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海洋生态监测(海洋生态监测案例)
海洋生态监测(海洋生态监测案例)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5 04:13    点击:151   编辑:admin

1. 海洋生态监测案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促进监测事业健康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定义与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和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趋势的采样观测、调查普查、遥感解译、分析测试、评价评估、预测预报等活动。包括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声、光、热、生物、振动、辐射、温室气体等环境要素质量的监测,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河湖、海洋、农田、城市和乡村等生态状况的监测,以及对各类污染物排放活动的监测。

第三条【工作原则和目标】

生态环境监测实行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原则。

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独立、公正,维护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

第四条【地位与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共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纳入同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参与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五条【管理体制与部门职责】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对生态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气象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按照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组织实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相关监测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规定的职责分工,实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相关监测活动。

第六条【科技进步与表彰】

国家支持生态环境监测高新技术、先进装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鼓励开展新型污染物、应对新兴环境问题和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涉及污染

2.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方案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

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

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

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3.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

大多数海啸是由地震引发的,但印尼此次天灾的起因较特殊,是喀拉喀托之子火山爆发导致1.8亿立方米或约三分之二的山体轰然崩塌,激起5米巨浪,冲向爪哇岛和南苏门答腊沿岸人口稠密地区。

火山爆发没有明显触动地震监测仪,加上未出现与海啸相关的地震迹象,以致印尼国家减灾署做出误判,在海啸已登陆时,还通过推特宣布“没有海啸威胁”。此次海啸从形成到登陆,前后有24分钟,一些专家认为这已足以触动部分监测仪。

然而,很不巧的是,印尼当局在全国海域设置的浮标系统自2012年以来就因没钱维修以及遭到人为破坏而失灵了。这些浮标与安置在海床的感应器连接,可用来探测海啸。

4.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请简要说明海洋监测规范是什么?

《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规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

5. 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6. 海洋生态监测案例范文

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载有“海洋二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报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并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卫星遥感信息。

海洋二号卫星搭载着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微波遥感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连续探测的能力,能够实现全球海洋 高精度、多要素同步测量,可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浪高、海流和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报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实测数据,将改变和加深人们对全球海洋的认识,有效预报海洋灾害,提高海上活动的海洋环境保障能力,服务于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大洋极地科考、海洋维权执法、海洋资源 开发和保护、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7. 海洋生态污染案例

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是一般的海洋污染,必定会导致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光照条件恶化,因而浮游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如果此类海洋污染引发了水体富营养化,则会使得某种藻类爆发性增殖,引发赤潮。此时该种藻类生物量上升,其他浮游生物生物量下降,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