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构造地质学
原型盆地,又称盆地原型,是指在相对单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或单旋回构造演化阶段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沉积实体的盆地。或者说在整个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演化阶段所形成的一个构造层,且对应每一特定构造层所处的演化阶段,有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占主导地位的沉降机制和沉积充填组合,以及确定的盆地边界,这样的沉积盆地实体我们称为原型盆地。
2. 海洋构造地质学前景
好就业。
油藏地质学类专业毕业生适宜在地质、地震、冶金、石油、煤炭、建材、化工、水电、城建、核能、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工业建设等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从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学和生产实际工作。就业岗位:地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地质技术员、java初级程序员、矿长、岩土工程师、测量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设计师、水文地质工程师、选矿工程师等。
3.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 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
4. 海洋地貌构造
海洋地貌是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5. 海洋构造地质学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不错。就业方向:海洋科学专业毕业后可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
此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涵盖其他许多行业,如大气科学、地质勘探、气象工作、有关学校的普通生物学教学、电子科技行业等。
薪资待遇:其月平均工资万元以上。
6. 海洋地质构造有哪些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 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统一起来,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7. 海洋地质结构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