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里最大的鱼是什么鱼的图片鲸鲨,身体庞大,全身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形。 鳃裂五对,鳃裂极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一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有臀鳍。 除大洋性鱼类时,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各海区夏,秋季节都有分布,性情温和,由于大量捕杀,数量锐减。 2. 海洋里面最大的鱼是什么鳐鱼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称。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区,从热带到近北极水域,从浅海到2700米以下的深水处。 共9属,分3科。鳐鱼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由颅部突出的喙软骨形成。体单色或具有花纹,多数种类脊部有硬刺或棘状结构,有些尾部内有发电能力不强的发电器官。就现在所知,全部鳐类鱼均为卵生,其卵又称“美人鱼的荷包”,常见于海滩,长方形,有革质壳保护。鳐鱼体型大小各异:小鳐成体仅50厘米;大鳐可长达2.5米。鳐鱼无害,底栖,常常部分埋于水底沙中。游动时靠胸鳍作优美的波浪状摆动前进。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和鱼类为食,由上面突然下冲,扑捕猎物。 鳐鱼属于软骨鱼类。它们的身子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鳐 鱼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鳐鱼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口、鼻和鳃裂在底侧,这些都是鳐鱼为了适应底栖生活而逐渐演化出来的。鳐鱼并不凶悍,也不会主动袭击人,不过许多鳐鱼都是不爱游动的底栖鱼。 如果游泳的人不小心惊扰了鳐鱼,它就会用尾巴上强壮而坚硬的尾巴毒刺刺向来犯者。如果来犯者没躲开,那么他的伤口会疼痛难忍。一旦抢救不及时,受伤的人甚至有生命危险。 鳐鱼的家族成员很多。体形巨大的蝠鲼和能够放电的电鳐都属于鳐鱼类。鳐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发现的鳐鱼有100多种。鳐鱼和红(鱼字边)鱼非常相象,因为它们都有扁平的身体。鳐鱼除了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南美洲东北沿海外,在世界所有的温带和热带的浅水中都有分布。普通的灰鳐可以长到超过2米的长度。幼年的鳐鱼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如蟹和龙虾为食。当它们长大以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 捕食的时候,鳐鱼主要靠嗅觉捕猎。鳐鱼卧在海底时利用特殊的闭口呼吸法尽量避免吸入泥沙。鳐鱼在呼吸时,水通过头顶的管路吸入最后穿过腹面的腮裂流出。 3. 海洋有什么鱼 图片一、琵琶鱼的学名是鮫鱅,这种鱼一般在海面以下2-500米深的海底处生活,它的外形十分奇特,身体多为圆锥形,头则比较大,嘴巴有大量的尖牙,身体柔软而且没有鱼鳞。其头部有肉装突起,形状类似灯笼,而且可以发光,所以又叫灯笼鳐鱼的种类众多,在全世界的大部分水区都有,体形差异也比较大,小的只有50厘米,大的可达8米。这种鱼-般都生活在海底,身体为扁平的菱形,胸鳍看上去就像- -对翅膀,眼睛突出,方便它们观察周围的事物。 二、水滴鱼很少被人类发现,因为这种鱼生活在1200米的海底。它的全身呈凝胶状,长度在30厘米左右。它没有鱼鳔,因为在那样的深度,鱼鳔无法有效工作,为了让它可以保持浮力,它的身体构造也和一般的鱼类不同,其密度比水要小。 三、后肛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它的体长在10厘米左右,这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部裸露,尾鳍分为两部分,身体为褐色,眼睛黑色。为了适应深海的环境,它的眼睛很大,可以捕捉到微笑的光芒,从而有利于捕食和逃脱。 4. 海洋里的各种鱼图片及名称在广阔的海洋里,鱼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奇百怪,生活方式和分布的水层也是千差万别。