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物流网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南海海洋研究所待遇(南海研究所工资)
南海海洋研究所待遇(南海研究所工资)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6 11:48    点击:301   编辑:admin

1. 南海研究所工资

北京: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太原: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沈阳: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南京: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贵阳: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烟台: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重庆: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都: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安: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新疆: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南海研究所待遇

研究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之外、以科研工作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

独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种,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集中的是直属国务院的中科院、社科院两大科研系统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种独立研究院所是直属国家各部委的,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还有一种是直属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

1.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成立于1958年,园区面积27万平方米,定位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现有职工2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硕士导师18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外留学回国人才23人。

主要优势重点学科领域:天然资源化学增值研究,新型建材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特种精细化工材料,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化学灌浆材料与工程技术,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我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设有1个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3个硕士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国立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

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并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以及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现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工程专业学位),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426人,其中硕士生252人、博士生174人。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

我所拥有热能工程为中科院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海洋地质三个学术型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先进能源系统、先进燃烧和能源战略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现有硕士导师41名,博士生导师39名。

本所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位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起回广州能源所学习,完成实验及学位论文。 2020年我所拟计划招收硕士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0余名。

5.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前身是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学术带头人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使用现名。

广州地化所拥有5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9个专业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及2个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点。2018年在学研究生567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硕士研究生228人)。设有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72人。

6.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州生物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来自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留学生攻读学位。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待遇怎么样

南海最南端的岛叫曾母暗沙。

1、曾母暗沙:狭义上就是一座位于中国南海的暗沙,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广义上是曾母群沙,由曾母礁丘、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组成的一组群礁,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区域。

2、主礁曾母礁的地理坐标(3°58′20″N,112°16′53″E),由礁核和礁翼两部分组成。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西走向,面积2.12km2。立地暗沙面积0.31km2、最浅点为23.8米。八仙暗沙水深最浅处达34.7米。

3、曾母暗沙是中国固有领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因为是水下暗沙,无法驻军,中国军舰和海警执法船不定期巡航。曾母盆地即曾母暗沙所在盆地,是油气富集区。

4、2016年《AG600总师:4小时内可从三亚飞南海曾母暗沙》报道:由于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制造、总装下线,从三亚到曾母暗沙只要4小时,可盘旋于曾母暗沙,可以在此海域方便执行海域任务。飞机短板问题已经解决。

4. 中国南海研究院员工待遇

毕业生其中去向为公务员系统的毕业生以国家外交外事单位为核心,如外交部、安全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等。

毕业生去向为非公务员单位的主要就业类型也突出“涉外”特点,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社、环球网等新闻媒体,主要从事国际国内新闻的对内外采编报道;金融系统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毕业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知名外企包括普华、毕马威、安永等会计师事务所,对毕业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事业单位包括中国南海研究院、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议服务中心等,毕业生主要担任国际问题研究、涉外联络、涉外服务等职位。

5. 南海研究所工资待遇

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毫无疑问师资力量最强,科研水平最高。但也是最难考的。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直属)。最近这些年发展势头良好,和业务结合比较紧密,就业前景不错,很多直接进入中国气象局。

3,南京大学。国内气象学专业最老的大学,师资力量比较丰富而且水平比较高。亦可体验综合性大学氛围,开阔思路。

4,北京大学。师资水平虽高但不够丰富,可选择的研究方向不够多。我那会儿比较难考,几乎和大气所差不多,不知道最近几年怎么样。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内最早以气象学为招牌的大学,师资力量丰富,水平一般,侧重业务和技术。地理位置偏僻。

6,北师大。这些年发展得不错,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导师。不过感觉整体氛围浮躁,方向不稳定,毕竟不是专业气象学的底子。

7,中山大学。老资格的气象学专业,师资力量尚可,有一些特色方向较有影响力。

8,兰州大学。总体水平和中大差不多,国内具有气象学专业的老资格大学,但城市背景欠佳可能会影响就业发展前景。

9,云南大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其它中科院其它所(如寒旱所、南海海洋所)、气象局其它地方研究所(如城市气象所、高原气象所),相对研究方向比较单一,去了会比较单调,思路不够开阔。如果暂时欠缺进入大气所、气科院的实力,可以考虑进入这些院所过渡一下,读博士再向大气所气科院发展。但其实考研难度也不低。 其它有一些名牌大学也新近开设了气象学专业的硕士点(比如复旦大学),但说实话不大推荐。师资力量虽然看着还可以,但导师也多是兼职,软硬件也不到位,还是需要中科院、气科院来培养,而且总体研究思路并没有建立起来,发展方向不够明朗。

6. 南海研究所工资高吗

12所

1.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于2005年3月1日成立,与京区党委采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形式合署办公,负责联系和管理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天津、山西的研究院所工作。

北京分院系统现有40个研究机构,2个公共支撑单位和2个其他单位。分院系统拥有3个国家实验室和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8年底,北京分院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91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9万余人,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46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

2.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辽宁省和山东省的研究所。沈阳分院系统现有7个法人研究所:在辽宁省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山东省的海洋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沈阳分院系统各研究所(转制公司)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10个,主要研究领域以技术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为主,包括化学与化工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数控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农业技术、海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与环保技术等。

