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港口码头 > 射阳码头小学(射阳码头小学校长)
射阳码头小学(射阳码头小学校长)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4-13 09:42    点击:279   编辑:admin

1. 射阳码头小学校长

大丰港

1. 盐城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是长三角中心地带27个城市之一。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中部,东濒黄海,南接南通,西南与扬州、台州相望,西北与淮安市、连云港接壤。市北隔灌河。 盐城陆地总面积16931平方公里 ,其中滨海沙滩4553平方公里。拥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的栖息地。

 盐城海陆空交通便利,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 内河航运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南阳国际机场、盐城港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和响水港区已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盐城已成为拥有机场和机场两个一流开放口岸的地级市。海港同时, 是国家沿海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交汇点。

2. 大丰港位于江苏省1040公里海岸线港口空白区的中心, 是交通部规划的港口工程和江苏省五个跨世纪战略工程。 是国家一类口岸。 经国务院批准,大丰港被海关总署列为江苏省“十五”期间唯一开放的水路运输口岸,将纳入上海港国际航运体系,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开放式水路运输口岸。 上海港北翼配套口岸。大丰港距上海港250海里、连云港港120海里、秦皇岛港490海里、日本长崎港430海里、韩国釜山港420海里。经上海港、釜山港可直达东南亚、欧美各大港口。突出的区位优势使大丰港成为江苏中部沿海地区及周边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佳跳板。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具备集散地的条件。沿海高速至上海市中心仅2小时车程;

大丰港距盐城机场仅45公里,已开通北京、广州、温州、昆明、首尔、韩国等地航线。通过通榆运河可直达长江水系;徐州至盐城高速公路已建成,盐城至大丰港高速公路已建成,新长铁路大丰港支线已列入国家规划。形成了“海、陆、空”现代立体交通格局。

2. 射阳县码头小学

射阳兴桥码头承建是在黄沙港航道南岸,S226黄沙港大桥下游约1km处和约1.6km处。兴桥作业区码头工程位于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黄沙港北岸,距离上游S226黄沙港大桥约186m处。总投资约8亿元,占地约327亩。

3. 射阳码头小学校长电话

盐城内河港射阳港区兴桥作业区码头工程项目建议书》专家咨询会在射阳召开,并通过审查。按照项目建设的规程,完成项目建议书后,就是开始编制项目的设计文件。正常时间应该在半年左右。按正常进度开工时间应该在2023年。

4.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小学校长

盛小云,女,汉族,1969年1月生,民进会员,苏州评弹演员。江苏省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 、曲艺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盛小云出身苏州评弹世家,先后拜邢晏芝、蒋云仙为师,她嗓音甜润,运腔委婉自如,说唱俱佳。 擅唱俞、丽、蒋等流派。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获得赞誉,2004,2005年分别在上海、杭州、苏州、台湾等地成功举办个人专场演出。

代表作品有弹词开篇《姑苏水巷》、《倾杯·石城春望》,长篇弹词《啼笑因缘》、《游龙传》、《白罗山》,中篇评弹《大脚皇后》、《雷雨》等。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3月4日在台湾的第一次公演,成就"中国最美的声音" 。

概述图片来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盛小云

别名

陈红卫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苏州

出生日期

1969年1月

职业

苏州评弹演员

毕业院校

苏州市评弹学校

代表作品

莺莺拜月、新木兰辞、白蛇·断桥等

主要成就

中国曲艺牡丹奖、电视金鹰奖等

目录

1人物经历

2所获奖项

3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

盛小云原名陈红卫,出生评弹世家,父亲陈瑞安是上海青浦人,苏州弹词演员。母亲盛玉影是浙江平湖人,也是苏州弹词演员。父亲习弹词拜的师父是擅说《落金扇》和《游龙传》的唐竹平。母亲学弹唱跟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苏州弹词名家周玉泉,擅演的主要书目是据周振玉说演本改编的《白罗山》。以此而论,盛小云应当是苏州弹词的门里子弟和世家出身了。

