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济家说海洋是什么(海洋与经济的关系)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7 16:23   点击:13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与经济的关系

大海是渔民的土地;大海是渔民的战场;大海是渔民的聚宝盆;大海是渔民的摇钱树;

大海是渔民的牧场;大海是渔民的生活保障;大海是渔民的粮仓;

大海是渔民的衣食父母;大海是渔民的仓库;大海是渔民的渔网;

大海是渔民的财富;大海是渔民的港湾;大海是渔民的乐园;大海是渔民的天堂;

大海是渔民的粮仓;大海是渔民的心田;大海是渔民的来源;大海是渔民的摇篮;

大海是渔民的家园;大海是渔民的希望;大海是渔民的经济来源;

大海是渔民一切所有。

2. 海洋经济的意义

海洋专属区前十排名(平方公里)

1美国12174629

2法国10084201

3澳大利亚8505348

4俄罗斯7566673

5新西兰6682503

6印尼6159032

7加拿大5599077

8英国5453428

9日本4479388

10中国3962897

国家和地区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排名:

1俄罗斯24664915

2美国21814306

3澳大利亚16,197464

4加拿大15583,747

5巴西12,175832

6法国10,755,724

7中国10,520,487

8印度尼西亚8,019,392

9新西兰6,953478

10英国5,714.564

11印度5592406

12墨西哥5,141,968

13日本4857,318

14丹麦4,761,811

15智利4431,381

16阿根廷3,939463

17基里巴斯3442,536

18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997,121

19巴布亚新几内亚2,865128

20挪威2,770404

21南非2,756,575

22哈萨克斯坦2,724900

23苏丹2,573961

24阿尔及利亚2.508094

25沙特阿拉伯2378323

26刚果民主共和国2,346,464

27利比亚2,111129

28秘鲁2,101,131

29马绍尔群岛1990,711

30哥伦比亚1949906

31菲律宾1890,780

32葡萄牙1819498

33马达加斯加1812,300

34伊朗1,797468

35安哥拉1,765,133

36所罗门群岛1,618,373

37蒙古1564,100

38西班牙1,545,225

39索马里1462709

40纳米比亚1,388864

41委内瑞拉1,382,716

42莫桑比克1,380,576

43塞舌尔1,337,014

44厄瓜多尔1,333600

45斐济1,301,250

46毛里求斯1,287,037

47乍得1,284.000

48尼日尔1,267,000

49埃及1,265451

50马里1,240,192

51缅甸1,209353

52毛里塔尼亚1,190.858

53坦桑尼亚1,186975

54尼日利亚1,141.081

55巴基斯坦1,117,911

56埃塞俄比亚1,104,300

57玻利维亚1098581

58也门1,080,637

59土耳其1,045,216

3. 什么和海洋经济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4. 海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海洋是世界运输的大动脉。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加强,国际分工的日趋明显,战后海洋运输业发展甚为迅速。船只不断增多,船体越来越大,货运量逐年增加,港口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并开辟了一些新的航线。海运业之所以获得较快发展,与其本身存在许多优点分不开。海上运输与陆上运输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航路是天然的,是大自然“赐给”的,开辟航路不需花费大量资金,也省去了日常维修的费用;(2)海上航线是水平的,没有陆地上的高山与洼地,因此,船舶的行驶不必消耗额外的燃料去爬高或减速下坡;(3)海上航线的通过能力一般不受限制,在主航线上可以有多条航线通行;(4)海洋是一个连续的水体,中间不必经过转运,船只可以直接到达大陆沿海及岛屿;(5)运送的货物品种不受限制,各种形态、各种形状的物品都可靠海上运输;(6)船舶容积大,一船载重几万吨、十几万吨,目前最高达55万吨,很适宜量大、体重的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总之,海运所需的费用少,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货运的成本最低。海上运输但海上运输也有其不足之处:(1)速度慢。海洋运输速度仅快于内河航运,远慢于航空、公路、管道和铁路运输。因此,不易运送易腐货物,如需承担这方面的任务,必须投资在船上建冷藏装置。(2)航运仅限于沿海,不能满足陆上所有地区的需要。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在各港口筑建铁路及其他运输线路。(3)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遇到恶劣天气,需及时改变航向或推迟航期,否则有使船只遇难之危险。为了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就需要增加投资造双底船,或装备昂贵的导航设备等。

5. 海洋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以国家对不同区域的权利范围来划分的话,在内海,国家拥有全面的主权性权利,在领海则享有受到部分限制的主权性权利,在毗连区,国家主要享有单纯行政、司法方面的管制权而不享有全面的主权,而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国家只拥有经济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权利。

内海在国际法中实际上被划为内水的范畴,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领海以一国的领海基线为界与内海分开,国家对其拥有主权。但作为海洋的一部分,领海作为开放性水域在国际航运方面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害的商业航运开放领海有利于国际经贸、文化往来,因此,海洋法在领海制度中规定了无害通过.

