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秘的海洋动物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评比中,箱形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问鼎最危险头衔。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
2、虎鲨
但最可怕的鲨鱼并非大白鲨,而是虎鲨,更多的人实际上命丧它们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够让人天生恐惧的动物并不多见,鲨鱼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热带和温带水域,都能发现虎鲨的踪迹,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周围。有记录显示,大白鲨每年袭击人的次数确实要高于虎鲨,但致人死亡的事故发生数量则不及虎鲨。
3、石鱼
石鱼之所以跻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鱼;另一个则是,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在“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
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4、海蛇
人类对蛇拥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海蛇顺利跻身榜单之列。虽然也像陆上同类一样释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个“海洋隐士”,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2. 神秘的海洋动物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活动二: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认识恐龙 播放视频,认识霸王龙和慈母龙。 慈母龙:最爱自己孩子,吃植物和野果等。 霸王龙:凶猛的食肉恐龙。 ●角色介绍 认识绘本《永远永远爱你》 ●阅读绘本 (1)解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故事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 (3)阅读绘本,教师指导。 ●理解绘本 (1)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理解故事情节。 观察——猜图——理解 主要问题: 1.慈母龙妈妈捡来的蛋是谁的蛋? 2.蛋孵出霸王龙为什么要把他送走?后来为什么又留下? 3.大的霸王龙是良太的什么人?为什么? 4.果子山是谁送给慈母龙的? 5.故事中谁永远、永远爱谁?你怎么知道? ●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亲情。 ●情感体验 (1)视频:《父母的爱》,感受父母无私的爱。 (2)幼儿动手操作,采用绘画、粘贴的方式制作感恩卡,送给妈妈。 活动三:区域活动《恐龙的故事》 图书区:将收集的恐龙书籍、视频投放活动区。 科学区:将沙盘投放在科学区,隐藏恐龙化石。 建构区:收集恐龙图片以及恐龙模型、废旧牙膏盒、废旧报纸、以及饮料品和易拉罐、积木,用于搭建和游戏。 美工区:恐龙图片,让幼儿自由绘画,投放橡皮泥,动手捏恐龙。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我想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和几张图片进行教学,很难使幼儿充分感知了解,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为此,课前我鼓励幼儿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寻找恐龙的模型玩具或图书图片等,然后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观看,为这次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3. 神秘的海洋动物主题目标
在水晶一般清澈的海水中间,从打开的嵌板,我可以细细看那色彩鲜明的珊瑚的奇妙丛林,那披上海带和黑角莱的华美青绿毛皮的一片片宽大岩石。与利比亚海岸相接的这些火山的暗礁和小岛,铺排成地毯一般,景色变化无穷,真是无法形容,无法描写!但是,海底这些丛生的枝状动物表现得最美丽的地方;还是在诺第留斯号就要驶到的东部的海岸附近。那是在铁哈马海岸一带,因为在这一带海岸,不单海面下有一层一层的花一般的植虫动物,而且这些植虫动物在二十米水深左右满是组成五色斑烂的图象花纹,但水底下的比接近水面的一层变化更多,颜色较为黯淡,因为近水面的一层受海水的湿润,保持着鲜艳的颜色。
这段话写出了海底世界的奇幻景象
4. 神秘的海洋动物子主题
海底洞穴
在很多海洋中,都存在着海底洞穴。而且在这些海底洞穴中,不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巍峨挺拔的石林,还发现有古象胫骨,古鲨鱼牙齿以及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投掷标枪等史前遗物。现在,充满着神秘、幽深和神话感的海底洞穴引起众多勇敢和好奇的探险者的浓厚兴趣。有科学家推测部分洞穴是因地质运动从陆地上到海底去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海底洞穴外文名Undersea cave参考文献《大自然探索》
印度洋的“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半径约3海里。印度洋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顺时针流动,冬季则相反。