那个年代,许多优秀的传统艺术都被禁演,评弹也被称为"靡靡之音"而受到重创[9] ,盛小云出生10个月就随父母下放到苏北射阳农村,在那片盐碱地上度过童年。在苏北的田间地头,一晃就是9年。这9年里,虽然生活困难,但小红卫(原名)却表现出了令父母惊讶的艺术天赋。广播里放的曲子,露天电影里的唱段,小红卫听一遍就能哼出来,那时候全家唯一的娱乐就是听京剧、唱京剧,一部部地听样板戏,从《红灯记》到《杜鹃山》,小红卫都能模仿得像模像样。[1]

1978年,读小学二年级的陈红卫跟随父母回到了苏州,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才知道父母原来是从事评弹这个职业的。复苏的评弹演出异常兴旺,小红卫也开始出入书场,觉得说书"蛮噱格,好白相"(苏州话蛮滑稽,挺好玩的意思)。小学寒暑假演长篇,小红卫就泡杯茶,坐在书场里听,长书一听就是半个月。盛小云那个时候最喜欢吕也康的《三国》,就这样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评弹。

1979年,陈红卫10岁。江浙沪地区举办了十年浩劫之后的第一次大会书,盛小云的父亲因为长期脱离舞台,在评弹团做后勤,负责接待。目不暇接的长篇、短篇,让小红卫大开了眼界。[1]

常年漂泊在外演出的父母最牵挂的就是盛小云,因为三个姐姐都已出嫁,小红卫一人在家根本没人照顾。因而陈红卫上初一时,父母终于和她一起做了个决定:学评弹。[9]

初学评弹的日子,宠爱她的父母一下子变得严厉起来。她请了三个月假,跟随父母去跑码头,一边走一边学。是不是这块料,能不能吃这碗饭,就看这三个月了。她嗓子亮、乐感好,唱是没有问题的,而评弹却是门综合的技艺,说噱弹唱,一样也不能偏废。她刻苦地学,练口齿,练手指,这三个月成为她一生的转折点。三个月后,她退了学,正式上台演出。父母为盛小云安排的登台演出是开篇《莺莺操琴》。盛小云记得是在常熟农村的一个小书场。父母先上台打招呼:今天我女儿奉送一个开篇,学了三个月不到,大家听听看行不行。 盛小云当时12岁,评弹演员坐下来脚要踏到踏脚,可是她个子小,根本就踏不到,只好用脚稍微勾到一点。

开篇唱完,台下掌声四起。乡下码头,一般不拍手,开篇完了,就唱正本,大家听完就走了。这次掌声送给一个小姑娘,确实是个不小的鼓励。"记得当时我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鞠了个躬就下来了。" 下得台来,妈妈说,你倒一点都不惊慌的嘛。盛小云答:其实脚都在发抖,只是外表看起来表静定自若而已。在艺人来说这其实是项非常难得的素质,有些人掩盖不住自己的惊慌。

这次破口之后,盛小云决定正式学习评弹。这也是盛小云从艺的开始,从此她脱离了学校,她的名字也改成了"盛小云"[9] 。学唱新开篇,听父母说书,一开始母亲教,上了台说书之后,就和母亲拼档,母亲说上半回,盛小云说下半回。慢慢地整个长篇都能说下来。功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盛小云和父亲拼档演出时候,母亲跟着出码头,料理父女两日常生活起居的同时,也坐在观众席里听书。一下台,母亲就指出当天演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整整十年。所以盛小云说:"母亲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在演出的过程中她总是给我提意见:抬头、挺胸。"也正因为母亲的严苛要求,挺拔的姿态,俊秀的台风成了盛小云的标志。[1] 盛小云跟着父母一边跑码头演出,一边上夜校补习文化课程,两地赶,来回跑。