海洋鱼类根据它们自身的需求和身体的适应性会选择在不同的水域或水层生活。有些鱼类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海洋上层的浅水区或水面附近,有些鱼类则喜欢生活在没有阳光照射且接近底层甚至是海底以及海底的泥沙之中。渔业专家往往会根据鱼类分布的水层及深度,将海洋鱼类分为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各层鱼类的色彩、形态特征与它们所栖息的海洋环境竞出奇地相似,体现出物以类分、鱼以群集的自然特性。 中上层鱼类 海洋按平面可以划分为远洋区、浅海区和潮间带。海洋的中上层鱼类的身体呈梭形,两端尖细,鱼儿在海水中游泳时受到的阻力小,因此这些鱼类大部分为高速游泳鱼类。远洋区的中上层鱼类,例如金枪鱼、白枪鱼、箭鱼、噬人鲨、蓝点马鲛、东方旗鱼等都是游泳速度较快的鱼,它们的背部呈蓝黑色,与远洋区海水的颜色一样,腹部颜色较淡。浅海区的中上层鱼类的背部颜色与浅海区的海水一样呈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 典型代表为玉筋鱼,会飞的燕鳐也常在浅海区活动。在海洋的潮间带,海水由于受降雨、潮汐及陆上注入淡水的影响,温度、盐度的变化较大,因此大部分鱼类都属于广温性和广盐性,而且有的鱼类可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典型代表如弹涂鱼,它除能在水中游泳外,还能靠吸盘和发达的胸鳍跳跃,有的甚至可以爬到红树林的枝头上去捕食昆虫,被称为“会爬树的鱼”。在潮间带,黑色鱼类一般生活在岩石间,绿色鱼类多生活在颜色较浅的海藻间,橄榄色鱼类常在马尾藻间出没,赤色鱼类则可在红珊瑚礁间找到。 中下层鱼类和深层鱼类 中下层鱼类通常指生活在水深200米以内的鱼类。浅海海底常可分为岩礁与泥沙海底。黑鲷、真鲷等就常生活在多岩礁的地区,而皱唇鲨、鲟鱼、扁头哈那鲨、扁鲨等,它们的嘴都在头的下部,常在泥沙质海底觅食。分布在水深超过200米的深层鱼类常被称为深海鱼。人们把水深200~3000米称做半深海,把水深3000~6000米称做深海,而把水深6000米以上的海沟称做超深海。深海光线昏暗,食物匮乏,水的压力大,故深海鱼类的形态比较奇特。 深海鱼类的色彩一般都呈银色、黑色或紫黑色。如生活在半深海环境中的巨尾鱼、后肛鱼,因为它们长着望远镜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微光来搜寻食物。再如看上去好似有头没有尾的翻车鱼,头重尾轻,常会潜到半深海生活,有时它们也会跑到中上层海面上缓慢游泳,随波逐流。因为它们身上长着发光的鳞片,所以,当它们游动时,身上的鳞片就会闪闪发光,故被人们称为月亮鱼。许多深海鱼会发光,烛光鱼身体两侧有多排发光器,像一支支蜡烛,可作为异性互认的标志。 许多深海鱼的眼睛都已退化或埋于皮下而失去视力,于是它们常用触觉器官代替视觉器官,如深海盲帚鱼,其鳍条延长似扫帚。巨喉鱼和囊咽鱼常会张开巨口过滤海水以获得食物碎屑。在近万米深的海沟环境中,哪怕只是指甲般大小的面积都要承受近万牛顿的压力,即便如此,生活在那里的鱼类却依然自由自在。法国“阿基米德”号的考察人员在勘察近万米深的海底时,曾发现几十条3-4厘米长的小鱼在该海沟自由游荡。小小生命能在如此的高压环境中生活,不能不令人惊奇。 底层鱼类 典型的底层鱼类身体扁平,背部为灰黑色,常贴附在海底,这样有助于隐蔽和保护自己,如赤魟、孔鳐、鲅鲸、比目鱼等。鲅鲸的背鳍特化为一根“鱼竿”,竿端还有“诱饵”,似蠕虫可动,过路的鱼虾以为是可食之物等吞入后再想脱身已不可能了,这时鲅鲸就会一口将其吞入肚中。比目鱼则会将全身都隐埋在海底的泥沙中,仅仅露出双眼静候食物的到来,遇有可食之物便会跃身捕捉。比目鱼的体色还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还有些鱼如毒鈾,常模拟周围环境而形成拟态,而绿鳍鱼的胸鳍常有游离鳍条,可在海底爬行和寻觅食物。 5. 海洋里最小的鱼是什么鱼?1、蓝鲸 2、弓头鲸 3、南露脊鲸 4、北太平洋露脊鲸 5、北大西洋露脊鲸 6、长须鲸 7、抹香鲸 8、塞鲸 9、灰鲸 10、座头鲸 1、蓝鲸 世界最厉害的十大鲸 第一名为蓝鲸,最重能达239吨 详细介绍:蓝鲸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洋生物,一般长可达33米,重239吨,分布在多个海域,但是数量极少,属于濒危生物,目前全球蓝鲸不到50头。 |
形成海洋温差能的源头是什么 |
2023-03-21
|
查看详情 >> |
洋流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简图) |
2023-03-17
|
查看详情 >> |
世界海洋日是哪天(世界海洋日在几月几日) |
2023-02-16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