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测量规范
海洋绘图是对某个海洋进行测量绘图陆地绘图是对某一陆地进行测量绘图
2.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测绘分为很多行业,按照最新的规定,可以分为:大地测量,海洋测量,工程测量,不动产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系统,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服务十个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规范来进行精度规定。
举个例子,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小于等于3mm。地形图控制网四等以下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
3. 海洋观测规范
原理:海洋不断地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同时,海面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照射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利用专门设计的传感器,把这些能量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海洋的图象或数据资料。
特点:
①具有同步、大范围、实时获取资料的能力,观测频率高。这样可把大尺度海洋现象记录下来,并能进行动态观测和海况预报。
②测量精度和资料的空间分辨能力应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③具备全天时(昼夜)、全天候工作能力和穿云透雾的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透视海水能力,以便取得海水较深部的信息。
4. 海洋测量的定义
海洋的深度是用回声探测仪探测出来的。回声探测仪是利用声音在海底反射来测量海洋深度的,就好像我们在山谷中听到的回声一样。
在探测某个海域海底深度的时候,首先要用回声探测仪向海底发出超声波,这种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
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用的时间,根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每秒钟1500米,就能知道海底的深度了。 1520年,著名航海家麦哲伦曾经尝试着在远海探测还的深度。
他们在仅有的一条800米长的绳子一端栓好一个重锤,然后把绳子全部放到海里,重锤还没有接触到海底。
麦哲伦用重锤测量海洋深度的尝试,实际上没有成功,即使用更长的绳子也不行,因为绳子太长了,绳子本身的重量就会增加,一旦绳子的重量超过了重锤的重量,人就无法感觉到重锤是不是到达了海底,也就无法测量出海洋的深度了。
现代化的测量海洋深度的仪器,人们只要打开它的开关,海洋的深度立即就会在仪器上面显示出来。
测量3000米深的海底,大约只需要4秒钟的时间,船只可以一边走一边测量。
仪器上还有自动地记录装置,还能够自动地把海底的形状精确地连续记录下来.
5. 海洋测绘规范
在《测绘收费标准》2017版里,1:2000比列尺水下地形测量Ⅱ类等级为58622.19元/平方公里;而《工程勘察收费标准》滨海区中等复杂程度收费标准为43334.4元/平方公里,这里中等复杂程度就是匹配Ⅱ类。如此比较计算下来,《工程勘察收费标准》是《测绘收费标准》同类项的约74%,比2017版还要低,是2009版的不足60%,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7版还要降低收费标准的原因了。
6.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
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7. 海洋测量规范 国外
科学家测量海洋平均深度是3800米左右。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特别大的影响。因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