1983年,盛小云考入苏州评弹学校。 [9] 进了评弹学校,形体课、声乐课,全方位、系统地训练,盛小云是先有了实践,再学习理论。盛小云说:"跟着父母学了两年之后,再回到学校从起点学起,之前的一些弊病在三年中都得到了纠正。"比如,进评弹学校前,盛小云的琵琶都是由母亲一手调教的,母亲是"四轮指",因为小拇指短一截,抡起来比较费劲,所以干脆就不用。师承下来,盛小云也用四个指头弹琵琶。进了评弹学校,这就是不规范的。实际上四轮指对弹琵琶也是很不利的,因为滚不圆。通过评弹学校正规的指法训练,盛小云开始练习"六轮指",弹奏时每个手指分配的力度都很均匀,从而改掉了这个缺点。现在盛小云一手干脆、清晰的琵琶都是在评弹学校里练就的。[1]

1986年,盛小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苏州市评弹团。评校毕业正式进团后,盛小云和父亲搭档,跑的第一个码头在常熟乡下。坐车到王庄镇,再乘拖拉机到了乡下,说《白罗山》。冬天,小小的书场里放着些长凳,一开始只有七八十人。后来,人越来越多,不断有农民举着长凳挤进来,见缝插针坐下去,一直坐到门外的老虎灶旁,坐到了近200人。

第三个码头在张家港。城里有两家书场,只有5分钟的距离。另一个书场里的是当时正当盛年的两位演员,名头盛小云 响。碰到这样的敌档,如果说得差点,可能观众会跑光,那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了。演出前一天夜里,盛小云做噩梦了,梦见只来了7个观众。提心吊胆上了台,听众却一天比一天多,最后天天客满。两个胜仗打下来,盛小云心里有了底,再也不慌了。

她和父亲拼档,母亲在台下听。每场听完,总给她提意见。和学艺时一样,依然是一家三口。

从评弹学校毕业的第二年,她就去拜邢晏芝为师,因为她想学邢晏芝的弹唱。邢晏芝是苏州评弹学校的副校长,人称"祁俞调",她在弹词流派俞调的基础上,又溶入了"祁调"的某些音乐元素,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拜师后,邢晏芝在弹唱方面教了盛小云很多。 [9]

1989年,盛小云作为江苏的唯一代表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跟赵本山同台。[1]

1992年,盛小云如愿以偿地跟着蒋云仙学习《啼笑因缘》,她和蒋云仙拼档合作,吃住行都在一起,学方言,学表演,也学做人。[9]

1998年3月4日,盛小云赴台湾演出,演出的茶楼开门不到10分钟便客满,轰动台湾。盛小云被当地媒体称为"道地的苏州美女",她的吴侬软语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2]

2002年,艺术职称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

二00五年五月,纪念陈云诞辰一百周年评弹演唱会在纽约华埠举行,约一百名侨界人士出席;同年,苏州著名评弹演员盛小云举办的台湾演唱取得园满成功,当晚,在台北另一个顶级剧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柏林爱乐"贝多芬之夜"也正在演出,形成同城对垒的局面,盛小云演唱会票房却未受任何影响,销售一空,台湾观众的热情也完全可以和柏林爱乐媲美。[3]

2007年11月,她当选为中国曲协副主席。[4]

2009年1月29日,苏州市评弹团盛小云、金丽生应邀赴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中国地方曲艺专场演出。两位艺术家带去了传统弹词开篇《莺莺操琴》和长篇弹词选回《武松·大郎做亲》,演出用英文与荷兰文两种语言打出字幕,45分钟的演出过程中座无虚席。

2010年5月28日至30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外整体介绍中国传统曲艺艺术,也是首次在国外举办全部都是曲艺节目的专场演出。5月29日,苏州市评弹团盛小云演出了苏州评弹《啼笑因缘·遇凤》。5月30日下午,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号会议大厅隆重举行,盛小云获得了"卢浮"银奖第一名。[5]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6]

折叠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1988年获江苏省评弹会书比赛青年组优秀表演奖(第一名)。

