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保护海洋保护海洋动物)
保护海洋动物的方法(保护海洋保护海洋动物)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5 10:24    点击:207   编辑:admin

1. 保护海洋保护海洋动物

1、保护海洋环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处理好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海洋产业发展会受到直接影响,再间接地影响到海洋经济和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

2、保护海洋环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是海洋孕育地球上的生命,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3、 保护海洋环境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不仅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不受侵犯,还包括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发展安全等很多内容,这些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虽不如军事领域的国家安全令人紧张,但国家生态环境出现问题,会从国家内部根本上对国家的方方面面产生严重影响。

2. 海洋生物保护动物

1、儒 艮

儒艮(rú gèn)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海洋哺乳类中唯一的素食者。它们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

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1996年在广西北海英罗、大风江口之间沿岸海域,建立了广西国家级儒艮自然保护区。近10多年来,我国大陆沿岸水域已难觅儒艮踪迹。

2、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华白海豚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从曾终年可见到,到现在仅存4000余头。因为它们的生存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合,以致生存空间被挤压,种群呈下降趋势。

3、中华鲟

长沙海底世界中华鲟鱼展区

中华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生于长江,长于大海,十多年成熟后,又洄游产卵于长江,所以长江是中华鲟繁衍、生存的家园,长江的生态环境将直接影响中华鲟的生死存亡。

最新数据显示,野生中华鲟濒临灭绝。 近一两年,在长江流域发现的野生中华鲟,只有二十余尾,并且其自然繁殖已经开始出现年际不连续。于是,野生中华鲟通过人工繁育的亲生子——中华鲟子一代,成了中华鲟物种保护的“一线生机”。不过,在全国范围内,中华鲟子一代的总量也不足一千尾。

4、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为鹱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种大型海鸟, 别名海燕。它们常年生活在海上,繁殖期间居住于海岛或岩壁上,为居留性鸟类,不迁徙。分布于北太平洋和亚洲的西太平洋一带,中国钓鱼台群岛有分布。幼鸟有喷吐胃液防御天敌的特殊本领,寿命长,可达40-60年。

由于人类利用、渔业误捕和火山喷发等因素,其种群数量稀少,2009年估计不超过3000只,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5、白腹军舰鸟

白腹军舰鸟为大型热带鸟类,喉部有喉囊,用以暂时贮存所捕食的鱼类。它们飞翔极为迅捷和灵巧,不善陆行,也不善于游泳。取食主要在空中进行,捕食时,能贴在水面上飞行,追逐漂浮在水面上或飞出水面的鱼类。

白腹军舰鸟的分布范围不大,在中国仅见于广东沿海一带,数量也很稀少,估计全世界的总数尚不足1600对。它不仅是中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还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的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

6、库氏砗磲

库氏砗磲为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贝类动物,被誉为双壳贝类之王。它们寿命很长,有的可活到一个世纪。生活于热带珊瑚礁浅海区,是高盐度狭盐性贝类,喜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间。

该物种生长缓慢,种群数量少。导致它们易危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恶化,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海区环境污染严重,严重破坏了砗磲的生存条件。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8年评估,在中国台湾分布的种群,可能已经灭绝。

7、鹦鹉螺

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现代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下水。

鹦鹉螺在古生代几乎遍布全球,但已经基本绝迹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里还存在着六种鹦鹉螺。

8、红珊瑚

红珊瑚为营群体生活,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古代皇帝的朝珠即由红珊瑚制成;也可入药,有定惊明目之功效。由于大量开采,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3. 保护海洋濒危动物

是非法的。中国鲎不可以养殖,是国家禁止的。

中华鲎是广西、广东、福建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数据缺乏(DD)中。

中国鲎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 保护海洋的动物

一级保护动物海产有扁吻鱼。

其分类是:鲤形目—鲤科—扁吻鱼属—扁吻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地区。俗称“新疆大头鱼”,体长在八九十厘米,体重十三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达五六十公斤。是一种掠食性的大型鱼类,生长比较缓慢,对水生环境要求很高,很容易受到水利设施建设等的影响。目前数量十分稀少,不过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与扬子鳄一样,每年会投放大量鱼苗。

扁吻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的等级同级,如有钓友发现,请立即放归水域。

5. 保护海洋珍稀动物

保护海洋鱼类的警示牌如下:

  1、保护海洋动物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海洋动物,爱护绿地资源。

  3、愿大海永远清澈与辽阔,愿人类更美好。

  4、保护海洋动物,珍爱生命摇篮。

  5、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6、扬帆绿色奥运,拥抱蓝色海洋。

  7、污染海洋千夫指,关爱海洋万人颂。

  8、手拉手保护海洋环境,心连心传承海洋文明。

  9、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共图民族复兴大业。

  10、生命源自海洋,污染海洋就等于污染你的祖坟。

  11、生命源自海洋,请热爱我们的故乡。

6. 海洋动物保护法

海洋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水源基本是从海洋蒸发到大气,再凝聚到山川,最后汇入河流,而且大量的鱼类是人类的食物,盐也是海水中提取出的,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海洋是一个完整的水体。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

海洋污染,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是各国的共同要求。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多、扩散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陆上的其他环境污染要严重和复杂。

此外,海洋污染还直接危害沿海人民的身体健康。。。

海洋里提供给人类的渔业资源是有限度的。而现在实际捕捞量已大大超过容许捕捞量

上述情况说明,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恶性循环继续发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应该在如下几方面采取行动:

①对海洋环境进行调查、监测,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只有对海洋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改善、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

②制订和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十分重视,1982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还相应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个条例,10余项部门规章和海水水质标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③采取可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a.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主要措施有调整沿海大中城市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定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

b.对港口、运输船舶和钻井船装备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

c.各油田配置围油栏、化学消油剂和溢油回收船。

建立海上疏浚物倾倒区、空中放油区,建立倾倒许可制度,并加强对倾倒区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停止在海上倾倒工业废物,禁止工业废物和阴沟污泥在海上焚烧。

d.严格禁止在海上处理一切放射性物质。

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如对以煤和油为燃料的船舶的海滨砂矿开采、近海油气开发、工业化的捕捞和养殖、海岸工程的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滩涂围垦和围海造地,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实行综合管理。

e.限制捕捞数量、实行休渔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禁止使用各种围网捕鱼;投放人工渔礁,促进鱼类繁殖,保护水产资源。

f.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

④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宝库。国际上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海洋法规的制订,各涉海国际组织的频繁活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秘》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这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相继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等近20个涉海国际组织,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工作,并于1996年批准了该公约。我国还参与许多国际协定的制订工作,并与几十个国家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定。我国在和各国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7. 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地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10亿多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也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6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2000万吨之间。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数字将成倍地增加。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存。

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汞有1万多吨,镉就更多。

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100万吨进入海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严重后果。

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试验污染和海洋热污染等也使海洋环境日益恶化。

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41000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

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80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但是这种保护必须要世界各国通力协作,制定切实有效的国际公约和保护措施才能奏效。

8. 关于保护海洋动物

儒艮、中华白海豚、红珊瑚、鹦鹉螺、绿海龟。

9. 保护海洋动物资料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

2、严格治理污水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4、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10. 保护海洋野生动物

中国需保护海豚如下

白鱀豚

俗名:白鱀鲸、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扬子江豚及长江豚 等。

中华白海豚

俗名:卢亭、白忌、海猪、妈祖鱼(台湾)、粉红海豚、白鯃 等。

保护海洋野生动物,应从了解它们做起,可以了解中国哪些海洋生物受到保护而不可以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