截至2019年底,沈阳分院系统拥有在职职工527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21人,高级研究人员2741人。在学研究生4396人,在站博士后56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3.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研究所工作。1978年5月,经中央批准恢复成立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长春分院系统现有4个法人研究机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及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分院系统现有在职职工3325人,其中科技人员近2268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设有博士点16个,硕士点20个,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6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6人,博士后流动站7个,现有在学研究生1922人。

4.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系和管理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浙江、福建地区的研究院所工作。

上海分院系统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9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上海教育基地、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上海分院现有一支13718人的科研、管理和支撑队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761人,所占比例71.15%,其中高级研究人员4087人。目前拥有的高端人才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

5.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江苏地区的研究所,协助做好各单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属地研究所党建、纪检和监察工作,负责江苏、江西两省的院地合作和中科院院士联络。

南京分院系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部委综合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1个(含筹)。建有野外工作台站15个,其中国家重点台站4个。

南京分院系统各研究所设有硕士学位培养专业点39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点24个。2019年在读研究生2146名,其中硕士生1213名、博士生909名、留学生24人,在站博士后160人。

6.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建于1956年,1958年7月正式成立。1961年与广州分院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分院调整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办事处,1970年该办事处撤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建制。

武汉分院各研究所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岩土力学工程、地层信息系统、地基工程、波谱与原子分子、电离层、原子频标、数学物理、普通病毒学、生物防治、分析生物技术、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环境科学、水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淡水渔业、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植物遗传、水生植物等。

武汉分院系统各研究所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6个,硕士生导师26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

7.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科院广州分院于1956年筹建,1958年12月成立。1961年广州分院与武汉分院合并成立中南分院。1969年中南分院撤销。1978年5月恢复广州分院。

广州分院为中科院机关派出机构,联系中科院在广东的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的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海南的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广州分院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44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1个为合作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个为合作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1个为合作建设)、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

广州分院拥有博士学位培养点39个,硕士学位培养点52个,专业硕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8.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成都分院前身系1958年11月成立的中科院四川分院,1962年调整更名为中科院西南分院,1970年由中科院移交四川省管理,1978年1月恢复重建后使用现名,是西南地区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成都分院是中科院派出机构,负责联系院属成都、重庆地区的研究所、中心和转制企业,包括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重庆研究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都有机公司、中科信息公司、成都唯实公司。

截至目前,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有在职职工32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2300余人,含研究员270余人、副研究员73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有研究生导师570余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留学生57人)。

9.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办事处,1958年扩建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1962年,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与四川分院、贵州分院合并,共同在成都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南分院撤销,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昆明分院建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院重点实验室,8个院地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院级研究中心,3个共建工程中心,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40米射电望远镜、亚洲最大口径的2.4米通用光学望远镜、亚洲最大的地面太阳观测基地-抚仙湖一米太阳塔、西双版纳万种植物园和昆明动物博物馆、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截止2017年底,昆明分院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078人(包含所属单位人员),其中科技人员174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281人,副研究员395人。

10.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西安分院是中国科学院机关在西安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西安地区的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地球环境研究所及共建单位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秦岭国家植物园。

西安分院成立于1954年7月,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197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科院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合署办公。

西安分院系统现有在职职工1391人,其中科技人员84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高级研究人员279人,现有在站博士后1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37人,硕士研究生140人。

11.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兰州分院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共12个分院之一,作为中科院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系在甘肃和青海的院属科研单位。包括: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016年6月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组建而成)。

现有:国家实验室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0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4个,青海省重点实验室 7个,青海省工程中心3个,野外工作台站 22个(其中国家级6个)。

目前拥有两院院士9位。其中:中科院院士7位;工程院院士2位。通过人才计划等多种形式大力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作为中科院京外五大教育基地之一,拥有博士点29个、硕士点3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

12.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新疆分院成立于1957年7月30日,作为中国科学院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设立的唯一一所分院,创立之初即定位为主要为新疆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服务。

新疆分院系统包括4个独立法人单位,即新疆分院机关、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含培育),中科院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野外台站3个,中科院级野外台站7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海外研究基地4个、野外站12个。

新疆分院现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在学研究生734人(其中硕士生411、博士生323人)、留学生37人、在站博士后70人;拥有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24个。

7. 南海研究院工资

一、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背景

目前,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居于全国前列,主要受以下利好因素影响:

1、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佛山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好发展态势。201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51.02亿元,可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南海区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平稳。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76.62亿元,同比增长6.9%。

数据来源:佛山市南海区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汽车产业蓄势待发

近年来,南海区依托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以“传统产业升级、开拓新兴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开拓新兴产业。随着南海区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汽大众、北汽福田等国内大型车企相继落户南海。截至 2018 年底,区内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 85 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含改装资质)5 家,汽车制造业工业年产值近 1000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规上企业 298 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企业 72 家。南海区在数控机床、制造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并率先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带动汽车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成为南海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3、率先布局氢能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南海区是佛山氢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拥有制氢及加氢设备、加氢站设计与建设运营、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整车制造等产业链环节企业布局。此外,南海区还引入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东拜特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广东兰氢科技有限公司等氢能产品检测与设备研制企业,涵盖了从制氢、加氢设备、加氢站设计和建设、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汽车整车生产等产业链各环节,带动南海区氢能产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