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少儿科普
1、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2. 海洋少儿科普知识
1、珍惜海洋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2、珍惜海洋资源,爱护绿地资源。
3、愿大海永远清澈与辽阔,愿人类更美好。
4、拥抱蓝色海洋,珍爱生命摇篮。
5、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6、扬帆绿色奥运,拥抱蓝色海洋。
3. 幼儿海洋科普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因为地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
4. 儿童海洋鱼类科普
梭子鱼的活动方法是靠鳍和尾巴在水中游。 梭子鱼活动时由于还使用身体的摆动,因此游泳体长而强健,游动快速;鳞小,两背鳍分隔远,下颌突出,口大且具许多大的尖牙。 梭子鱼主要猎食较小鱼类,这是它只依靠尾巴就可以完成捕食。生活在部分海域的某些个体由于需要进行快速游动来捕食食物,这时它会用身子、鳍和尾巴的相互摆动来完成游动。
5. 海洋 科普
海洋科普教育是海洋经济发展中最基础的一环,海洋资源的重要地位令海洋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一个国家对海洋开发程度越高证明它经济发展水平越好,作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储备未来海洋行业人才势在必行。
6. 儿童海洋科普
一、点纹斑竹鲨
点纹斑竹鲨俗名狗鲨、狗沙、沙条,常见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既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同时是观赏鱼类之一。和鲨鱼不一样的是,点纹斑竹鲨并不活泼,它属沿海普通小型底栖鲨,主要栖息于沿海珊瑚礁区,经常栖息于潮间带。
二、三齿鲨
三齿鲨因第一背鳍和尾鳍上明显的白色尖端,所以又叫白鳍鲨。性格温和、喜夜间活动,成年后可达2米左右。三齿鲨是居住在下层水域的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是在休息,它以其纤细、轻盈的身体擅长在礁石上的狭窄缝隙和洞口中活动,捕捉其他礁鲨无法捕捉到的猎物。
三、乌翅真鲨
乌翅真鲨因各鳍鳍尖具黑色或暗褐色,胸鳍及尾鳍上叶之前后均其黑色缘,通常被叫作"黑鳍鲨"。性凶猛,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常见中小型鲨。主要栖息于浅海珊瑚礁区、潮间带、近外海水域、红树林沼泽区或河口内湾。因外形与黑尾真鲨相似常,很容易被混淆,但从其背鳍上有没有黑尖,就能分辨它们。
四、铰口鲨
铰口鲨又叫“护士鲨”,护士一词来源于“Nusse”,猫鲨科一种常见种类的名称,以前的人以为这种鲨鱼属于猫鲨科,后来才知道不是。而“Nusse”的发音类似“Nurse(护士)”因而得名“护士鲨”
“护士鲨”的性格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十分温顺,基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堪称世界上最温顺的鲨鱼。
7. 小学生海洋知识科普
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独立开展科普活动的单位。
1. 有相关的日常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2. 建有科普展厅和相对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有主题明确的科普内容,具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条件与设施。
3 . 有专兼职负责讲解、接待和活动辅导的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
4. 将科普经费列入本单位经费预算,确保落实到位,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科普经费逐年增加。
5. 在基地显著位置设专栏,公示基地的开放制度。其内容包括:开放时间、活动内容、优惠办法(对象、时间段、标准)、接待办法 (联系人、联系电话、网址)等内容。
6. 建有宣传、展示科普教育基地整体情况和科普内容的网站或网页,并与中国公众科技网链接。网站或网页的内容应与基地科普设施的更新、内容的变化、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