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国风元素(海洋文化元素是什么)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1-20 21:22   点击:10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国风元素

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已开始海洋捕捞。在山东省胶州市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大量海鱼骨骼和成堆的鱼鳞。经鉴定,它们分隶于鳓鱼、梭鱼、黑鲷和蓝点马鲛等3目4科。说明约在4000~5000年以前,中国沿海先民已能猎取在大洋和近海之间洄游的中、上层鱼类,人们对海洋鱼类习性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水平。记述公元前11~前6世纪周朝情况的《诗经》中,多次出现“海”字,并有江河“朝宗于海”的认识。西汉时期,已开辟了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航线。据记载,三国时出现了中国第一篇潮汐专论──严畯的《潮水论》(已佚)。唐宋时期,中国的潮汐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明代时,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区性海产动物志──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1405~1433年,明朝郑和 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岛,比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行(1492~1504)要早半个多世纪,而且在航海技术水平和对海洋的认识上,也远远超过当时的西方。可见,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在世界上是居于前列的。

2. 海洋文化元素是什么

1.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百分比分别为:氧48.06%、硅26.30%、铝7.73%、铁4.75%、钙3.45%、钠2.74%、钾2.47%、镁2.00%、氢0.76%、其他0.76%

2.海洋元素中第一是氧元素,第二是氢元素

3.人体中氧元素占65%、碳元素占18%、氢元素占10%、氮元素占3%、钙元素占1.5%、磷元素占1.0%、其他元素占1.5%

3. 海洋主题风格

海洋风格蓝白色最好看,蓝色象征大海,白色象征海鸥轮船,蓝白也象征蓝天白云。所以蓝白是海洋风格标配。

4. 海洋元素背景图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气体物质和各种盐类。人类在陆地上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可以找到80多种。人们早就想到应该从这个巨大的宝库中去获取不同的元素。

难以提取的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也是海洋宝库馈赠给人类的又一种宝物。

海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钾盐资源,据计算总储量达5×1013吨,但是由于钾的溶解性低,在1升海水中仅能提取380毫克钾。

溴是一种贵重的药品原料,可以生产许多消毒药品,例如大家熟悉的红药水就是溴与汞的有机化合物。

溴还可以制成熏蒸剂、杀虫剂和抗爆剂等。

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据计算,海水中的溴含量约65毫克/厘米3,整个大洋水体的溴储量可达1×1014吨。

镁不仅大量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还可以用于钢铁工业。

近年来镁还作为新型无机阻燃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和橡胶制品的提取加工。

另外,镁还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

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总储量约为1.8×1015吨,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

全世界镁砂的总产量为7.6×106吨/年,其中约有2.6×106吨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铀是高能量的核燃料,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

陆地上的铀矿资源非常有限,铀矿储量只不过100万吨,而海水中却有取之不尽的铀矿藏,高达45亿吨,是陆地储量的4500倍。

有人测算,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2250吨优质煤。

如果将来海水中的铀能全部提取出来,比地球上目前已探明的全部煤炭储量还多1000倍。”能源金属“锂是用于制造氢弹的重要原料。

海洋中每升海水含锂15~20毫克,海水中锂总储量约为2.5×1011吨。随着受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同位素锂-6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最终将和平服务于人类。

锂还是理想的电池原料,含锂的铝镍合金在航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锂在化工、玻璃、电子和陶瓷等领域的应用也有较大发展。因此,全世界对锂的需求量正以每年7%~11%速度增加。

5. 海洋风配色

海底颜色需要用蓝色加少量白色调制。

海底色是治愈色,像海水一样的蓝,有种宁静的感觉,那水彩画怎么用颜料调出来?群青色+孔雀绿,一比一比例调色就是海蓝色。

那油漆的海底色怎么调色?蓝色47ml+黑色2ml+绿色18ml+白色10ml搅拌就可以了,丙烯的海蓝色是靛蓝色+蓝色。

6. 海洋元素图案

质量的角度来说,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水分子H20中, 虽然H多,但质量大的还是O。

其他的元素排名:

1.氧元素

2.氢元素

3.氯元素

4.钠元素

7. 中国风海洋元素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海洋的诞生。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主要需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

水从哪里来?

盐从哪里来?

坑从哪里来?

我们来一个个聊一聊:

水从哪里来?