毗连区是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片海域,宽度一般为12海里。国家对毗连区不拥有全面的主权,而主要是对在其领土、领海范围内违犯特定法令的行为行使管制权。该区域类似于领海之外的一个"缓冲区",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利用领海的边缘进行走私、偷渡或敌对宣传之类的违法行为。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对海洋的经济权利。其中专属经济区主要是针对国家对海洋底土及以上水体中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而大陆架则针对国家对海底大陆架及以下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所以,一国大陆架宽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大陆架的实际地理分布,而不象专属经济区规定了固定的宽度。如前所述,国家对以上两个区域的权利主要是经济上的权利,而不涉及其它,因此在航运、海底电缆、管道架设等非经济领域,其法律地位基本上相当于公海。

6. 海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 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②贸易全球化;③金融全球化;④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②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③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 家国际贸易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 和环境污染恶化;③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 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对待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正确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面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 现政治化、碎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 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 的。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 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7. 海洋的什么决定了海洋经济具有关联性

区别:在品牌LOGO上,新的珀莱雅LOGO中加入了“海洋”汉字标识,以强化海洋和品牌的关联性。同时,珀莱雅也结合象征海洋的曲线与科技感的直线,创造了极具辨识度的英文标识,象征着未知神秘的海洋生命,既简洁有力又富有时尚感和高级感。

区别:在品牌LOGO上,新的珀莱雅LOGO中加入了“海洋”汉字标识,以强化海洋和品牌的关联性。同时,珀莱雅也结合象征海洋的曲线与科技感的直线,创造了极具辨识度的英文标识,象征着未知神秘的海洋生命,既简洁有力又富有时尚感和高级感。

介绍:

珀莱雅是中国领先的化妆品品牌,珀莱雅发掘深海纯净、珍贵的护养成分,运用先进科技,深入肌肤本源,带来持久、由内而外的魅力。

品牌自2006年诞生以来,深信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摇篮,也是美丽之源,珀莱雅以“深度之美,源自深海”的理念以及知性、魅力、优雅、时尚的品牌个性,为亚洲广大消费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护肤方案和美丽体验,创造了富启发性的深海护肤美学。2017年11月15日,珀莱雅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1年3月23日,珀莱雅以340亿元人民币价值位列《2021数云·胡润中国大消费民企百强榜》第56。

8.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领海,曾被称为沿岸水、沿岸海、海水带和领水,在地理上是指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距离宽度的带状海洋水域。

按海洋法,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⒉自然地理中内海是指伸入大陆内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海水较浅.这里的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渤海为其中一例;在国际法中内海实际上被划为内水的范畴,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⒊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在一定范围内还享有行政管辖权、民事管辖权、刑事管辖权和国际法所赋予的其他权利的管辖。这一区域的法律地位既不属于领海,也不属于公海,而是一种独立的特定的法律地位。

如果以国家对不同区域的权利范围来划分的话,在内海,国家拥有全面的主权性权利,在领海则享有受到部分限制的主权性权利,在毗连区,国家主要享有单纯行政、司法方面的管制权而不享有全面的主权,而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国家只拥有经济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权利。

内海在国际法中实际上被划为内水的范畴,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领海以一国的领海基线为界与内海分开,国家对其拥有主权。但作为海洋的一部分,领海作为开放性水域在国际航运方面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害的商业航运开放领海有利于国际经贸、文化往来,因此,海洋法在领海制度中规定了无害通过.

毗连区是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片海域,宽度一般为12海里。国家对毗连区不拥有全面的主权,而主要是对在其领土、领海范围内违犯特定法令的行为行使管制权。该区域类似于领海之外的一个"缓冲区",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利用领海的边缘进行走私、偷渡或敌对宣传之类的违法行为。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对海洋的经济权利。其中专属经济区主要是针对国家对海洋底土及以上水体中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而大陆架则针对国家对海底大陆架及以下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所以,一国大陆架宽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大陆架的实际地理分布,而不象专属经济区规定了固定的宽度。如前所述,国家对以上两个区域的权利主要是经济上的权利,而不涉及其它,因此在航运、海底电缆、管道架设等非经济领域,其法律地位基本上相当于公海

