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什么时候消失
不会,海又称为“大海”,是指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即大洋的边缘部分。通常大型内陆盐湖、没有与海洋连通的大型咸水湖泊如里海、加利利海是“海”。海分为边缘海、内海、内陆海(广大的淡水水系,如五大湖)和陆间海。海域是人类最先通向大洋的桥梁。海域对人类的作用不仅是提供丰富的各类可用资源,它也为调节整个地球水平衡发挥出重要作用。
2. 地球海洋消失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中华白海豚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 m的海域,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
3. 海洋消失后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不是说喜马拉雅山地区是海洋,而是根据地质学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海洋。
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曾经是海洋。是地壳变动和地球板块漂移,使喜马拉雅山地区成为了陆地,并隆起为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根据“大陆漂移说”,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层不是一整块,而是分成若干大块,叫做板块。这些板块就像悬浮在地幔软流层上的“木筏”,是随着地幔软流层的变化而漂移的。欧亚大陆是一个板块,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次大陆也是一个板块。在2亿多年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海洋,南亚次大陆还远在现在的非洲。此后,南亚次大陆板块从非洲板块上分离,并向东北方向快速漂移,在6000万年前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处在这两大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古海受到挤压,被猛烈抬升,于是沧海变成了陆地。在地质历史上,地壳的这次强烈造山运动,就叫喜马拉雅运动。
喜马拉雅山在形成之初的时候并不高,但由于这两个板块力量太过于强大,大概用了6000多万年,喜马拉雅山上升到了3500米的高度,在最近的10万年,地质运动也越来越强烈了,喜马拉雅山瞬间增高了2000多米。目前这座世界上最高峰已经达到了8000多米,现在仍在不断升高。
4. 海洋出现在什么时期
地球从诞生至今分为五个时期: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太古代:地球刚形成,没有陆地,一片汪洋。约开始于46(或50)亿年前,结束于24亿年前。发现的化石仅有晚期出现的菌类和低等的蓝藻。由于经过多次的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所有岩石受到深度的变质,所以化石很难保存下来。
2、元古代:出现陆地的雏形。晚期亚欧板块开始分离。海洋中出现单细胞的浮游生物。从距今25.0亿~8.0亿年的漫长时期内,生物界由原核生物演变为真核生物,占主导地位的是菌类、藻类,因此元古代也称作菌藻时代
3、古生代:亚欧大陆的七大板块基本开成。藻类的产生、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产生,少量植物的产生。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4、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动植物的大量产生和繁殖,天气开始形成,恐龙经历了产生和灭绝。
5、 新生代: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扩展资料
150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系统的运动及运动带来的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星云盘的原始物质,其组成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此外,还有固体尘埃和太阳早期收缩演化阶段抛出的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作用,不断有轻物质随氢和氦等挥发性物质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压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物质凝聚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地球,并演化为今天的地球。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地球形成时期、地壳形成时期、进入太阳系前时期、进入太阳系时期、地月系形成时期、新生时期,见下表。
5. 将会消失的海洋是什么
亚特兰蒂斯(希臘語:Ἀτλαντὶς νῆσος,英語:Atlantis,法語:Atlantide,意為「阿特拉斯的島嶼」),又译阿特兰蒂(提)斯,意譯大西洋島、大西國、大西洲,傳說中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之名,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图的著作《對話錄》裡,據稱其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被大洪水所毀滅。
传说:
有关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始于古希臘的哲学之祖——柏拉图。在柏拉图最晚年的著作《克里特阿斯(英语:Critias (dialogue))》(Critias)和《提迈奥斯》(Timaeus)两本对话录中都有提及。
在柏拉图的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在梭倫九千年前左右,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成为希腊人的船難以到達的地方。” 一些研究柏拉圖哲學的學者對亞特蘭提斯的存在抱否定態度,原因:
一、他們認為柏拉圖目的是提倡「理想國」的概念,為了讓人更容易明白才會虛構出亞特蘭提斯的故事。
