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中的溴是谁发现的
海水中溴的浓度较高,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顺序表中可排在第7位,平均浓度大约为67毫克/升。海水中溴的总含量有95万亿吨之多,占整个地球溴总储量的99%以上,因此可以说溴是“海洋元素”。
我们所使用的青霉素、链霉素等各种抗菌素都离不开溴。溴不仅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有关,在农业生产上也大有用途,用溴制作的熏蒸剂和杀虫剂,可以消灭害虫。
在工业方面,溴也有用武之地。目前溴大量地用作燃料的抗爆剂,把二溴乙烷同四乙基铅加到汽油中,可使燃烧后所产生的氧化铅变成具有挥发性的溴化铅排出,可防止汽油爆炸。用溴能生产一种溴丁橡胶。
2. 海水中的溴以什么态存在
注入到盛有海水容器中,使海水中的氯化镁变为氢氧化镁沉淀,从海水中滤出的氢氧化镁再加盐酸,使之生成氯化镁,并将其溶液煮沸、浓缩、烘干成无水氯化镁,经过电解氯化镁,便得到金属镁和氧气。在海水中,溴总是以溴化镁和溴化钠的形式存在。提取溴的方法常用空气吹出法,即用硫酸将海水酸化,通入氯气氧化,使溴呈气体状态,然后通入空气或水蒸气,将溴吹出来 1.3CO32- +3Br2=5Br- +BrO3- +3CO2↑ 2.BrO3- +5Br- +6H+ =3Br2+3H2O粉碎的海带(含I-)→水浸泡,通入Cl2→溶于水的I2→过滤→碘水(把滤渣分离)→萃取、提纯→I2
3. 为什么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1、百川奔流归大海。陆地上的水溶解着一切可以溶解的物质并汇集到海洋。由于水分的蒸发,海水中聚集的各种元素越来越多。人类已经发现或人工制造的元素109种,海洋中就有80多种;
2、有一种元素,除了少量存在于井盐苦卤、地下水和盐湖中之外,百分之九十九存在于海洋中,人们叫它为海洋元素。这种元素名叫溴;
3、在人类已知的非金属元素中,溴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
4. 海水中的溴化物
在海水中溴单质较少,主要以金属溴化物存在(NaBr,MgBr2...)而工业提溴采用置换法,热空气把气体吹出碱液再吸收,硫酸酸化再提取相结合,具体方程如下[以NaBr为例]2NaBr+CL2=2NaCL+CL2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5NaBr+NaBrO3+3H2SO4=3Na2SO4+3Br2+3H2O[生成气体的要加气标]主要流程就是这样,当然也有直接用NaOH代替Na2CO3来吸收Br2的好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5. 海洋中的溴占地球上溴总量的
世界水产品中,85%左右产自海洋。以鱼类为主体,占世界海洋水产品总量的80%以上,还有丰富的藻类资源。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已发现的海水化学物质有80多种。其中,11种元素(氯、钠、镁、钾、硫、钙、溴、碳、锶、硼和氟)占海水中溶解物质总量99.8%以上,可提取的化学物质达50多种。
由于海水运动产生海洋动力资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和盐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估计全球海水温差能的可利用功率达100×10^8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河流能及海水盐差能等可再生功率在10×10^8千瓦左右。
6. 从海洋中提取溴
溴在大自然中的含量并不多,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一左右,而且没有形成集中的矿床。海水中大约含有十万分之六的溴,所以人们都是从海水中提取溴。
溴在地壳中含量只有0.001%,而且没有集中形成矿层,无法开采;而海洋中溴的浓度虽然仅有0.0067%,但它的储量却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99%,这样,人们所需求的溴就只能取自海洋了,这也是溴被称为“海洋元素”的原因所在。
7. 海洋中的溴是哪国科学家于哪年首先发现的
海洋生物资源
根据近些年的详细调查,海洋里的动物大约有18万种,植物约2万种。这些丰富的海洋生物可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其中已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400多种,贝类和甲壳类近百种,藻类70多种,仅占海洋生物种属的一小部分。目前,这些野生海产品的年捕捞量可达2亿吨以上,大约可生产2000多万吨蛋白质食品,对缓解人类食品短缺和补充人体营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来,在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发现,极区海域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南极海域的磷虾资源,如加以合理开发,每年可捕捞近亿吨。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的深海考察发现,一直被认为是生命极限区(水深600米以下)的深海底也有生物存在。
