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经济信息资源包括的类型
领海,曾被称为沿岸水、沿岸海、海水带和领水,在地理上是指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距离宽度的带状海洋水域。
按海洋法,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⒉自然地理中内海是指伸入大陆内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海水较浅.这里的水文特征受大陆影响.渤海为其中一例;在国际法中内海实际上被划为内水的范畴,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⒊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在一定范围内还享有行政管辖权、民事管辖权、刑事管辖权和国际法所赋予的其他权利的管辖。这一区域的法律地位既不属于领海,也不属于公海,而是一种独立的特定的法律地位。
如果以国家对不同区域的权利范围来划分的话,在内海,国家拥有全面的主权性权利,在领海则享有受到部分限制的主权性权利,在毗连区,国家主要享有单纯行政、司法方面的管制权而不享有全面的主权,而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国家只拥有经济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权利。
内海在国际法中实际上被划为内水的范畴,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它的主权。
领海以一国的领海基线为界与内海分开,国家对其拥有主权。但作为海洋的一部分,领海作为开放性水域在国际航运方面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害的商业航运开放领海有利于国际经贸、文化往来,因此,海洋法在领海制度中规定了无害通过.
毗连区是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片海域,宽度一般为12海里。国家对毗连区不拥有全面的主权,而主要是对在其领土、领海范围内违犯特定法令的行为行使管制权。该区域类似于领海之外的一个"缓冲区",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利用领海的边缘进行走私、偷渡或敌对宣传之类的违法行为。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对海洋的经济权利。其中专属经济区主要是针对国家对海洋底土及以上水体中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而大陆架则针对国家对海底大陆架及以下的自然资源的专属经济权利,所以,一国大陆架宽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大陆架的实际地理分布,而不象专属经济区规定了固定的宽度。如前所述,国家对以上两个区域的权利主要是经济上的权利,而不涉及其它,因此在航运、海底电缆、管道架设等非经济领域,其法律地位基本上相当于公海
2.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1、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是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的总称。主要有石油、煤、铁、铝钒土、锰、铜、石英岩等。
2、海水化学资源。主要有氯、钠、镁、硫、碘、铀、金、镍等,它们溶解在海水中,其性质同海洋矿物资源一样,都是矿物资源(区别于生物资源)
3、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4、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指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度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其特点为:①蕴藏量大,可再生。②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③能量多变,不稳定。
3. 海洋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
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1、石油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滨砂矿海滨砂矿是指在海滨地带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矿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矿床。
它既包括现处在海滨地带的砂矿,也包括在地质时期形成于海滨,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处在海面以下的砂矿。
它主要有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金矿、铁矿、金刚石、石英砂、煤等矿种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
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
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滨砂矿达数十种,主要包含金、铂、锡、钍、钛、锆、金刚石等金属和非金属。
3、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4、锰结核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
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
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
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
5、富钴结壳富钴结壳又称钴结壳、铁锰结壳。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名富钴结壳。
表面呈肾状或鲕状或瘤状,黑色、黑褐色,断面构造呈层纹状、有时也呈树枝状,结壳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达10~15厘米。构成结壳的铁锰矿物主要为二氧化锰和针铁矿。其中,含锰2.47%、钴0.90%、镍0.5%、铜0.06%(平均值)、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很可能成为战略金属钴、稀土元素和贵金属铂的重要资源。
4. 海洋能源资源及其类型
海洋中蕴藏着一笔巨大的宝藏,这笔宝藏包括四个方面:1.生物资源、2.矿产资源、3.化学资源和4.动力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化解未来的能源危机是毫无问题的。
海底是海洋动植物残骸的集聚地,这些海底沉积物中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形成了多余的带正电的氢离子,于是海洋表层和底层的电位差产生了,从而形成一个天然的巨大的生物电池。
海底的矿产资源,其种类之繁多,含量之丰富,令人惊叹。在地球上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在海洋中存在。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钠、镁、硫、钙、钾、溴、碘、碳、氟、硼、铀等。它在海水中的含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它们都提取出来,平铺在全世界的陆地上,那么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0米!
海洋每时每刻都在不息地运动着,这永不息止的海水运动,使海洋拥有了无穷的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5. 海洋资源开发的类型
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采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政策,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
不断改造海洋捕捞业、运输业和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增养殖业、油气业、旅游业和医药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勘探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等潜在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6. 海洋经济信息资源包括的类型有哪些
资料是具体的。
资源是抽象的。
“资源”一词本是经济学名词,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一般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对于资源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这样,资源的内涵就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
依据这一道理,资源就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
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7. 海洋资源主要有
1、国土资源按存在形式
①土地资源(农地、林地、牧地、城市用地和自然土地等);
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等);
③矿物资源(固体矿物、液体矿物等);
④生物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和科学研究对象的生物资源);
⑤海洋资源(滩涂、海岸带、大陆架、海洋经济区以及区域中的生物与矿物等);
⑥气候资源(日光能、平均气温、积温,以及自然降水等);
⑦其他基础设施(道路、港湾、水库等)和风景胜地、重要古迹等。
2、国土资源按恢复的条件
①根据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藏;
②可再生的资源,如日光能和各种用途的土地;
③可循环使用的资源,如水和空气中的氮、氧、碳等。
3、国土资源按功用
①作为劳动对象的各种矿产和动植物等物料资源;
国土资源标志
②作为劳动手段的耕地、道路、水库等和人类生活空间的环境资源。
国土资源的各类之间及其各个层次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从而成为一个整体。
8. 海洋经济信息资源包括的类型有
亚洲的主要资源有:
石油
目前,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短缺部分依赖进口。2005年末,该地区的探明储量约为4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仅略超过3%。相比之下,该地区主要进口来源的中东的探明储量近7,430桶,占世界总储量近62%。在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亚洲国家石油产量平均每天770万桶,而消费量约2,100万桶。进口量平均为每天略超过1,300万桶。
天然气
若将天然气纳入亚太能源资源组合,则该地区的供需比率有所改善。该地区的探明储量约为15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2005年末,该地区生产约3,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总计近4,070亿立方米。印度、日本、南韩和台湾已通过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帮助缓解供需矛盾。这些进口主要来自澳大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而阿曼、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国家则出口额外的液化天然气。
煤炭
亚太地区储量领先其它地区的资源是煤炭。该地区的煤炭储量近世界总储量的33%,紧接其后是占32%的欧洲与欧亚大陆以及占28%的北美洲。美国和中国是目前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使用煤炭的问题是用其燃烧发电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虽然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和碳固存技术在减少排放方面取得进展,但这些技术均未得到大规模使用。鉴于该地区煤炭储量巨大,如果该地区希望妥善依赖煤炭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就必须找到解决这种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核能
人们对于能源安全、矿物燃料价格变幻无常,二氧化碳排放的顾虑的增加,再次引发对核能作用的讨论。在过去几年,一些政府声明支持增加核能在未来能源组合中的比重,有些已采取具体措施,建造新一代安全、具成本效益的反应堆。核装机容量增长预计主要出现在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俄国和南韩。中国迫切需要增加更多的核能。政府希望在2020年前将核发电容量从2005年的870万千瓦提高至4,000万千瓦。根据世界核能源协会(WorldNuclearAssociation)数据,截至2007年3月,中国已规划13座新反应堆,另有50座正在提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