊号【1000-3630】。

6. 中国船舶期刊网

  【刊物名称】《舰船知识》   【英文名称】 NAVAL&MERCHANT SHIPS   【刊物类别】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编辑出版】舰船知识杂志社   【出版日期】每月1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07/U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148   【邮发代号】2-133   【联合征定代号】LD111007   【刊物版式】16开40页   《舰船知识》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徐向前元帅题名。  

7. 船舶工程期刊官网网址

万方收录的论文非常多,有一定质量。如列入万方收录的期刊很丰富,其中中文十核心期刊就在其中。汽车工程、汽车技术、船舶工程、船舶力学、交通信息与安全、铁道车辆、中国航海、中国铁路、公路工程、中国港湾建设、铁道建筑、交通世界、汽车电器等一批期刊。

8. 船海工程期刊官网

1.老人与海 海明威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

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呎,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小鲨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致大海 舒婷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

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3.致大海 普希金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第二部分为第三节到第十三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节到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

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第八节到第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

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最后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尤其是那壮阔湛蓝的大海,更使诗人流连忘返。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人们到处忍受着同样的命运,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映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合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哭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诗人热爱大海: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诗人也羡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诗人更依恋大海: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

惊的英雄。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波上安息;普希金最钦佩的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但终为他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普希金空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这首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是诗人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它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一位前苏联诗人曾说过:

“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

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

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

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洋洋洒洒……”

4.你见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韩东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9. 船舶工程期刊官网查询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是国内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也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1959年“哈军工”成立了核动力装置专业,专业任务为我国培养核动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营等专门人才。

学院现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是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4项。目前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防基础和国防预研等高水平研究课题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88人,其中通过实施“111引智计划”聘请国外知名学者11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专职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拥有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多人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和专家组中任职。

学院与日本的京都大学能源学院、日本冈山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FE(OECD NEA Halden项目)等达成合作研究、互换研究生的协议,能够为学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实施IAEA-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核专业人才。

学院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至真、大工至善”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按照“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2人,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182人。学院已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毕业生中80%以上在我国核能开发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和管理工作,许多人已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骨干,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的基地之一。

应同学的要求,简单介绍一下核学院的师资情况,博士生导师信息转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博导名录

博士生导师:

姓名:张志俭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运行与仿真 ;核动力安全可靠性。

简介:男,1963年10月1日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核能学会常务理事、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核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89年5月硕士毕业参加工作,92年5月任讲师,94年晋升为副教授,99年任教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动力运行仿真和安全可靠性研究工作,在国内杂志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19篇,撰写6篇科技报告。共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人。95年获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目前主持多项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在核动力运行与仿真、安全可靠性2个方向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姓名:阎昌琪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装置性能

简介:男,195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动力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198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修学习;瑞士的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主要的研究工作领域是: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动和传热、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等。近来年在强化传热技术等项目研究中获得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基础研究项目"核电站固有安全性新方法研究"、"强化传热技术研究"、"仿真模拟器建设"。出版的著作有:《核反应堆工程原理》、《气液两相流》、《核能工程专业英语》、《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在相关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收入EI检索5篇。1996年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目前从事的教学课程有:核反应堆工程、两相流体力学、反应堆及核电站安全分析、专业英语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核动力装置性能。

姓名: 韩伟实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装置设备

简介:男,194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船舶工业国防科技预研舰船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能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核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的"反应堆热工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设备"、 "密封结构与材料"教学;博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教学;长期从事船用核动力的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科研成员从事过"核动力装置压力安全系统安全阀研究"、"核动力装置造水系统水位调节器研究"、"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零泄漏阀门技术研究"、"新型汽水分离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主持了本校"211工程"子项目之中的"微小型核动力综合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小型核动力和超导磁流体推进。近年来,在《核动力工程》、《船舶工程》等刊物和船用核动力年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姓名: 夏虹

专业: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方向: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简介: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舰船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姓名:孙中宁

孙中宁,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3-1987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习,1987-1990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1999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环隙流道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研究;2000-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窄环隙流道沸腾及单相对流换热研究;2003-2004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瞬态两相流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反应堆热工水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单相对流换热、强化换热技术。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获得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出版国防重点教材1部。指导研究生7人,其中4人已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

姓名:彭敏俊,男,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运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核能和谐发展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ISNPP)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指导研究生19名。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

曹欣荣,女,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任国家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计算方法及仿真、核反应堆安全、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

高璞珍,女,1968年生,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核动力装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轮机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1年去法国Grenoble 的INPG大学LEGI实验室,进行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2002年—2003年去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火灾安全工程合作研究。多年来主要参加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尤其是海洋条件的影响方面。参加完成了《摇摆对自然循环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海洋条件对潜艇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等多项国防项目,目前负责或者参与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4项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或者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的十多篇,被SCI索引2篇、EI索引6篇,主编教材一部《核动力装置用泵》。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项,被评为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指导硕士研究生7人,毕业2人。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

【教授】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中宁 沈明启 张志俭 高璞珍 阎昌琪

夏虹 黄渭堂 曹欣荣 韩伟实 彭敏俊

【副教授】9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俊玲 田瑞峰 孙立成 杨

明 赵强 矫彩山 曾和义 黎 华

【讲师】1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建军 刘中坤 刘春雨 刘永阔 朱海山

李希川 杨志达 周杰 郭赟 栾秀春

高杨 黄莹莹 曹夏昕 谭思超

【助教】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贺 谷海峰 李伟 范广铭

【实验师、工程师、技师】7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祥 王志明 许岷 成守宇

沈宇翯 张滨

初试的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可以自选。报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

10. 船舶工程 期刊

应该是中国海洋平台吧,属于核心期刊。

《中国海洋平台》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

《中国海洋平台》是跨行业、跨地区的海洋平台工程刊物。不断创新、不断积累、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船舶制造领域的精品期刊,在全国各大船厂和船舶设计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评述、科研设计、海上工程、计算机应用、工艺装备、项目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