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音乐文化
黄霄云嗓音浑厚,技术强悍,在流行方面可以走邓紫棋的大歌路线,可以发挥唱功及高音的优势。
《星辰大海》这首歌风格大气,朗朗上口,加上《你的答案》原团队运作,推广力度大,火起来可以理解,爆火成这样算是意外。黄的新歌更好听,胜在曲子连贯一气呵成,风格高亢激昂,大气磅礴,比较耐听。
2. 海洋音乐文化感想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特点是;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3. 海洋音乐集团
山东音乐学院排名
1、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2、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山东大学音乐学院
4、潍坊学院
5、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6、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高职(专科)
7、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8、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9、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10、青岛大学
11、青岛海洋大学
12、曲阜师范大学
音乐专业:主要研究音乐学、音乐史、音乐行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声乐、器乐、民乐、作曲等多个方面,进行音乐表演、器乐演奏、编曲作曲等。
开设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4. 海洋音乐文化800字
似乎在唱的是一个女孩跳海自杀的过程以及女孩的内心写照。
第一句:散落的月光穿过了云,躲着人群,铺成大海的鳞。
(在一个有着月光的晚上,海岸边空无一人,这时,一个少女慢慢走向月光照耀海面的大海里。)
第二句:海浪打湿白裙,试图推你回去。(女孩穿着白裙子,月光下的海面并不平静,掀起的海浪拍打着女孩,似乎在推着女孩快回到岸上去。)
第三句:海浪清洗血迹,妄想温暖你。
(血迹可能暗指女孩身上曾经自残的伤口,毕竟绝望到跳海的人,之前内心肯定很压抑黑暗的,难免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掀起的海浪拍轻轻抚摸着女孩的伤口,拍打着女孩,似乎在给女孩安慰。但是一个跳海的人,此时此刻的内心一定是黑暗冰冷的,怎么可能会温暖得起来呢?海浪这一刻所做的都是徒劳的。)
第四句:往海的深处听,谁的哀鸣在指引,灵魂没入寂静,无人将你吵醒 。
(女孩渐渐地走到海的深处,在冥冥之中,意识恍惚,女孩似乎听到海底有个声音在召唤着她。终于,女孩沉没了大海,一颗生命消失于世界,身体连同灵魂沉入了海里。女孩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与释怀。再无世人刻薄的言语与异样的眼光来吵醒女孩了。)
第五句:你喜欢海风咸咸的气息,踩着湿湿的沙砾,你说人们的骨灰应该撒进海里。(我理解的是对女孩生前的回忆——女孩很喜欢大海,喜欢海风的气味,喜欢脚踩着湿湿的沙滩。就连死亡,都想着以后死了能把自己骨灰撒进大海里,与大海融为一体,这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呀。)
第六句:你问我死后会去哪里,有没有人爱你,世界能否不再。
(也许这正是女孩内心痛苦的写照。女孩很害怕死亡,对死亡有着未知的恐惧。但世人总是拿着异样的眼光,女孩感觉不到有人会爱她,这不是她希望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再温暖,女孩渐渐内心冰冷,不再有所留念牵挂,也不再害怕未知的死亡,甚至还想着如果自己死了之后自己能去往哪里。)
第七句:总爱对凉薄的人扯着笑脸,岸上人们脸上都挂着无关。
(我理解的是:对间接造成女孩死亡的人的控诉。奇怪的动物会被保护,而奇怪的人却被排斥。凉薄的人代指伤害过女孩的人,他们排斥女孩,用刻薄的语言呵斥女孩,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女孩。而女孩死去了,他们却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岸上的人,并不是指海边的人,因为是有着月光的晚上,这是一种宁静静谧的景色。岸上的人可能暗指虽然没有伤害过女孩,但却对女孩的遭遇视而不见的人,也正是我们普通人。很多时候也许一句温暖的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并没有,我们习惯性选择视而不见。)
5. 海洋音乐文化1000字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色彩区"分类两种方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外部"形态的特征。
20世纪60年代,《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风俗性的和史诗性的)及多声部歌曲4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第一版,1983年7月第3次印刷,18-19页)。80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世纪80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2月)中,使用了三分法(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国音乐》1982年第3期)中,采用七分法(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而由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至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劳动歌曲、歌舞歌曲、小曲和风俗歌曲),陕西的五分法(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曲、劳动号子、其他),山东的五分法(劳动号子、秧歌和花鼓、大型民歌套曲、生活小调、儿歌),广西的六分法(山歌、劳动歌、小调、儿歌、舞歌、风俗歌),浙江的六分法(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渔歌)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例如民间歌舞曲和小调的分法、渔歌和田歌的分法),也有民歌的篇幅(例如大型民歌套曲),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例如风俗歌曲)等。
本课采用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
第一, 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
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出了儿童们游戏时天真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明,冯梦龙)。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 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中国民歌的形成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远在原始社会,他就在热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的民歌无法完整的资料可考。《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我国民歌以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民革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就是民歌这汪洋大海留存下来的几颗珍珠。他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革也随之走上了新的历程。这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新民歌,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题材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有许多分类的方法。
从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反映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婚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逗趣、启智的;歌唱传说故事、人物新闻、景物古迹的等等。
从题材形势来看,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近半个世纪产生的新民歌中,又出现了进行曲和颂歌两种新的题材因素。从风格色彩来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在一些人数多、居住地域广的民族,如汉、藏、蒙、哈萨克、维吾尔、壮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地方特点再行细分。
众所周知,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这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这里介绍的不过是民歌中的沧海一粟。
6. 音乐 海洋
1.大海妈妈的女儿
2.天空是大海映蓝的
3.大海啊,故乡
4.山里的孩子想大海
5.大海的潮
6.海边情思
7.请到天涯海角来
8.大海赞
9.鼓浪屿之波
10.人民海军战歌
11.大海和太阳
12.渔光曲
13.海风吹,海鸥飞
14.大海与歌声
15.海锚
16.三沙恋歌
17.大海澎湃
18.草原给大海的情书
19.大海的女儿
20.渔家姑娘在海边
21.大海情歌
22.中国海军陆军战队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