“无底洞”海域则不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几乎成武洋流的静止状态。1992年8月有先进装备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好科学考察船,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进行科学考察。他们认为“无底洞”可能是个尚未被认识的海洋“黑洞”。根据海水震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的特点,“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内向外辐射的巨大引力场,但这个说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考察来验证。
在西班牙沿岸的海湾,有一个海底洞穴。一天黎明,潜水员西里维亚和他的法国朋友比诺宜特等人一起来此进行潜水探险工作。西里维亚和比诺宜特潜入到冰凉的海水中时,他们同时发现远处仿佛有一股粉白色的照明灯光从岩礁前边照射出来。于是,他们就又到那里想看个究竟。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这股强烈的灯光是从水下一个洞口处射出来的。这个洞口通向一个狭长的岩洞,他们为了探索这个洞穴,艰难地潜游了半个多小时,游着游着,突然间粉白色的灯光不见了。他们完全沉陷在这茫茫的黑暗之中,只好掉头慢慢又回到原来的地方浮回海面。
在一些海底洞穴中,不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巍峨挺拔的石林,还发现有古象胫骨、古鲨鱼牙齿以及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投掷标枪等史前遗物。
1975年,美国海洋学家们在墨西哥湾那不勒斯附近海底洞穴的峡谷中发现了一片淡水泉眼。矿泉水温度为97℃,在泉眼附近一堆十米多厚的沉积物中挖出了一个远古人类的下颌骨,在一块重7吨左右的圆石底下还找到一块钟乳石,在钟乳石下沉积物中有一堆古代人类遗骨残骸。据学家们分析,这里很可能是古代葬场的遗址,在附近还有一块重达20吨的大块钟乳石,它横卧在岩洞深处的海底。洞穴学家与考古学家采集了许多标本带回实验室,同时使用放射性碳元素进行鉴定分析,确信这些人类骨骼残骸是属于生活在美洲的远古人类,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30310年的历史(约公元前6000~8360年),而这些巨大的钟乳石的地质年代就更为久远了。
后来,潜水员在海底洞穴中又找到了一枚5亿~2250万年前古生代巨大长毛象的臼齿、两枚较小的乳齿象的弧形门齿。这些稀有的史前遗物已经在大洋深处沉睡了几亿年,它们所以能保存下来,是由于海底洞穴过去一直是“禁区”,在没有先进技术装备下,人类是无法身临其境的。
如今,充满着神秘、幽深和神话般的海底洞穴世界,引起众多勇敢和好奇的探险者的浓厚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西方一些国家还把海底洞穴探险作为一项新起的运动它的刺激性、冒险性深深吸引着探险家们。现在,他们可以系上混合气体的气筒,或类似太空宇航员们用的循环再用气筒、海底滑行车、大功率的照明器材、安全带等现代化的装备潜入海底100米、200米、300米的洞穴中,勇敢地探索着海底洞穴的神奇与诡秘。
5. 神秘的海洋动物区域活动安排
海洋食物链是指在海洋生物社群中,从自营性细菌或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开始,经浮游生物、草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的动物,依次形成捕食者与被食者的需求关系。食物链的结构和金字塔类似,底座很大,而每上一级就比前一级缩小,整个网络是由多种复杂的食物链所形成的。 例如最常见的:藻类--小鱼、虾子-鲨鱼、鲭鱼、金枪鱼等有些会发出超声波,比如鲸类。有些会发出次声波,通常用于呼唤同伴或求偶。 掠食动物通常是通过出其不意或者是用速度去追赶猎物,而以浮游动物为食的掠食动物的动物移动速度却很慢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深水鱼: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海下100米比较亮,200米就不那么亮了,300米、400米就暗下来,500米以下就全黑了。可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其实就是因为深水中许多鱼身体上有发光器官,它发出的光一方面可以充当捕食的诱饵,另一方面又可作为防御(yù)敌人和警戒(jiè)的信号。
这些深水鱼主要有:夜间能发出强光的烛光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发光器所盖的光头鱼;身上附有无数发光细胞的龙头鱼;眼睛底下长着一盏“照明灯”,可发出强烈白光的电筒鱼等。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再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呢。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他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就拿海藻来说吧,最小的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
6. 神秘的海洋动物绘本故事
绘本《乌龟一家去看海》传统布艺拼贴结合布袋偶表演讲述了乌龟一家去看大海,实现梦想的温暖故事告诉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要学会与父母和朋友互相陪伴与支持勇敢地面对困难,实现梦想。
独特的布艺拼贴令画面极富立体感用传统布袋偶塑造呆萌可爱的动物形象。
既稚拙童趣,又灵动唯美让孩子充分感受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