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探照灯
防爆手电筒,常规冲8个小时,当你看见充电器亮绿灯了。就可以拔掉充电器
1、充电时必须关闭电源,外壳略有温升属正常现象;
2、灯具若长期不用,半年后应补充电;
3、使用时各结构应保证紧密结合,以增强防水、防爆、抗冲击性能;
4、外壳玻璃镜片出现裂痕,该防爆探照灯已不能在防爆场所使用。防爆手电筒,常规冲8个小时,当你看见充电器亮绿灯了。就可以拔掉充电器了,不明白,
2. 海上的探照灯
海洋中发光的生物有光睑鲷、龙头鱼、灯眼鱼、光头鱼、甲藻等。
1、光睑鲷:是温带、热带的小型发光鱼类,其发光器生在眼下,能永远发光。
2、龙头鱼:是龙头鱼科、龙头鱼属的一种鱼类,栖息于长汇口佘山及杭州湾近海一带,水深一般50米以内,泥沙底海域常年可见。
3、灯眼鱼:又称闪光鱼,夜行性之鱼种,白天躲藏于洞穴或阴暗处,晚上则栖息于陡坡的暗处或利用无月光的晚上出来觅食,以浮游动物为食。
4、光头鱼: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全身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盖,好似“探照灯”。光头鱼没有眼睛,发光器就能起视觉的作用。
5、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有的则可以形成“红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现红色、黄色或棕色。
3. 海底探照灯
船舶照明是船舶航行、作业以及船舶管理工作人员生活的必要条件。通常包括确保航行安全和人员安全照明(如航行灯、信号灯、救生艇区域照明)、船舶工作场所照明(如驾驶台、机舱和甲板装卸照明)以及生活区域照明等。与陆地照明系统不同,船舶照明系统按照供电方式不同可分为主照明、应急照明、临时应急照明和航行灯与信号灯照明几种类型。
1.主照明系统(正常照明系统)
船舶主照明系统又称为正常照明系统,分布在船舶内外各个生活和工作场所,提供各舱室和工作场所有足够的照度。正常照明是全船的主体照明,由船舶主发电机供电,经过主配电板上照明汇流排直接向各照明分电箱供电,然后由照明分电箱向邻近舱室或区域的照明灯具供电。其中正常照明包括:1.舱室主照明,如顶灯的大部分; 2.局部或辅助照明,如床灯、壁灯、盥洗灯等; 3.装卸货强光照明;4.室内外走道半数以上的照明; 5.各舱室必须备有的插座等。
2.应急照明系统(大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是在主电网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时投入使用的。应急照明由应急配电板经应急照明分电箱供电,电压可与正常照明相同,也可用低压电。船舶应急照明系统主要分布于机舱内重要处所、船员和旅客舱室、艇甲板及各人员通道。此照明要求在所有其他电源发生故障和在各种横倾条件下,至少维持3h;应急照明灯上应有明显的标志,或在结构选型上与一般照明灯具不同。
3.临时应急照明(小应急照明)
在主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时,临时应急照明系统应能发挥作用。它的灯点少,无照度要求,灯具涂以红漆标志。主要分布在驾驶台,船舶重要通道,扶梯口和机舱重要处所。小应急照明由蓄电池组供电,与主、应急照明系统之间有电气连锁;临时应急照明系统不得采用荧光灯为光源,更不得设置就地开关。它应能连续供电30 min以上。
4.航行灯与信号灯系统
1、航行灯:是船舶照明系统中的一个独立部分,是保证船舶夜间安全航行的重要灯光信号。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它的明亮,以表明本船的位置、状态、类型、有无拖船等,从而防止周围或过往船舶误会,造成海损事故的发生。航行灯由前桅灯、主桅灯、尾灯、左右舷灯和前后锚灯组成,用于船舶夜航和指示船舶的状态和相应位置。驾驶台设置专用的航行灯控制箱或控制板,由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两路供电。航行灯灯泡一般为60W的双丝白炽灯。每盏灯具都为双套,其中一个做备用,可在控制箱上进行切换。