这事要大约从46亿年前说起,在此之前发生了一次超新星爆炸。科学家认为这次的超新星爆炸来自于宇宙诞生之后的第二代恒星。

恒星在剧烈的爆炸当中,把自己的物质抛洒到了太空当中,形成了星云。其中就包含了氢、氧、碳、氮等元素。水以氢离子,羟基等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星云物质当中,并且随着星云的冷却,与各种星云物质发生了水化作用,进入了矿物质的晶格,锁在了矿物质当中。其中一部分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地球。

因为原始地球的内部的温度极高,而此时的地球更像是一个火球。

在高温作用下,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了出来,升到了空中。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水蒸气和一些较重的气体分子并没有进入太空中,它们围绕着地球和气体形成一个圈层。

后来,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它被我们叫做忒伊亚,它在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前2000年~1亿年,撞上了原始地球。

忒伊亚撞击地球

残留的碎片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月球,这是科学家提出的关于月球形成的灾变说。

月球成因的灾变说

后来,随着原始地球的地壳慢慢冷却下来,水蒸气和尘埃凝结成水滴,并落到了地面,形成了一场持续上百万年的大雨。

冥古宙的大雨

这场大雨形成了原始海洋。

再后来,含有大量水分的彗星和小行星陆续撞向地球,简直就像是原始地球的送水工一样。它们给原始地球补充了大量的水。而外太空送来的水和地球自身的水就是现在地球水的主要来源。

盐从哪里来?

不过,这个时候的水其实并不是咸的,而是酸的。在太阳的照射作用下,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了雨,雨在落回到地面,再次蒸发,如此循环往复。在整个过程中,雨水溶解了岩石中的盐分,经过上亿年的积累,海水开始变得又苦又咸。

因为当时的地球大气还没有氧气,所以也不存在臭氧层,太阳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上,导致地面并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因为有了海水的保护,海洋里首先出现了生命。科学家猜测这大概发生在38亿年以前,在海底的热泉口附近诞生了生命。

大约在24亿年前,蓝藻等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它们的出现使得氧气的含量急剧上升。氧气在大气层中逐渐积累,并开始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的出现阻挡了大量来自于太阳的紫外线。于是,拉开了一场生物大登陆的序幕。

坑从哪里来?

曾经有一度,科学家自然而然地认为海洋应该是差不多和地球一样的古老的。可是后来经过对海洋底部的岩石进行研究,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些岩石的寿命最老的也不超过2.2亿年。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海洋的水是来自于45亿年前,而承载海水的“坑”实际上是2.2亿年前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最早的原始海洋的“坑”和现在海洋的“坑”并不是一个“坑”。

要搞清楚这件事就得和地质学结合了起来,不过这里要先说明一点关于板块构造动力的相关学说,在地质学界简直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准确地定论。在这里,我们就挑主流的说法来讲。

按照板块漂移学说,大概在2亿年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泛大陆”,它被“泛海洋”所包围。然后“泛大陆”开始破裂,大概到距今200,300万年前,才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但这只是解决了五大洋的形成,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海洋底部的岩石不超过2.2亿年。

这其实就和板块漂移的方式有关,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

地球上主要有两种地壳: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很重,但也很薄。而大陆地壳则相反,它很轻,却很厚。而地壳下面是又热又粘稠的地幔。在热对流的作用下,地幔缓慢流动着。这也带动着大洋地壳的生长和运动。

因为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更重,并且更薄。所以它的运动方式是向下俯冲的。

来源:ucsb.edu 作者:Tanya Atwater

在这个过程中,海底开始扩张,

来源:ucsb.edu 作者:Tanya Atwater

比如:南太平洋的形成。

来源:ucsb.edu 作者:Tanya Atwater

之后,以同样的方式,海洋实现了大规模地扩张。

来源:ucsb.edu 作者:Tanya Atwater

也就是说,距今2.2亿年前之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海底底部的岩石有过一轮的更换。所以,科学家才会发现海洋底部的岩石都不超过2.2亿年。这也就是解决了“现代海洋的坑”的问题。

我们如今的海洋也就是在这一次板块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可以说,海洋的形成也是伴随着整个地球的演化。

关于海洋的形成,我们就说到这里。

8. 海洋风图案

层层叠叠。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卷起了层层叠叠的浪花。

坐在海边,凝望着蓝色的大海,卷起千层浪花,多么壮观啊!可是,为什么碧 蓝的大海中卷起的浪花却是白色的呢?

捧起海水看一看,海水既不是蓝色的,也不是白色的,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 是无色透明的。

  是谁给大海和浪花涂上了颜色呢?是阳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