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07 17:13   点击:21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

不能。

养殖珊瑚需要合成海水,盐度介于34~36ppt之间,绝对不能用自来水,自己调配的海水要注意是否符合标准。此外,珊瑚对氨气和亚硝酸盐特别敏感。

在只养鱼的鱼缸中,氨气或亚硝酸盐浓度的短暂、轻微的激增可能会被忽视,但在任何珊瑚礁缸中都会造成珊瑚的大量死亡。

2.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哪些

1: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2: 海洋油、气开发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初只能开采从海岸直接向浅海延伸的油气矿藏。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和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架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通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然后通过海上钻井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3:海洋空间利用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人类逐步向海洋挺进,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海洋曾经是人类从事交通运输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将海洋屏障变为海上坦途。最初,人们利用人力、风力或洋流作为动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

5:围海造陆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使人们将眼光投向大海。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 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6: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们会从海里获取藻类,加工成食品,如海带,马尾藻什么的。人们可以捕捉南极的磷虾,磷虾的产量是每年50-60亿吨,人们在不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下捕捉10亿吨的磷虾,就可以满足一百亿人一年的蛋白质需求。

7:海洋可以发电,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现在我们用来发电,将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又价格低廉的电力。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是人们所需的。

3.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反思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又高兴起来。小黑鱼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红鱼,为了生存,不再躲避,他想了个好办法,教他们游成大鱼的样子,而自己来当眼睛!就这样,他们在清凉的早晨游,在明媚的中午游,把大鱼都吓跑了。

4.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活动二: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认识恐龙  播放视频,认识霸王龙和慈母龙。  慈母龙:最爱自己孩子,吃植物和野果等。  霸王龙:凶猛的食肉恐龙。  ●角色介绍  认识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阅读绘本  (1)解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故事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  (3)阅读绘本,教师指导。  ●理解绘本  (1)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理解故事情节。  观察——猜图——理解  主要问题:  1.慈母龙妈妈捡来的蛋是谁的蛋?  2.蛋孵出霸王龙为什么要把他送走?后来为什么又留下?  3.大的霸王龙是良太的什么人?为什么?  4.果子山是谁送给慈母龙的?  5.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你怎么知道?  ●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亲情。  ●情感体验  (1)视频:《父母的爱》,感受父母无私的爱。  (2)幼儿动手操作,采用绘画、粘贴的方式制作感恩卡,送给妈妈。  活动三:区域活动《恐龙的故事》  图书区:将收集的恐龙书籍、视频投放活动区。  科学区:将沙盘投放在科学区,隐藏恐龙化石。  建构区:收集恐龙图片以及恐龙模型、废旧牙膏盒、废旧报纸、以及饮料品和易拉罐、积木,用于搭建和游戏。  美工区:恐龙图片,让幼儿自由绘画,投放橡皮泥,动手捏恐龙。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和几张图片进行教学,很难使幼儿充分感知了解,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为此,课前我鼓励幼儿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寻找恐龙的模型玩具或图书图片等,然后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观看,为这次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5.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 病句

是,应该是,人类对海洋污染是负有责任的,必须负责。

6.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49门96个纲,共约20万种。海洋中鱼类约有近万种,大陆架是主要的渔业基地,占世界捕鱼量的80%以上;海洋中甲壳类动物共有25000多种;藻类共有10门约10000多种,人类可以食用的海藻有70多种,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海洋中的230多种海藻含有各种维生素,240多种生物含有抗癌物质;软体动物也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繁多的一个门类,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海洋研究的深入,海洋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及药物。

2.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海洋深处有大量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甲烷,也叫“可燃冰”是地球上蕴藏的石油、天然气总和的若干倍,是非常宝贵的能源。

3.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

据各国专家调查分析,在海洋中除了海底表层有各种矿产资源外,在2000~6000m 深的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锰、镍、钻、铜等金属结核资源,其资源总量大约有7万亿t。

4.海水资源

海洋是由巨量的水质组成的,全球海洋的总水量13.7亿m3。海水中深解有大量的盐类,据估计其总量可达500亿t。海水中区测定或估计出含量的有80余种元素。

5.海洋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自然能源

7.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维导图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海陆分布极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大陆、半岛、岛屿、群岛、大洋、海、海峡

大陆:即地球上面积宽广而完整的陆地。地球上一共有6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其中,亚欧大陆包括亚洲和欧洲两大洲。

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陆地,一面与大陆相连,其余三面被水环绕。大的半岛主要受地质构造断陷作用而形成,如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此外,由于沿岸泥沙流携带泥沙由陆向岛堆积,或岛屿受海浪侵蚀使碎屑物质由岛向陆堆积,逐渐使岛与大陆连接,形成陆连岛,中国山东省的芝罘岛就是这样一个岛。从分布情况看,世界上大部分半岛都分布在大陆的边缘地带。

岛屿:岛屿是指散布于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就把它们称为“岛屿群”,列状排列的群岛称为“列岛”。而如果一个国家所有国土都坐落在一个岛上,那么这个国家就被称为岛国。

