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最小的波称为(实际海洋中观测波浪的仪器称为)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19 06:03   点击:85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最小的波称为

两者的科属不同,海鸥是鸥形目鸥科,海燕是鹱形目海燕科。

体型不同,海燕小,海鸥大。

外观不同,海燕翅短而圆,海鸥翼长而尖,体羽多灰、白色,有的种类羽毛还带有黑色部分。

海燕:

简介:

是鹱形目海燕科鸟类的统称,小型鹱类,也是体型最小的海洋鸟类,翅短而圆,飞行时振翼频率高,以不惧怕惊涛骇浪而著称。事实上,鹱形目的鸟类都是利用气流的高手,经常借助狂风的力量飞翔。海燕有8属约20种在太平洋地区种类最多,大西洋地区种类较少,印度洋北部则没有分布。我国有2属4种。

外形特征:

南部海洋繁殖的大多数种类,短翅,方形尾,长脚,短趾。捕食小型海洋生物时两翅张开,劈拍地飞过水面,例如黄蹼洋海燕,在沿南极大陆和南极圈附近小岛上繁殖,6~9月在北大西洋越冬。

北方的大多数种类翅较长,尾叉形或楔形,脚短而趾长;觅食时,像小海鸥一样自水面掠过,偶尔降落水面。例如白腰叉尾海燕,在北大西洋繁殖,也繁殖于太平洋岛上南至北纬28°左右。其他几种叉尾燕见于太平洋北部。

海鸥:

简介:

是鸥形目鸥科鸟类的统称,海洋鸟类,体型大小有差别,翼长而尖,善于飞行,体羽多灰、白色,有的种类羽毛还带有黑色部分,冬季和夏季羽毛稍有区别。海鸥广布全球海洋,种类多,主食为鱼类和各种水生动物。常见有:银鸥灰头鸥、红嘴巨鸥。

形态特征:

海鸥海鸥成鸟夏羽:头、颈白色,背、肩石板灰色;翅上覆羽亦为石板灰色,与背同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为纯白色。第1、2枚初级飞羽黑色而具较大的白色次端斑,基部灰白色或在内翈形成较大形的灰色斑;其余初级飞羽灰色,由外向内各羽具由宽变窄的黑色次端斑及由小变大的白色端斑;内侧初级飞羽的黑色次端斑消失,仅存白色端斑;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为石板灰色而具宽阔的白色端斑。下体纯白色。

成鸟冬羽:与夏羽相似,唯头顶、头侧、枕和后颈具淡褐色点斑,点斑在枕部有时排列呈纵行条纹,在后颈排列呈横纹。

幼鸟:上体大致呈白色,具淡褐色横纹状斑点;尾上覆羽白而具褐色横斑,尾灰褐色,基部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其他飞羽褐色而具淡白色边缘。亚成鸟尾羽白而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次级和三级飞羽淡灰色而具褐色块斑。

虹膜黄色;嘴、脚和趾浅绿黄色;幼鸟虹膜褐色,嘴粉红色或淡褐色,与成鸟冬季相似,均具黑色次端斑;脚呈肉色。

2. 实际海洋中观测波浪的仪器称为

有的!波浪滑翔器是一种以波浪动力前进,利用太阳能为仪器通讯、控制、定位、导航、传感器数据采集等供应能量的新型海洋移动观测平台。

3. 海洋内部的波动称为

“内波”从字面上看,就是发生在流体内部的波动。“内波”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流体密度稳定分层;二是要有扰动源,两者缺一不可。内波既出现在大气当中,也普遍出现在海洋当中。

编辑本段界面内波

  为方便起见,通常用产生于两层密度不同的流体来简要描述内波的各种过程。这种内波又称为界面内波。表面波浪是界面内波的一种极端情况。正如海面与空气之间密度不一样,加上风力的扰动作用,就会出现海面上的狂涛巨浪。在深层当海水因温度、盐度的变化,出现密度分层后,经大气压力变化、地震影响以及船舶运动等外力扰动,就可能在海水内部引发起内波。

内波与表面波的区别

  内波与表面波虽然都是液体波动,但它们又各不相同。空气与水的密度相差近千倍,在海面形成的波浪,它的波动最大值在海面,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到达一定深度就消失了。   海水密度随着水温盐度及压力的不同,通常由上至下密度逐渐增大,形成稳定连续密度层结,密度梯度一般在O(0.001)的量级。在外力扰动下,就会海水内部产生内波,因此海洋内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内波的振幅,一般要比表面波高大得多,从几十米甚至达到上百米;内波的波长,一般有几百米,甚至万米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海水密度和空气密度的差异不同引起的。因为同样的外力,使海水内部产生的波动,要比海面上大很多。这种现象用阿基米德原理是不难解释的,犹如在水中抬起重物,比由海面抬到空气中要省力很多。

编辑本段破坏作用

  内波虽不像海面波浪那样汹涌澎湃,但它隐匿水中,暗中作祟,常使人们防范不及,故有“水下魔鬼”之称。内波的破坏力,主要是产生内波的跃层上下,会形成两支流向正相反的内波流。这种内波流可高达1.5米/秒,犹如剪刀一般,破坏力极大。加拿大戴维斯海峡深水区的一座石油钻探平台,就曾遭内波袭击而不得不中断作业,为此,美国英特俄辛公司为其安装了内波预警系统,以保障其安全作业。内波峰高谷深,垂直作用也很大。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大西洋距波士顿港口350公里处突然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事后经过对沉入海底,变成碎片的残核分析判断,下沉的原因是潜艇在水中航渡时,遇到了强烈的内波,将其拖拽至海底,承受不了超极限的压力而破碎,这就是强大内波垂直力作用的后果

4. 海洋上的波浪主要是

海洋中的波浪可分为风浪、涌浪、近岸浪等数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风浪。

涌浪(又称长浪),其它海区传来、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或风向改变后遗留下来的浪就叫做涌浪。涌浪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和海水内摩擦影响,消耗不少能量,令到波高减低而周期拉长,所以涌浪的外形较为圆滑规则,周期较长,波长也较长,可达几百米。涌浪一般具有巨大的能量,当它传到浅水区域时便形成近岸浪。近岸浪受海底地形影响,发生变形效应。波浪底部因受海底摩擦停滞不前,而波浪顶部却以原来的速度前进,这样就使波长越来越短,波高越来越大,最后发生波峰倒卷和波浪破碎的现象。粉碎的波浪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海岸,如果海岸是断崖的话,便会造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

5. 大洋中,最有可能出现最大波高的海域是

取决于海水深度。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6. 海浪属于什么波

海浪Ⅰ级警报(红色):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近海受影响海域出现达到或超过6.0米有效波高,或者其他受影响海域将出现达到或超过14.0米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灾害Ⅰ级警报(红色),并启动海浪灾害Ⅰ级应急响应。

海浪Ⅱ级警报(橙色):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近海受影响海域出现4.5米-6.0米(不含)有效波高,或者其他受影响海域将出现9.0米-14.0米(不含)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灾害Ⅱ级警报(橙色),并启动海浪灾害Ⅱ级应急响应。

海浪Ⅲ级警报(黄色):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近海受影响海域出现3.5米-4.5米(不含)有效波高,或者其他受影响海域将出现6.0米-9.0米(不含)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灾害Ⅲ级警报(黄色),并启动海浪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海浪Ⅳ级预报(蓝色):受热带气旋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近海受影响海域出现2.5米-3.5米(不含)有效波高时,应发布海浪灾害Ⅳ级警报(蓝色),并启动海浪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以上就是海浪的等级,分别为Ⅰ、Ⅱ、Ⅲ、Ⅳ四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