1991年获江浙沪评弹"三枪杯"会书比赛金奖。

1994年首届江苏省曲艺节获青年组一等奖(第一名)。

1996年第二届江苏省曲艺节获优秀表演奖。

1997年第二届江苏省曲艺节获优秀表演奖(第一名)。

1998年中国曲艺荟萃"新人奖"。

1999年第三届江苏省曲艺节获优秀表演奖。

2000年《姑苏水巷》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九届中国文华奖·新节目奖(国家级的最高行业性艺术大奖);《倾杯·石城春望》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国家级的最高行业性艺术大奖);苏州弹词选回《啼笑因缘·遇凤》获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弹词开篇《姑苏水巷》获得2000年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和第十九届MTV中国电视金鹰奖。[7]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苏州评弹比赛暨首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7]

2003年,《大脚皇后》获第二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04年,以主演《大脚皇后》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第十一届文华奖·新节目奖和文华奖·集体表演奖。《大脚皇后》获杭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

2006年,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表演金奖。

1997年,她被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1999年,她被授予"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2年,她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又被评为"苏州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2004年,她获得了"苏州市文学艺术奖"。

2011年6月20日,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8]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盛小云以她出色的个人天赋、扎实的专业功底、勤奋的个人努力和优秀的舞台表现,在走出校门整整20个年头的时间里,连续16年不间断地持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成功与荣耀。

在近20年的磨砺和打拼之中,盛小云渐渐形成了自身在艺术上的一些特色。总体来看,她秀外慧中,踏实努力,说表清雅,弹唱娴熟,嗓音条件尤其优越。她的说表,语言细腻而又简洁洗练,节奏铿锵而又从容舒缓。她的演唱,声音清丽而不单薄,行腔高亢而不滞重;甜美之中富韵味,舒展之中见挺拔。擅唱"丽调"、"俞调"和"蒋调",所唱"祁俞调"更是深得其师神韵。

没有印象中该有的冷漠,盛小云的语调轻缓、柔和、不紧不慢,安然的神色之下,是自信和平实。通常横陈在即将展开对话的两个陌生人之间的生硬和滞涩也统统消失了。

盛小云偏向用比较朴素的句子,艺术道路上的酸甜苦乐,也在她这样素淡的语调中,似乎变成了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 [9]

参考资料:

1.盛小云:评弹一入深似海 吐玉咳珠谱雅曲 . .北京爱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2013-11-15

2.苏州弹词名家盛小云:马街书会给我带来震撼 . .商都网 . 2013-11-15

3.吴侬软语"天籁之音" 苏州评弹艺术无国界 . .搜狐 . 2013-11-17

4.盛小云委员:我代表苏州评弹而来 . .新华网 . 2013-11-15

5.苏州评弹首次亮相金色大厅 . .中国苏州 . 2013-11-17

6.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名单 . .中国文艺网 . 2016-12-3

7.盛小云 . .中国文联网 . 2013-11-15

8.盛小云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 .苏州文学艺术网 . 2013-11-15

9.盛小云:中国最美的声音 . .无锡新周刊 . 2013-11-17

5. 射阳码头小学校长是谁

江苏城市面积排行榜:

NO.1 盐城 面积:16972平方公里

盐城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NO.2 徐州 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

NO.3 淮安 面积:10072平方公里

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NO.4 宿迁 面积:8555平方公里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NO.5 南通 面积:8544平方公里

南通,古称通州。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NO.6 苏州 面积:8488平方公里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NO.7 连云港 面积:7614平方公里

连云港,简称“连”,古称“海州”,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际性港口城市、中国十大海港之一。

NO.8 扬州 面积:6597平方公里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又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的美誉。

NO.9 南京 面积:6587平方公里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NO.10 泰州 面积:5787平方公里

泰州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众所周知,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NO.11 无锡 面积:4628平方公里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NO.12 常州 面积:4385平方公里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被称为“中吴要辅”。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NO.13 镇江 面积:3843平方公里

镇江古时称“润州”,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