岛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陆型,一种是海洋型。大陆型岛是大陆棚上那些被水包围但未被淹没的部分;海洋型岛是指那些从海洋盆地底部升高到海面的岛。世界上较大的岛大多都属大陆型。最大的格陵兰岛,面积为2175600平方公里,与毗邻的北美大陆由相同的物质组成,由一片狭窄的浅海与北美大陆隔开。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台地的一部分,一道很浅而窄的托列斯海峡将它与陆地隔开。托列斯海峡附近的海底只要稍稍翘起,就完全能够将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连接起来;相反的,海平面稍有上升就会淹没丘陵海岸,而余下的丘顶就会变成岸外小岛。

群岛:简单来说,群岛是指一群岛屿,包括若干岛屿的若干部分、相连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群岛最早指多岛海(分布着很多岛屿的海),如爱琴海中的岛屿。后来,人们将太平洋图阿莫图低群岛、巴拿马湾中的珍珠岛等也归为此类。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构造升降引起的构造群岛,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群岛,生物骨骼形成的生物礁群岛,外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堡垒群岛。群岛也是有大有小,许多大型群岛中通常也包含着许多小群岛,如马来群岛就包括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东南群岛、西南群岛、马鲁古群岛等。如果岛屿排列成线形或弧形,人们又将其称为列岛,我国就有长山列岛、澎湖列岛等多个列岛。

全世界有50多个重要的群岛,分布于四个大洋中。其中,太平洋有19个,大西洋有17个,印度洋有9个,北冰洋海域中有5个。

大洋:离大陆较远的辽阔水域,是海洋的中心部分。大洋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较大,海水的温度及盐度不受大陆的影响,平均盐度在35%左右。

海:大洋靠近大陆的部分称为海。深度较小(一般2000~3000米),海水特征受大洋和大陆两方面的影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世界上海的面积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1%。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海可分为边缘海、地中海和内海。

海峡:又称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是指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洋或海的狭窄水道。它一般海水较深,水流湍急。海峡在航运上、军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全世界共有1000多个海峡,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白令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等。

地球表面水陆面积的比例

地球的总面积大约是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公里,海洋所占的面积远大于大陆。

大陆漂移

观察一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非常吻合,好像是一块大陆分裂后、南美洲漂出去后形成的。1620年,著名的法兰西斯?培根道出了这一事实。此后,法国的普拉赛、德国的洪堡都认为诺亚洪水时两块大陆分离,原先的大西洋只是一条大河,诺亚方舟就行驶在这条河中。

证明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而不是分开的,还有斯奈德?佩利格里尼。他在1858年写的《地球形成及其奥秘》一书中指出欧洲和北美的煤层中有相似的植物化石,并画出两幅大陆拼命图说明两块大陆分离前后的状态。1908年,泰勒为说明现代山脉的起源而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壳像冰盖一样缓慢滑动,欧亚大陆南移,受印度半岛阻挡而形成帕米尔、喜马拉雅等强烈褶皱带;在东南亚,因阻力不大而形成马来亚岛弧。贝克在1911~1928年间多次论证大西洋两岸山脉的拼合是由于大陆漂移所造成的。

在学术界影响力最大的大陆漂移说是阿尔弗雷格?魏格纳提出的,他被称作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915年,魏格纳发表“大陆及海洋的起源”,充分论述大陆漂移的证据。他认为,全世界最初只有一块大陆,称泛大陆。硅铝层比硅镁层轻,就像冰山漂浮在水面一样,又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南、北美洲相对非洲大陆是后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向东漂移了。泛大陆的解体始自石炭纪,经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了现代人们所熟知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魏格纳大胆地描绘了一幅莱伊尔的渐变论无法想象和接受的海陆构造变动的图案,因而遭到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和抨击。魏格纳并没有就此停止研究,而是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仍然有漂移运动,漂移速度大约为每年1米。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队伍迎着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团队成员大都失去了信心,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最后终于成功到达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然而,在返回的途中,他却失去了踪影。直到第二年4月,人们才发现他的遗体,他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30年代初,大陆漂移的说法几乎完全消失了。即使在美国,讲授大陆漂移说的教授也会被解聘,当时的状态可谓是逆莱伊尔者亡。唯一信奉大陆漂移说的人位于南半球,因为南美、非洲、印度和西澳冰川分布的事实使人们不能不相信这四个大克拉通最初是相连的,被称为冈瓦纳大陆(也称南方大陆)。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在充分吸收其他学派(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基础上,结合当时诸多新的地质构造理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他把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学说使魏格纳生前一直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问题得到了完美解释。随着板块运动被确立为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地学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大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海洋时而扩张、时而封闭,这幅图景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确实相信,从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到板块学说的确立,构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现代地学领域的伟大的革命,人们也终于承认大陆漂移说并非子虚乌有,而是真正存在的。

8.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1984年创刊,创刊时为季刊,2001年改为双月刊,2008年改为月刊,迄今为止已出版154期,作者队伍以及读者群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涉海领域,现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家海洋局主管的海洋界唯一的综合性期刊。

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海洋开发与管理》陆续加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检索机构。全刊每年平均发文量约250篇,其中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约占41.2%。这些高水平文章刊发,充分反映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同时,扩大了期刊的发行量,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树立了期刊品牌形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