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水:氧气(海洋是怎么产生氧气的)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18 22:29   点击:23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水:氧气

海水中是含有氧气的,是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只是含量很低。由于海洋藻类产生氧气也需要阳光,所以在浅海含氧相对较高,深海则低一些。

在海水表层,氧含量在4.59~8.72毫克/升之间,而在深海,氧含量很少超过6毫克/升。

由于陆生动物(比如人类)的氧吸收器官是肺部,而肺部只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所以不管海水中氧含量多高,人类(及其他陆生动物)也不能在水中依靠水中溶解的氧生存。即使是纯液态氧也不行。

2. 海洋是怎么产生氧气的

自身产生的,因为海里面有藻类的植物,而且海里还有很多的细菌,在太阳的照射下,细菌也会产生氧气,藻类则通过平常的光合作用来释放氧气,海里的氧气都是微乎奇妙的存在,人类很难观察到。

海浪在翻滚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水花,水和水在打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氧气被卷入到盖里面,但是都漂浮在海的上层,主要还是通过海藻的光合作用,除了海洋依靠光合作用,陆地上也是依靠光合作用的,所以要保护绿水青山。

3. 海洋的氧气

      海洋中的溶解氧,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的溶解过程。另外,浅海的水生植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比如海藻。

海藻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它们行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更是动物们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热闹,海藻的功劳实不可没。

相关原理:

海洋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不具有叶绿体,而直接由细胞本身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蓝藻(或者称“蓝细菌”)同样含有叶绿素,和叶绿体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

事实上,普遍认为叶绿体是由蓝藻进化而来的。其它光合细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素,称作细菌叶绿素或菌绿素,但不氧化水生成氧气,而以其它物质(如硫化氢、硫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不产氧光合细菌包括紫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和太阳杆菌等。

4. 海洋释放氧气

没有空气,有氧气。

1,氧气是藻类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中的氧置换出来的。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会上升,海里的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所以说单位面积的海水中的氧气能够维持海洋生物的生活。

2,氧含量为4.46~5.63毫米/升,北部氧含量(〉5.6毫米/升)高于南部(〈5.2毫米/升)。厦门以北海域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分布趋势,厦门以南海域分布均匀,峡区中线及台湾浅滩附近氧含量较低(〈5.0毫米/升)。

3,20℃1标准大气压时,氧气的溶解度是0.031。注意用的是体积,所以换算成质量溶解度的时候肯定是低于0.01的。

5. 海水释放氧气

完全可以啊,大海里面有很多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CO2,然后产生氧气,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氧气百分之九十来自海洋.海洋中有一种海藻是氧气的提供者;另一方面,蒸发的部分海水也被阳光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6. 氧气来自于海洋

陆地的植物只贡献了大气中总氧气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氧气来自于海洋中生长的单细胞藻类,但它们容易受到藻华的影响,失控生长,然后死亡。这种死亡导致腐烂的藻类被细菌吞噬,消耗的氧气远远超过藻类最初产生的氧气。

海洋最终可以从这些有害的藻华中恢复过来,但这需要时间,同时需要控制污染,比如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化肥。海洋表面下生命的大量繁殖,如果它们死亡海平面以上的整个世界都将遭殃。所以海洋提供了大部分的氧气

7. 海水 氧气

1、海水中的氧气是自身产生的,因为海里面有藻类的植物,而且海里还有很多的细菌,在太阳的照射下,细菌也会产生氧气,藻类则通过平常的光合作用来释放氧气,海里的氧气都是微乎奇妙的存在,人类很难观察到。

2、海浪在翻滚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水花,水和水在打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氧气被卷入到盖里面,但是都漂浮在海的上层,主要还是通过海藻的光合作用。

氧气能够溶解在水中。氧气(化学式:O2),化学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