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读海洋碳汇核算体系
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表层海水时,借助波浪搅动作用,二氧化碳从大气进入海水,并以碳酸盐形式存储,形成海洋碳汇。
海洋在全球的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巨大的碳汇,海洋不仅能长期储存碳,还可以对二氧化碳进行重新分配。地球上约93%(40万亿t)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并在海洋中循环。
世界上捕获的生物碳(或绿碳)中超过一半(55%)是由海洋生物捕获,而不是由陆地生物完成的,因此,这种碳汇被称为蓝色碳汇。
2. 海洋碳汇交易概念股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以林业碳汇为例: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相应的还有草地碳汇、海洋碳汇、生物碳汇,本质上只要能产生固碳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都可以称为碳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一个对应的词语是碳源。自然科学研究中会经常问森林是是碳汇,还是碳源?
理解碳汇简单的说就是吸收的碳或者固定的碳。碳源一般是相对于碳汇而言,对于一个项目或者研究主体,吸收的碳减去排放的碳,就是净碳汇,这个值为正就是碳汇,为负就是碳源。所以理解碳汇一定要看研究的目的和场景。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不同的角度和行业需求去理解。碳汇的碳就是化学元素C, 严谨的科学表述,一个数据后面总会有其单位,吨碳、吨二氧化碳当量。
相应的在碳交易市场,碳汇就是指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这个需要结合不同的参与市场与核算方法学具体理解。
3. 海洋碳汇的类型有哪些
碳汇是个碳排放相对而言。15年的联合国巴黎大会签订的巴黎协定,主要内容是限定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达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目的。但是,减少碳排放,意味着要关停一些高耗能企业,意味着GDP受到影响,而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现在美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益性”问题而对本国经济做如此大的手术,所以碳排放在国际上一直难以推行。
碳排放不好搞,所以国际上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新词汇,就是碳汇,碳汇就是将二氧化碳汇集到一起。具体来说,以林业碳汇为例,就是将二氧化碳通过森林吸收汇集到树木及土地上,以达到减少地球二氧化碳的目的。因此,目前来说,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无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源,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汇”。碳汇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作用。但是目前碳汇的难题在于计算方法学和与经济难以结合的问题,一吨碳汇国际上也就几十块钱,而且计量上目前国内大概就竹林碳汇方法学通过了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的认可,其他的像海洋、沼泽等碳汇方法学都没有形成科学的权威的论证。
4. 解读海洋碳汇核算体系的意义
蓝碳生态系统的碳汇
地球上的蓝碳生态系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碳固定下来,形成蓝色碳汇。虽然海草仅占海底总面积0.1%,但它占海洋碳库总量的约10%-18%,目前,全球海草草甸估计可存储蓝碳多达19.9亿吨。全球范围的红树林在2012年储存了42亿吨有机碳,占全球蓝碳生态系统的14%。
盐沼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其中大部分初级生产表现在地下的泥炭地生物量中,在有些地区,这种地下生物量可以形成深达8米的泥炭层。沿海的这种盐沼为植物、鸟类和幼鱼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保护了沿海栖息地免受风暴潮和洪水的侵袭。盐沼在全球范围内覆盖约40万平方公里。
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蓝碳海域的碳汇能力惊人,其平均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甚至超过了陆地森林单位面积的平均固碳能力。因此也就有了“耕海造林”之说,也就是通过营造海岸红树林获得固碳和其他生态环境效益。
世界上的每一种红树林都有其独特、适合的生态位,而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种类就无法生存。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试图种植和恢复红树林,但很多这样的努力效果不好,关键的问题还是对于红树林的特性没有深入了解。
5. 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与哪种气体的关联?
炭中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的碳指什么
1二氧化碳太多会出什么问题?
二氧化碳的保温能力很强,不过二氧化碳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突变而走向灭绝。所以说实现碳中和是全球都要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