二、他想勉勵當時腐敗的雅典後裔,所以告訴他們自己的祖先曾與「理想人」(亞特蘭提斯人)勇敢奮戰,打敗傳說中的海洋帝國,證明雅典人具有超越全人類的實質與力量。希望藉此令腐敗的雅典子孫振奮起來。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頓。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塞頓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下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頓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给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因为这个长子叫做“阿特拉斯”(Άτλας),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頓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塞頓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頓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頓神殿中的母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頓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大地震和大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入海底。
在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故事中,还暗示柏拉图时代以前的希腊,所使用的文字与柏拉图时代的希腊文字不同。
能源:
传说中,在亚特兰蒂斯首都波塞多尼亚的太阳宫中有个能源所,能源系统的中心是磁欧石,它是一个巨大的六面体,能吸收阳光并转化为能源。光能被集中、增强,以不可直视的强光向外面传输。
考证:
在2400年前柏拉圖《對話錄》裡就提及亞特蘭提斯帝國是位於大西洋中心的大島。國王海神將島嶼分割成十份給五對雙胞胎的兒子在島上各自統治。平原被分割成九萬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指揮官,擁有動員120萬大軍、信仰著太陽神,他們擁有數不盡的寶藏,用不完的財富,也有精巧的建築技術,和其他高度的文明,但卻因為腐化而走下坡,之後在一萬二千年前有大地震和大洪水相繼發生,在一晝夜之間,沉到海底。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只是一个神话,柏拉图只不过借它比喻雅典社会的价值观,但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希望找到,还它一个真相。全球有超過一千處被懷疑是亞特蘭提斯。
塞浦路斯说
一名自称神话学及古代研究专家的美国探险家罗伯拉·萨马特(Robert Sarmast),在其出版的书《发现亚特兰提斯》中則認為有其事,并以柏拉图的描述作为其研究的主要依据。
他说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提斯的「具体线索」,当中45个线索显示它位于塞浦路斯南部海域,并称海洋影像图显示的塞浦路斯古代地貌与柏拉图描述相符合。萨氏更说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图曾提及过的地点,包括一个长方形平原,中间就是亚特兰提斯域。
他的理论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时曾发生“洪水大灾难”,令到地中海於现时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连接大西洋。这个说法同柏拉图说有个大洪水「吞没」亞特兰提斯岛,以及曾经大洪水的说法相符合。
克里特说
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锡拉島」(又名聖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锡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899年前),锡拉島上的聖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米諾斯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去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隆)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瑞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提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提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提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後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直布羅陀說
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地理学教授科林那·吉亚德(Collina-Girard)认为柏拉图在书中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位于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一带。
科林那研究了人类于19000年以前从欧洲向北非移民的历史,认为在亚特兰蒂斯大陆存在的时期,直布罗陀海峡有高於海平面的陆地存在,而亚特兰蒂斯大陆就在今日的安達魯西亞与摩洛哥之间。
爱尔兰说
瑞典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勘探仙境之国》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時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加的斯说
有研究者认为亚特兰蒂斯位于西班牙的加的斯附近。2011年,由哈特福德大學教授弗羅恩德(Richard Freund)在位於西班牙加的斯(Cadiz)北部的多納那國家公園(Donaña National Park)沼澤地的考古發現,認為此地即是因海嘯而毀滅的亞特蘭提斯。
美洲说
科学家保罗·温斯维格(Paul Weinzweig)和宝琳娜·扎利斯基(Pauline Zalitzki)曾宣称于加勒比海的古巴附近海域发现海底金字塔。位于亚美利加洲墨西哥东部的奥尔梅克文明大约诞生于公元前1200年以前。奥尔梅克民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雕像,其雕像具有宽鼻、厚唇的特征,虽然与其他印第安人大相径庭,但却与非洲原住民非常相似。有研究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由上古时期非洲的尼格罗人种西渡大西洋后于美洲东部沿海建立;而若结合地理位置距离、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古代的历史文献考虑,则似乎只有“亚特兰蒂斯帝国”这一条较为合理的解释。
6. 海洋会消失吗
《圣经》启示录21:1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是不是在世界被毁灭后消失我也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