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海洋区域划分(海洋区域划分的标准)
海洋区域划分(海洋区域划分的标准)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4 01:05    点击:360   编辑:admin

1. 海洋区域划分的标准

中国的海洋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

蓝色国土又称海洋国土,是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历史性海域或传统海疆等。

中国的蓝色国土,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的周边海域及国际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近300万平方千米,相当我们陆地领土的30%。蓝色国土较多出现于科普读物或文学作品中,它与国家领土或领海的法律地位不同。

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我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从权威的海洋研究机构获取的数字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中南部,是中国南海诸岛中距离大陆最远、分布范围最广、拥有岛礁最多的一个群岛。南沙群岛西北与越南遥遥相对,东北与菲律宾隔海相望,南部水域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紧密相接。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除中国占据8个岛礁(中国台湾方占据1个)之外,已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美、日及印度等区外大国积极介入南海事务,强化军事存在,使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2. 海洋区域划分的标准依据

中国领海为邻接其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为中国的领海和内海面积,渤海为中国的内海,约7.7万,加上领海面积20来万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整个海洋可划分为内水、领海、群岛水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海域。其中,领海和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范围,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则组成国家管辖区域。

大家常说的300多万是指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面积。

3. 海洋法区域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沿海国不仅享有领海主权,还享有毗连区内的管制权利,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上的多项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沿海国的主权范围。历史上,各国曾主张的领海宽度从 3 海里到 200 海里不等。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直至不超过 12 海里的界限为止。

毗连区是连接领海并在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毗连区的外部界限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 24 海里。在毗连区内,沿海国家为防止或惩治那些违反其安全、海关、财政或卫生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行使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的基线量起不超过 200 海里,自然空间范围包括水体、海床和底土。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该区域内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等专属管辖权,但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例如沿海国需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安全。

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自然延伸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可以达到 200 海里宽,在某种条件下最宽可以达到 350海里。沿海国家享有以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其他一些专属管辖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 1982 年 12 月 10 日在牙买加开放签字,1994 年生效。迄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167 个缔约方。

各国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不得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权利,均不影响其他国家船舶和飞机过境、航行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以及其他的国际合法

4. 海洋经济区划分依据

没有你说的海洋识别区只搜索到意思比较相近的防空识别区。

中国主张防空识别区是12海里的领海的。但关键是国际上普通承认的,就是联合国海洋法规定的12海里。

也就是说在国际法意义上,领海就是12海里宽,自己主张得再多也没用。

根据海洋法,领海外侧12海里是毗连区,也就是说从领海基线算起加上领海才是24海里。 经济专属区则是从领海基线算起200海里。

5. 海洋划分依据

上述地理事物可分成两个大类: 一类是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海洋。一类是星体,即银河。水体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陆地水,一类是海洋水。陆地水还可再分两类: 一类是沿着一定规迹流动的水,即江河; 一类是囤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水,即湖泊。当然银河也可以再细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星云等不同类型的星体。

6. 海洋区域划分的标准是

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划法,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以大陆海岸线为基准向外延伸200海里。若此范围未超出大陆架的范围则以大陆架的范围为标准。

《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作为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对这两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保全等事项享有管辖权,并享有为此而采取一定措施的权利。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正常基线法,一种是直基线法。

1.正常基线法:又叫低潮基线法,就是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岸边最远的那条线作为领海基线,以此基线为起点,向外延伸到国家所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领海线和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领海。海岸平直的国家多采用此法。

2.直基线法:又叫折线基线法,就是在大陆沿岸突出部或外沿的岛屿上,选定某些点作为领海基线,把连接各相邻基点所得的折线作为领海基线,以此基线为起点,向外延伸到国家所规定的领海宽度即为领海线,领海线和领海基线之间的海域就是领海。海岸曲折或沿岸多岛屿的国家,多采用此法。

注:我国也采用直基线法,又叫折线基线法。

7. 海洋区域的基本划分

包括海上的面积和海下的大陆架的延伸领海基线外200海里是公海。领海基线:在各国海岸线的凸出点找一些点,用线段连接就是领海基线/还有一种基线的划分方法,就是海水的低潮线,一般适合海岸线平直、附近无岛屿的国家基线以内陆地的部分是内海。领海是基线向外平行延伸12海里。(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是12海里,有的国家划得短一点,3海里,5海里的都有,反正不能超过12海里,各沿海国可在这个区域内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领海范围)基线外24海里毗邻区基线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些你没问到就不具体解释了。

8. 海洋领土划分的标准

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海在地理上是指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距离宽度的带状海洋水域.按海洋法,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领空 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国家的领陆和领水的上空.

9. 海洋区域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所说的海平面是同一个水平面,是有范围要求限制的,并不是指的所有海洋都处于一个水平面。 海平面(Sea level)是海的平均高度。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海平面不是完全平的,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海洋表面有三个较大的隆起区域,一个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区,隆起高达76米;第二个区域在北大西洋,隆起高度是68米;另一个在非洲东南部,隆起区域高为48米。另外,另外,还有三个较达的凹陷区域,一个在印度洋上,凹陷深达112米;第二个区域在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第三个区域在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相关的卫星图片也显示,美国西海岸的绝对水位高于东海岸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