沃尔什和皮卡尔两位探险家乘坐深潜器到达1.1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深海沟底时,看到了30厘米长、15厘米宽的扁鱼以及3厘米长的虾;另外的科学家还发现7米长的大型蠕虫,直径达10米的巨蛤和一些微生物;1994年,“阿尔文”深潜器在2800米深的海底发现宽达6~7.3米的巨蟹。这一发现,说明海洋里的生物资源目前难以估量,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开始在海洋里“放牧”,从而给人类的食物源带来了生机。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共放牧了100亿尾海洋经济与,回捕量已达到1000多万吨。而目前放养在潮间带滩涂上的经济贝类,回捕量更是高得惊人,浅海网箱养殖业也正在蓬勃发展,并获得了好收成。海上人工养殖逐步走上了正轨,人类已从海上“猎人”转业为海上“牧民”。
海洋矿物资源
据统计,每位城市居民一生中将需要约0.5吨铅、0.5吨锌、2吨铝和4.5吨钢铁。现代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进口任何矿物。人类社会越向文明发展,所需要的矿物种类和数量也越大。现在陆地上的矿井越掘越深,开采的矿物品位越来越低,而价格却愈来愈高。原因是陆地上的矿物资源大多只能维持半个世纪,特别是稀有金属,现已接近枯竭。
但海底矿物资源却极为丰富。我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先后多次对太平洋海底进行了锰结核(多金属矿)调查,发现在3000~6000米深的大洋底分布有铜、钴、镍、铁、锰、锌、金、银等多种金属矿,总产量达3万亿吨。
仅太平洋海床表层就含有锰4000亿吨,是陆地的400多倍;镍164亿吨,是陆地的1000多倍;钴580亿吨,是陆地的5000多倍;铜88亿吨,是陆地的88倍。而这些多金属矿还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率在增加,而海床之下的各种金属矿更是无法估量。
更诱人的是海底的油气资源,目前还无法估算出是陆地的多少倍,仅北极(北冰洋)海底,石油储量就达1000多亿桶。更可观的是,北冰洋辽阔的大陆架上每立方千米的沉积物都拥有同中东地区相媲美的石油潜力,展示了诱人的未来资源前景。
其实,海洋里的溶解矿物质资源也同样不可低估。据海洋科学家初步测算,在全球海洋中的14亿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有5亿亿吨盐类,这些盐类中含有80多种人类不可缺少的元素,可提取的元素主要有氯化钠、镁、钾、溴和碘等。据估算,海水中约储有2100万亿吨镁、137亿吨铁和钼、50亿吨铀、27亿吨镍和锰、7亿吨钴、4亿吨银、500万吨黄金和大量的钾、溴、碘等等。也就是说,在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750万吨可提取的固体矿物质,价值10亿美元。由此可见,只要人类掌握了开发海洋的高技术,海洋将为人类提供丰厚的矿物资源。
海洋潜在能源
现代科学家十分惊喜地发现,海洋里的潜在能源是永远也不会枯竭的。地球的自转,日月的天体引力,使海水潮起潮落,海流永不停歇,这就为人类提供了一部最大的天然永动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热能……
8. 海洋中的溴是法国科学家波拉德哪年发现的
一、吴王夫差。
春秋末年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二、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时后唐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克用在弥留之际,给李存勖留下三支箭:这三支箭是用来消灭李家的三个敌人。你要牢记仇人为咱家报仇。二十四岁的李存勖不负父亲的遗愿,马不卸鞍,浴血奋战,先后破燕、灭梁、亡蜀、败契丹,最后使内忧外患交集的国家再度天下一统。
但是,李存勖并没有守住报仇之后开辟的一番鸿图事业。登上皇位的他,整日寻欢作乐,放任后宫,又亲信宦官、伶官,致使众叛亲离,怨声四起。登基三年后,一名普通的军士振臂一呼,天下即分崩离析,李存勖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悲剧下场。
三、荆轲。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四、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