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控制气候
海洋的升温和降温速度比大气慢,因此,沿海地区的天气往往比大陆地区的天气温和,极冷和极热天气也较少。
海洋的蒸发,特别是热带地区的蒸发,形成了大部分的雨云,影响了陆地上湿区和干区的位置。
海洋捕获的巨大能量创造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具破坏性的风暴和极端事件,如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2. 海洋调节气候
1、因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影响力更大。
2、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3、气候主要表现在降水和气温两个方面: 海陆大循环是陆地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地气候产生影响; 水对温度有调节作用,因此夏天海洋温度比陆地低,冬天海洋温度比陆地高,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都比内陆地区小;所以,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3. 海洋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温差小,降水平均;离海洋越近.温差越小,降水量越大,越显现海洋性特征;离海洋越远,温差越大,降水量越小,越显现大陆性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主要有三个: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②地形③洋流。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4. 海洋控制气候人类
一般气候资料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热月气温在22度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一60度大陆的西岸,地处西风带内,常年受来自大洋上的盛行西风的影响。而大洋热容量大,冬夏温差小,空气温暖湿润,受其影响气候特点表现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空气湿度大。所以夏季气温并不高。相反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如亚欧大陆东岸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宜人类居住。但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为畜牧业和蔬菜花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在美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5. 海洋影响气候的两种方式
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大气的影响不同;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所以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对应出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位于南北纬40 至60 度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 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 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 出现在 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 13~14 时;最低气温一般出 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 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 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 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陆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生和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诸如温室气体,影响大气的物质组成,破坏大气结构,进而影响大气性质;大气变得更加不稳定,极端的天气频繁出现,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多云雾天气,湿度高。③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6. 海洋控制气候的措施
副热带高气压带
简称副高,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地区,是沿纬圈不连续分布而且稳定少动的高压带。其形成完全是动力因素作用所致,属于动力高压,它与热力因素形成的极地冷高压性质不同,是个暖性高压。赤道地区高温而潮湿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凝结降雨,造成赤道多雨天气。
赤道上空的大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向副热带流动,变得高温而干燥,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干而热的空气在副热带上空积聚,并大量下沉,下沉过程中又发生增温作用,这样便形成了暖性的副热带高压带。也叫“回归高气压带”。由于气流下沉而平流微弱,故也称“副热带无风带”。
在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下的大陆,空气干燥,久旱少雨,热带沙漠分布广泛。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北美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沙漠和非洲西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等,都是在副高和副高东部边缘影响下形成的。在副高影响下的海洋则情况不同,如北太平洋高压是一种范围最广、势力最强的副高,它常年存在,稳定少动,其范围及强度随季节而变。
在夏季,北半球增温,副高增强,范围扩大,位置北移。高压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故也称夏威夷高压。夏季时分裂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及东部大陆主要降水带的季节分布有很大影响。在冬季,北半球降温,副高减弱,范围缩小,位置南移,北半球陆面大,副高遭到中断,南半球则较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