2、信号灯 :是船舶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灯光标志,特别是夜间航行,更是不可缺少的通信联络的工具之一。信号灯的控制一般是集中在驾驶台,要求两路供电。信号灯的种类很多.为了适应某些国家的港口和狭小水通道的特殊要求,远洋船舶的信号灯设置比较复杂。这些信号灯通常安装在驾驶台顶上专设的信号桅或雷达桅上,按照规定数盏(8~12盏)红、绿、白等颜色的环照灯分成两行或三行安装。
常见的航行信号灯:
(1)桅灯:是一种按国际航海规则装在前后船桅上的白色信号灯。用于指明夜航船行方向,安置在船的首尾中心线上方,高出其他灯光,并从船正前方向每一舷正横后22.5°内,在225°的水平光弧内显示不间断灯光的白灯。它主要用于显示本船动态与尺度和辨别他船尺度与动态,并是供判断船舶对遇及接近对遇局面的视觉装置。
(2)舷灯:是指安装在左舷的当船舶航行时自船首至左方的112.5°水平弧内发出不间断红光的红灯与安装在右舷的当船舶航行时自船首至右方的 112.5°水平弧内发出不间断绿光的绿灯的统称。其装置要使灯光从船的正前方到各自一舷的正横后22.5度内分别显示。
(3)尾灯:是指安置在尽可能接近船尾处,显示不间断灯光的白灯。从船正后方到每一舷的67.5°内显示135°的水平光弧。其能见距离按船长分别要求为3和2nmile。用于显示本船的动态和辨别他船动态,并供判断船舶交叉相遇局面或追越。
(4)拖带灯:置于尾灯的上方,与尾灯同为135°的水平光弧。根据《国际避碰规则》的规定,船长大于或等于50米的船舶的拖带灯规定要求最低能见度为3海里,船长小于50米的要求能见度为2海里。
(5)环照灯:是指在360度的水平弧内显示不间断灯光的号灯.比如船前部一盏白环照灯即锚灯,前锚灯应高于后锚灯大于4.5m,船长大于50m时,前锚灯应在船体以上高度大于 6m。
(6) 仪表指示灯:反映所指示设备工作情况的灯,在船上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
(7) 灯塔:是大型的固定助航标志,主体结构一般为塔形,顶部装有高强度的发光设备,灯光射程一般为15-25海里。灯塔供船舶测定船位、确定航行方向,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险要的沙洲或暗礁以及通往港嘴的航道)。常设置于视野开阔的重要航道、海岸、港口、河道或险要碍航物附近。不过伴随着航海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应答器、DGPS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综合导航体系的建立,灯塔的导航作用越来越被弱化,导航价值在日益减少,但其拥有着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了各国追捧的人文地理坐标。
(8)浮标和灯浮标:指浮于水面的一种航标,是锚定在指定位置,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指示浅滩、碍航物或表示专门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浮标在航标中数量最多,应用广泛,设置在难以或不宜设立固定航标之处。装有灯具的浮标称为灯浮标,在日夜通航水域用于助航。
正所谓:“人有人言,灯有灯语,”灯语也是一种通讯工具,夜晚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就是靠各种灯光的变化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保证船舶正常有序的通行。
4. 深海探照灯
近年来,一些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深潜器进入了马里亚纳海沟,发现确实有生物在这个如同外星世界般的环境中生存,甚至繁衍。
小飞象章鱼
小飞象章鱼看起来很可爱,这种章鱼长着很像大象耳朵的鳍,因此被形象地称它们小飞象章鱼
深海龙鱼
