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关于海洋主题区域观察记录
地球仪上的水域有海洋水域和陆地水域。
海洋水域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陆地水域有冰川、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陆地水域中储量最大的水体为冰川水,在全世界的淡水储量中占最大份额的也是冰川水,占据陆地上水体的85%,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
陆地水域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一般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地球上的陆地水约有5.597多万千米,约占地球表面总水量的3.469%。陆地上水体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灌溉、发电、渔业、城市用水,为航运及能源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世界上许多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2. 幼儿园海洋球观察记录
生物球变大是因为渗透作用的缘故。渗透作用就是低浓度溶液中的水通过半透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半透膜是指只让溶剂分子透过,而不让溶质分子透过的薄膜,比如盐溶解在水里,盐就是溶剂,而水就是溶质。所谓的生物球就是用半透膜之类的东西装了一个一些高浓度的液体。把球放在水里之后,由于渗透作用,水就不断地渗到球里,而里面溶解的物质却跑不出来,所以球就越来越大了。
3. 幼儿园关于海洋主题区域观察记录怎么写
有星星就看星星,没星星看潮汐,没潮汐观察风向,无风带的话看海水流向,出海总得带个指南针吧
4. 幼儿园认识海洋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独有的特点令宇宙中大多数天体黯然失色,那就是,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系。如果乘航天飞机俯看地球,你会清楚地看到,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淡蓝色的水球,而陆地只不过是浩瀚大洋中的一个个岛屿,所以,地球的称谓可能是古人对自己居住星球的一种误解。
把地球称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似乎更为贴切些。然而,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做这种更正了。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洋对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没有人不认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直接受益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空间,无论是它的物质资源价值,或是政治经济价值,都远远超出人们原有的认识。人们对海洋的需求不再只是渔人之利、舟楫之便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有条件以进军姿态走向海洋。
然而,谁也不可否认,20世纪全球环境的恶化,经济的畸形发展,使能源、粮食和水危机的阴影重重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有可能是人类第二个生存空间。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捧海水。洁净明亮的海水,对于我们人类,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是多么的重要呀?
让我们记住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海洋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海洋。作为生命最初的摇篮中的后代,我们光滑的皮肤,我们血管里的血,我们体内循环的水,都是海洋的所有,我们只是海洋的一份子。
5. 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6、保持幼儿爱探索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6. 幼儿园区域海底世界主题反思
一、优点
1、注重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学中,徐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到各色各样的美丽、可爱的热带鱼,学生看后,感受到了热带鱼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课件中展现的神仙鱼、蝴蝶鱼、娃脚鱼、还有鹦鹉鱼等等热带鱼,带给学生们一声惊叹和美的享受之外,学生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被唤起,通过这些启迪,他们创作出一条又一条别出心裁的作品,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激发。
2、教学流程顺利,思路清晰。本课通过播放课件,观赏热带鱼图片、提问设计、教师范画、实践与表现,自然融合观察、比较、范画、练习、展评、现代媒体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并了解和设计热带鱼外形、花纹与色彩、,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表现热带鱼的绘画过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建议
在如何将教学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如果在课的最后将学生自己亲手画“鱼儿”然后放回海洋就是个不错的活动,跟课堂气氛的整体构建比较统一。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有思考,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课堂出现。
7. 幼儿园海洋主题区域角解说
海丘是指从海底升起不足1000米的丘陵.外形孤立、浑圆,以太平洋中较多.深海丘陵,简称海丘,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盖组成、起伏数十至数百米的区域.海丘上部几无沉积物,底部宽约数公里,侧翼坡度1°~15°.外形多属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条状延伸的.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洋中脊一侧,在各大洋均有发现,以太平洋最为发育.太平洋边缘展布着海沟,浊流沉积等陆源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般为量有限,不足以铺覆成深海平原,因此深海丘陵约占太平洋洋底面积的80~85%.
海盆 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善变,一会儿是风平浪静,一会儿是狂浪滔天.海底的变化漫长而深刻.在海洋的底部有许多低平的地带,周围是相对高一些的海底山脉,这种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叫做海盆或者洋盆.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
海沟 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多米.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
海岭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中脊.在四大洋中有彼此连通蜿蜒曲折庞大的海底山脊系统,全长达80000多千米,像一条巨龙伏卧在海底,注视着波涛滚滚的洋面.大洋中脊出露海面的部分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就是太平洋中脊出露部分.在大洋中脊的顶部有一条巨大的开裂,岩浆从这里涌出并冷凝成新的岩石,构成新的洋壳.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为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海台 海台(submarine plateau),又称海底高原、海底长垣.为宽广而伸长的海底高地.通常起伏较小,台顶面比较平坦,高出周围洋底1~2公里.侧面坡度一般较陡,但有的也较平缓.有时可绵延千公里以上,如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和夏威夷群岛间的海台,长2800公里,宽900公里.以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