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 豪华私人船,多设施,旅行探险

  • 快速水上运动艇,多用途

  • 利用风力的船,多种用途

  • 设备多样,功能全面

  • 多样刺激,乐趣无限

  • 船只停靠的场所,设施齐备

主页 > 海洋工程 >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个海洋卫星)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个海洋卫星)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2-12-28 16:06 点击:250 编辑:admin

1.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

风云一号A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1988年10月15日14时26分,就在卫星发射后的第39天,从接收的气象卫星云图上,明显发现卫星沿滚动轴方向严重偏转,卫星姿态失控,导致整星失效。

风云一号卫星本体是1.4×1.4×1.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能帆板,卫星总长度为8.6米,星重750千克,三轴定向稳定,卫星运行轨道高900公里,倾角99°,周期102.86分钟,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卫星装有两台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它有五个通道,用于获取昼夜可见光、红外云图,冰雪覆盖、植被、海洋水色、海面温度等。

卫星资料发送方式有:甚高分辨率传输(HRPT),低分辨率图象传送(APT)和延迟图象传输(DPT)。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测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2. 第一个海洋卫星

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载有“海洋二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报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并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卫星遥感信息。

海洋二号卫星搭载着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微波遥感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连续探测的能力,能够实现全球海洋 高精度、多要素同步测量,可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浪高、海流和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报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实测数据,将改变和加深人们对全球海洋的认识,有效预报海洋灾害,提高海上活动的海洋环境保障能力,服务于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大洋极地科考、海洋维权执法、海洋资源 开发和保护、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3. 第一颗海洋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1号。翌年1月31日,美国的人造卫星 “探险者”1号发射成功,此后,美、苏认识到卫星在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于50年代末开始研究和试验军用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是美国的 “发现者”1号卫星,它于1959年2月28日发射成功。 “发现者”1号是一颗试验性侦察卫星。1960年8月10日,美国又发射了 “发现者”13号试验侦察卫星。8月11日,“发现者”13号接受地面指令控制,弹射出一个装有照相胶卷的密封舱,再入大气层,并在海上回收成功。这是人类从太空收回的第一卷照相胶卷。

4.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叫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美俄晚十年左右,但发展平稳。当前中国的航天技术仅排在美、俄、法之后,领先英、日、印度等国,我们可以为此感到自豪。中国的航天技术侧重于实际应用领域,对于地外空间探测性质的航天器发射数量比较少。

自1956年以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50年来,中国航天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回顾中国航天所走过的50个春秋,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决策,在中国航天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0年代做出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毅然做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决策。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诞生。为了加强对两弹事业的统一领导和决策,1962年12月14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正是由于这一英明而伟大的决策,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随即仿制成功了从苏联引进的p-2近程液体弹道导弹、“543”地空导弹、“544”海防(岸舰、舰舰)导弹,还相继研制成功了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中高空地空导弹、岸舰和舰舰飞航导弹等

5.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在哪里发射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FY-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

风云二号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FY-2A卫星、FY-2B卫星)和四颗业务卫星(FY-2C卫星、FY-2D卫星、FY-2E卫星、FY-2F卫星)组成,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6. 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2020年度发射清单

2020年中国航天再一次开启“超级模式”完成39次航天发射(35次成功、4次失利)▲中国航天2020,向上的力量(2020年中国航天发射集锦)成功实施了以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部署完成并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为代表的航天任务,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引发全球关注。

▲我们的太空2020年中国航天发射喜报合集中国航天2020年发射清单

发射时间:2020年1月7日23时20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

发射时间:2020年1月15日10时53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吉林一号宽幅01星、NUSat-07/08、天启星座05星

发射时间:2020年1月16日11时02分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银河航天5G试验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2月20日5时7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新技术试验卫星C/D/E/F

发射时间: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间:2020年3月16日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新技术试验六号状态: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发射时间:2020年3月24日11时43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发射时间:2020年4月9日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PALAPA-N1卫星状态:发射任务失利

发射时间: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

发射时间: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行云二号01、02星

发射时间:2020年5月30日4时13分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

发射时间:2020年5月31日16时53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九号02星、和德四号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6月11日2时31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海洋一号D星

发射时间:2020年6月17日15时19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九号03星、和德五号卫星、皮星三号A星

发射时间: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多模卫星、西柏坡号科普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7月5日7时44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试验六号02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7月9日20时11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亚太6D卫星发射时间:2020年7月10日运载火箭: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吉林一号高分02E星、微厘空间一号系统S2星状态: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发射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发射时间:2020年7月25日11时13分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资源三号03星、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天启星座一零星

发射时间:2020年8月6日12时01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九号04星、清华科学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8月23日10时27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9月4日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发射时间:2020年9月7日13时57分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十一号02星发射时间:2020年9月12日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吉林一号高分02C星状态:发射任务失利

发射时间: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区域:黄海海域搭载:吉林一号高分03C-1组3颗视频成像模式卫星、6颗推扫成像模式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9月21日13时40分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海洋二号C星

发射时间:2020年9月27日11时23分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环境减灾二号A、B星

发射时间:2020年10月12日0时57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十三号卫星

发射时间:2020年10月26日23时19分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遥感30号07组A、B、C星和天启星座06星

发射时间: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运载火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NewSat9-18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八一03星

发射时间:2020年12月7日15时12分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天启星座十一星

发射时间:2020年11月12日23时59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天通一号02星

发射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嫦娥五号

发射时间:2020年12月6日11时58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高分十四号

发射时间:2020年12月10日4时14分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双星

发射时间: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新技术试验七号卫星、海丝一号卫星、元光号卫星、天启星座08号星、智慧一号A星

发射时间:2020年12月27日23时44分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遥感三十三号、微纳技术试验卫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7.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气象卫星叫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风FY-1A卫星和FY-1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作的较大改进,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