深海龙鱼属于巨口鱼科,体长约15厘米,喜欢在200到1800米之间活动。和许多深海生物一样,这种鱼十分依赖于身体的生物发光部位,这些部位利用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怪异的光,它们可能利用这种发光能力与其他鱼类交流或进行伪装。这种鱼的下颚上还会垂下一个发光的须状突起,常常使其他鱼误以为这是一顿轻松的美餐,从而被吸引过来。但转眼间,它们却成为深海龙鱼的美餐。
管眼鱼
首先,这种鱼的头部是透明的,其内部有两个灵敏的桶形眼睛,通常指向上方,使鱼能观察到猎物的轮廓。至于为什么头部是透明的,科学家认为这一特征可能只是为了收集更多的光线,从而让它们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管眼鱼直到1939年才为人所知,当时人们将其从水下762米的栖息地打捞上来。即使如此,鱼体的情况也不甚理想,因为它们会在从深到浅的压力变化中破裂。现在,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装备有探照灯和摄像机的深海遥控潜水器来更近距离地观察管眼鱼。当然,这种奇怪的鱼类仍然有着许多秘密,比如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模式就令科学家倍感困惑。
Benthocodon属水母
水母是相当常见的海洋生物,有时会被冲上海岸,或是堵塞渔民的渔网。然而,这种Benthocodon属的水母却很与众不同,它们更喜欢生活在700多米的深海,通常就在海底附近。
Benthocodon属水母属于棍手水母科,具有圆形的钟状体,直径一般为2到3厘米,长着大约1500条细细的红色触须,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快速游动。它们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有孔虫和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为食。
黑角鮟鱇
黑角鮟鱇在英文中被称为“black seadevil”,意思是“黑色海魔”。可以想见,如果一种鱼以“魔鬼”为名,那它一定非常怪异。黑角鮟鱇确实没让人失望,它们展现出了一系列令人不可思议的奇怪特征。
从外形上看,黑角鮟鱇似乎就是直接从地狱游上来的;它们有着畸形的身体,牙齿尖利如刀,冰冷的眼睛似乎在进行死亡凝视。尽管看起来有够吓人,但黑角鮟鱇其实并不是很大。雌鱼的体长一般为20厘米,雄鱼则小得多,可能只有2.5厘米长。
黑角鮟鱇还演化出了一种奇怪的繁殖方式,体型娇小的雄性实际上将自己与雌性融合到了一起。它们的鳍、牙齿和眼睛消失了,一些内脏也消失了,最终与雌性合而为一。雄性身体的剩余部分基本上就相当于雌性的精子储存箱,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随取随用,供卵子受精。
作为深海动物,黑角鮟鱇并不会着急追赶猎物。相反,它们的头部长有突起,末端悬挂着一个发光的诱饵,用于吸引不幸的猎物。凭借一张可怕的大嘴,黑角鮟鱇实际上能吃下比它自身更大的生物。
哥布林鲨
如果你看过经典电影《异形》,你一定会对那个长着尖牙的秃顶生物破胸而出的场景印象深刻。现在想象一下,一条外形与之类似的鲨鱼在最黑暗、最深邃的海洋里游来游去。这就是哥布林鲨,一种堪称噩梦般的怪物。
哥布林鲨又名欧氏尖吻鲛,顾名思义,它们有一个很突出的吻部,就像一把锋利的剑。吻部下方是突出且可以伸缩的下颚,似乎与鲨鱼的形象不大匹配。更重要的是,这些鲨鱼的皮肤并不是我们通常印象中的灰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粉红色。
在深海环境中,哥布林鲨的体型可以说相当庞大,它们可以长到5.5米长。幸运的是,你不太可能遇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因为哥布林鲨通常会潜到900多米的深处,而且年龄越大,潜得越深。
与许多深海动物一样,科学家对哥布林鲨知之甚少。没有人确切知道它们是如何繁殖的,而且也从未捕获过怀孕的雌性。作为鼠鲨目的成员,科学家推测它们也是卵胎生,即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出生时已经是幼鲨。
长得像斧子的鱼
