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海洋自然带(海洋带生境)
海洋自然带(海洋带生境)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4 01:44    点击:290   编辑:admin

1. 海洋带生境

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活环境如森林生活环境,沙漠生活环境,草原生活环境等等

2. 海洋环境有

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主要表现为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能辐射强度逐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间的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不同纬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

(2)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主要由于光照只能透入海洋的表层(最多不超过200m),其下方只有微弱的光或是无光世界。同时,温度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底层温度很低且较恒定,压力也随深度而不断增加,有机食物在深层很稀少。

(3)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主要涉及深度、营养物质含量和海水混合作用的变化,也包括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的波动呈现从沿岸向外洋减弱的变化。对海洋生物的生活、生产力时空分布等都有重要影响。

3. 海洋带生境有哪些

有:珊瑚礁、湿地、三角洲!

属于海岸带生境的有:珊瑚礁、湿地、三角洲等等。海岸带生境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对象,海岸带生境损害问题包括海岸侵蚀、港湾淤积、湿地破坏及退化、河口海湾淤堵、海岸地貌景观损毁等等。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4. 海洋带生境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1、山地型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适于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

4、湿地型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适于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滨、海岛。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

5. 带海的海洋生物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

两栖动物是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

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两栖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

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目前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6. 海洋生活环境

你指的有点宽泛,主要指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一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各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

7. 海洋带生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和极高的生态价值

海洋在地球上是广阔连续的水域。海洋总面积3.6亿公顷,覆盖71%的地球表面,平均水深2750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具有深的浩瀚水域、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比较稳定的盐度(约3.5%左右)。世界上四大洋的平均深度4028米。海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没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如澳大利亚东北面的珊瑚海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如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洋底部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大陆架是各洲大陆在海水以下的延续部分,一般坡度较缓;再向海洋延伸会逐渐陡斜,这部分海底称为大陆坡;最后是深度达几千米的洋底。洋底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地形起伏不平,形成海岭、海盆、海沟和海渊等。

所有海洋都是相连的,很多海洋生物能自由运动,但海水深度、盐度和温度则是主要障碍。两极和赤道的气温差会引起强风,与地球转动结合在一起,产生表层海水的洋流。因温度和盐分变化造成密度的差异还会引起深层海水的流动。水的循环流动有助于氧的溶解和营养物质的交换,风持续地把表层水吹走后,由较冷的深层海水补充,同时积累于深层的营养物质也被带到海水表层,这些现象被称为海水的上涌过程,它能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例如由秘鲁海流引起的上涌产生了世界上最富饶的渔场之一。

海水的运动还包括由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潮汐。在近海岸带,海洋生物繁多,潮汐显得特别重要,使海洋生物群落形成明显的周期性。

海洋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大约2.7%是氯化钠,其余的是镁、钙、钾盐。大洋的盐度随季节变化非常小,而在海湾和河口的半咸淡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却非常明显。

海洋生境的另一特点是溶解的营养物质浓度低。虽然含盐较多,但硝酸盐、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类含量稀少,而且这些生物必需的盐类存留时间短,随不同地区和季节而明显变化。仅少数有剧烈海水上涌流动的地方,营养物质非常丰富。

浅海区是介于海滨低潮带以下的潮下带至深度200米左右大陆架边缘之间。水深平均130米,光线可达海底生物群落。来自大河的淡水,使该区的盐度比大洋或深海更容易发生变化。而且从陆地输入了大量营养物质,且与纬度和洋流一道决定了海水温度和营养物质状态。水温变化大,在温带地区有季节性。底质多松软,由沙和泥沉积而成。从近海向外海方向,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程度逐渐减弱。

远洋区是水深200米以上,大陆架以外远离陆地的深海水域及与之相连的海底,占地球水域的85%~90%。该区含盐量基本上稳定。在表层,波浪是主导因素,溶解氧含量高,阳光充足。深海环境稳定,温度变化小,溶解氧少,光线微弱,水的压力大,没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河口区是陆地江河淡水和海水交汇的混合区域,为淡水和海洋栖息地之间的过渡区或群落交错区。河口区水浅,水温变化大,盐度变化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溶解氧含量较大,透明度低,底质为松软的泥沙沉积而成。

8. 海洋带生境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蚂蚁森林神奇海洋

小黄家蚁

体型较小,工蚁体长仅有1.5-2毫米左右,国内各地都有发现,常在厨房、封闭的阳台的杂物堆底下和墙壁缝隙等处筑巢栖息,危害较广。每个巢中有数头蚁后,每只蚁后一年中平均可产卵3500粒,繁殖力极强。小黄家蚁食性很杂,人们吃的糖,蛋糕,肉等都是他们的美味,该蚁在有传染性的物体上爬行,会直接携带多种病菌,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他们还会侵入居室叮咬人体引起红斑、疼痛、奇痒,尤其是爱叮咬婴儿娇嫩的皮肤,引发疾病。

大头蚁

在我国北京、山东、江浙一带重要的危害蚁种之一,一般在室外地基墙角处筑巢,侵入建筑内盗食。

工蚁

体长2~2.3mm,褐黄色,触角及足为黄色,头和胸部具细密的纵长条纹,近无光泽,在细条纹间有很细小的线网。触角较长,甚粗,柄节达头顶。上颚基部具纵长细条纹;下颚须4节;唇基稍具刻痕。胸部较短,前面较宽凸,在中胸背板处缢缩;前、中胸背板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缝明显,在此缝后的后胸背板前缘稍隆起;后胸背板基部横形,很短,它的后面具一横沟,将后胸背板剌分开。后胸背板剌很短。腹部光亮,卵圆形,被很稀的淡色细毛。腹柄的第一腹柄结下具附器,第二腹柄结横形,宽稍大于长。 生活习性:该蚁性喜在路边、墙角等缝隙中营巢,常出没于室内和厨房,窃取各种食物。

剑颚臭家蚁

体长3.5~4.5mm。头、胸及腹部呈深栗褐色,在一定光线下带有一种美丽的金属光泽;触角深红色。在头的额部和腹部末端有一些散生的浅色细毛,茸毛细丝状,较密,尤其是在腹部。头及上颚呈三角形,长大于宽;上颚细长,嘴边与其外缘近相等;唇基三角形,近扁平,高与宽相等;在触角脊间的额区有一条竖直的短隆线;复眼着生在头侧稍前处,较靠近头顶。胸部狭长,中胸背板隆起,成钝圆状凸起。腹柄结宽大于长,稍前倾,前后平直,上下甚粗,上面钝圆;腹部宽卵形,仅上面稍凸。 生活习性:该蚁喜在树干内或根际营 巢,有时侵入到附近室内窃食为害。性喜成群结队活动,遇惊后能爬到人体上叮咬;由于体内有臭腺,故散发一种特殊难闻的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