9. 海洋与经济的关系图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受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困难挑战显著增多等影响,部分指标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列全省第9位,比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低于目标0.1个百分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3.1%,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服务业25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共调减低效粮食作物70.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2万亩。全市已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家,总数达1169家。新招引125个项目落户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额达25.8亿元。

2.工业回升迹象显现,机械装备引领工业增长

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依然保持住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优势产业贡献明显,新旧动能实现有序转换。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虽然较一季度仍回落2.6个百分点,但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回升迹象开始显现。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3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5.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32.3亿元,增长37.4%,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中小企业贡献不断增强。全市3004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有2673户,实现产值1878.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市产值比重达59.1%,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11.8%。

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兴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服务业发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列全省第3位,较一季度提升3位。1-5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增长8.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96.4亿元,增长30.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传统行业,分别达到17.6%、16.3%和34.5%,营业利润分别增长57%、74%和19.8%。

(二)从三大需求看,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

1.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1.1亿元,同比增长7%,比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其中工业投资1050.8亿元,同比增长7%,比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677.6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96.2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市投资10.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8.2%。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27.3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完成1363.3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投资2.9个百分点。

2.消费回稳态势趋于明显

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自年初开始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3亿元,同比增长8.9%,列全省第2位,苏北第1位。从商品类别看,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受“国六”标准提前执行影响,车企加大对“国五”车型促销力度,6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7%,累计增长9.7%。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电子音像制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00.1%、38.3%和32.4%。

3.外贸进出口难中求进

尽管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全市对外贸易仍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全省前2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亿元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31.6亿美元,同比增长8.3%。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3%。

(三)从三大收入看,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财政收支运行步伐稳健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亿元,同比增长2.1%,剔除减税政策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7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0%。全市支出均衡性持续加强,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支出增长显著,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达40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9%。

2.企业经济效益增势不减

今年以来,尽管全市经济承受了较大压力,但企业效益仍在预期范围内,稳速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牢固。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383亿元,同比增长8.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达64%。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面最高,达70.2%;建材行业增长面68.7%;食品行业增长面达到67.8%。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97亿,利润率维持在3.8%的水平上,总体处于保持盈利的稳定区间。

3.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5元,同比增长8.8%,列全省第5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9元,同比增长8.3%,列全省第7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同比增长9.3%,列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从发展环境看,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

1.减税降费红利加速显现

全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切实为企业减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8.53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7.26亿元,新增减税降费明显增加,对激发市场活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金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全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防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贷款余额555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工业贷款余额为908亿元,同比增长13.7%,贷款总量列苏北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3位。制造业贷款余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16.1%,总量列苏北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

3.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全市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措施,促进了市场预期改善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8万户。其中新增企业1.76万户,列全省第6位;新增个体工商户3万户,列全省第9位。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6.85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2.8%,其中企业总数18.87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1.6%,个体工商户46.89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3.4%。

(五)从发展动能看,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

1.创新驱动发展日益提速

全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69亿元,同比增长2.4%,剔除化工影响,实际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6.8%,较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新能源、电子通讯设备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均实现较高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0.4%、19.3%和8.9%。今年以来,全市企业新申请专利5804件、发明专利1422件,专利授权4987件、发明专利授权40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全省第一。

2.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善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盐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集群的27座城市之一,主动作为,加速发展。今年以来,市区内环高架三期工程加紧施工,徐盐铁路盐城段正线已经铺轨完成,盐城高铁综合客运枢纽下月即将封顶,将于年底通车运营。从6月1日起,作为江苏境内重要的南北高速通道盐靖高速正式提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盐城机场自去年T2航站楼建成投运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首次引入驻场飞机,实现过夜航班零突破;新增5条航线,极大提升了机场的通达性。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等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盐城在承接长三角区域的各类要素资源转移方面更具优势,承载力进一步增加。

3.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3.62万千瓦,同比增长26.2%,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30%,列全省第1位。全市新能源发电企业累计发电71.52亿度,同比增长17%,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33.1%。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9%,降幅居全省前列,苏北第1位。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2%;高耗能行业投资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同比下降4.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9.6%,列全省第4位。全市创新河流治理模式,打破过去碎片化治理,全面启动对全流域118条河流统筹整治。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下半年,全市经济发展虽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仍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从积极因素看,虽然化工事件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举措实施,面临的困难正逐步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审议通过,给盐城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出台的系列减税政策效益正逐步显现,7月1日起新一轮降费举措实施,进一步为企业和群众减负。从不利因素看,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对外经济形势压力不减。全市PMI指数仍低于荣枯线,6月盐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7%,自今年来,已连续5个月在收缩区运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依然较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不多,总体仍然偏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