海洋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鱼,其中一些鱼类长得就像人类所用的一种工具——斧子。这些鱼属于褶胸鱼科,有40多个物种。它们都长着瘦得出奇的身体,而且很多都有闪闪发光的鳞片,看起来更像是银光闪闪的斧头。它们的体型都很小,即使是最大的物种也只能长到大约15厘米长。纤弱的外表似乎掩盖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通常生活在近1524米的深处。
褶胸鱼科鱼类具有生物发光的能力,可以根据从上方渗透下来的光线多少来改变它们发光的亮度。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会用一种巧妙的伪装技术来隐藏自己的身体,即利用自身产生的暗淡光线来削弱自身轮廓,从而使捕食者更难从下面发现它们。
皱鳃鲨
皱褶鲨看起来就像由多种生物混搭而成的怪物。它们有鳗鱼一样的圆形身体,脑袋扁平,就像某种陆地恐龙的头。和许多古老的鲨鱼一样,这一物种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近8000万年前。
皱鳃鲨的名字来源于它们六对带褶皱的鳃裂。它们通常能长到1.8米长,具有20多排三叉戟形的牙齿,能咬碎任何经过它们身边的猎物。皱鳃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底附近,通常在超过1200米深的水域活动。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们会被捕获并带到水面,但几乎总是立即死亡,这使研究者很难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命周期。
多年来,许多人认为皱褶鲨会像鳗鱼一样游泳和捕猎,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内脏器官的排列方式使它们不大可能做出这样灵活的行动。更可能的情况是,这些鲨鱼会像陆地上的蛇一样攻击猎物,这让它们显得更加怪异。
“望远镜”章鱼
“望远镜”章鱼属于水母蛸属,又称为深海水母蛸,通常漂浮在地球海洋最深处的洋流中。与大多数章鱼不同,这种章鱼并不会在海底飞来飞去,而是会在超过2000米深度的水柱中漂浮——不是水平游动,而是垂直悬浮着,这也许是为了让更深处的捕食者难以看到它们的形状。
如果你足够幸运地在马里亚纳海沟中发现了深海水母蛸,你会发现它们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在八根触腕之间还有一张纤细的网,使它们看起来如同深海幽灵一般。
在如同玻璃纸般的身体中,你会看到两个突出的眼球,与其他章鱼的眼球截然不同。这些眼睛可以提供更宽的周边视觉,更容易发现捕食者和猎物。它们的眼睛还会旋转,或许这更有助于它们看透周围深邃的黑暗。
食骨蠕虫
“食骨蠕虫”这一名字,以及独特的羽毛状结构,使这种深海多毛纲动物看起来像科幻小说里的某种生物。这种蠕虫可以吞噬地球上一些最大动物——包括鲸类——的坚硬骨头。
食骨蠕虫没有胃、口和肛门,它们会分泌酸性物质,以进入死鲸的骨骼内部。然后,它们利用共生细菌将骨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营养物质,作为食物。它们的羽毛状“鳃”在水中摆动,吸收氧气以维持生存;它们还具有显著的根毛状结构,用于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雌性食骨蠕虫可以长到大约5厘米长。相比之下,雄性蠕虫体型微小,它们会被雌性纳入身体之内。最终,雄性蠕虫会进入雌性的输卵管中,使卵子受精;之后雌性将受精卵释放到水中,食骨蠕虫的生命周期重新开始。在海洋最黑暗的角落中,新的食骨蠕虫开始清理鲸类的残骸。
5. 航海探照灯
船上有无线网和手机信号。但是禁止成员过分使用。海员就是在大海上工作,长年不在陆地,在海上会很寂寞,因为别想能玩电脑,打手机看电视,没有信号,会有一定的死亡数量大多数是失足掉进去的。
海洋上面显然不会有信号发射塔,所以一般的手机是没有信号可以用的。
水手和船员使用的是海事通讯卫星电话,无线电信号通过卫星中继向民用通讯网络就实现网络互通了。
海事通讯卫星电话原理上是可以上网的。
6. 海洋王手提探照灯
充不进电很多原因,电池坏了和充电器坏了!你的充电器指示灯充电变色吗?还是插上充电器灯具能亮,拔下就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