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泄漏对生物的影响
其主要危害如下:
1. 水环境污染:石油会形成一层油膜覆盖在海面上,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呼吸和生长,还可能影响海水温度和水底沉积物的生态功能。
2. 海洋生物死亡:石油污染会使海洋生物中毒,破坏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并阻止海洋生物精细的新陈代谢,最终导致生物无法存活。
3. 损害公共设施和经济损失:大规模的石油泄漏将影响港口、航道、渔场等公共设施,妨碍海上交通和运输,对旅游业、渔业和沿海产业等造成严重损失。
4. 人类健康危害:人类通过饮用或摄食受污染的海产品,或通过和不洁水体接触而感染一些有毒有害的病菌和毒素,危害健康安全。
5. 生态环境破坏: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损失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使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和治理海洋石油污染,我们需要全球联合起来,加强科技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维护全球环境的持续稳定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2. 石油泄漏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调节气候,吸收或放出热量,还能调节湿度,一旦石油泄漏海洋使海面封闭也就失去了调节气候功能
3. 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并含有较多有害杂质气体,例如硫化氢。如果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泄露出来,至少会造成附近水域气体成分变化,对海洋生物造成或近或远的影响。专家总是说不造成污染,那是因为还没有达到能够预见所有可能污染的能力,没有找到能够及时检测危害大小的技术。
4. 石油泄漏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哪些改变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造成7人重伤、至少11人失踪,导致大量石油泄漏,此次漏油事故的严重程度超过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油轮的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故,这一事件已经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数十年来最大的环境灾难。
“深水地平线”事故造成1500m深海的原油泄漏,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在超过500m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与在海面航行的大油轮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隐蔽。
首先,由于海面与深海底的压力、温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喷涌并向上漂浮过程中,呈现一种“羽毛”状逐步分散的形态:即在海底都是从一个漏油口喷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变成羽毛状,直到海面时,就像一个伞面盖在海面上,并且会以油团或油、水、气的混合物形式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动、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时,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随着深层洋流漂动,不仅可能漂出墨西哥湾,还可能漂向世界其他大洋,而在海面上却什么也看不见。
其次,由于生活在海水不同层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彼此既独立又相互为食物链,某一层的海洋生物死亡,将会造成食物链上层的许多生物难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坏墨西哥湾海水不同层次的生物和鱼类,无数海洋生物将因此被扼杀。
除此之外,许多我们还无法检测的破坏、影响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冒出来,这就像人类对温室气体的理解过程一样。1989年阿拉斯加发生的油轮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至今仍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一个例证。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中国石油大学的陈国明教授认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并采取措施:
一是应加大深海油气田开发的风险控制力度。在油气田开发的设计规划、作业施工、运行维护等各阶段,应加大对安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的控制力度。比如,对钻井作业钻前准备、钻井施工、下套管固井、测井、试油、完井等一系列作业步骤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采用必要的技术、管理手段把任何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控制到最小。
二是要加大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技术储备力度。有必要加大深水应急救援专项技术的研究力度,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手段有效性、适宜性评价优选方法以及相关应急资源的调配及高效运行管理技术。
三是要高度重视石油石化行业对安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及炼制加工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有毒介质,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生产领域。我们应重点研究油气生产事故规律和机理、安全隐患辨识及预测、预警方法等,构建相对完善的油气安全工程技术体系。此外,还应注重培养高素质油气安全技术人才。
5. 石油泄漏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
原油泄漏
指由于油气集输管道、原油储罐、油轮、原油罐车等原油运输设施泄漏,油井溢流、井喷等事件引起的原油泄漏,并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民群众生命的事件。
危害
石油中所含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泄漏入海洋后,这些有毒化合物也迅速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成批的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因无法飞翔离开大海,而沉入海底溺毙,或者因中毒而死亡。
同时被油污污染的海豹,海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
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此外潜在的损害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人类也同样在食用海产品。还有更多的靠海为生的人,将会在一时间丧失所有。
6. 石油泄漏对海洋的污染的影响
属于环境污染,石油一旦泄漏到大地或海洋里它会给自然环境,尤其是海洋带来巨大污染。对鸟类,鱼类植物造成的污染相当大,它会破坏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
1、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在地下岩层中会有一些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会伴随着钻井所产生的矿渣一起被带到地面上,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2、钻井液体材料污染,一般为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不易降解,能够长时间残留在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石油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往往都会伴随着石油泄漏。一旦发生泄露事故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是非常9严重的。
7. 石油泄漏对生物的影响论文
原油泄漏会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点:
1、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可能会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但是某几种藻类单一疯长,产生大量毒素;
2、有毒物质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或者有毒物质富集,影响后续生物链上生物的生命安全。并导致大批鱼类、鸟类、龟类死亡;
3、部分生物适应海水污染,导致整个生物链发生变化;
4、鸟类、龟类等可能被表层油污附着;
5、近海泄漏会导致近海养殖业、海滨浴场受到毁灭性打击;
6、分解石油导致的细菌大规模繁殖是否会引起环境问题不可知;
7、分解石油消耗氧气,导致更多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8、石油分解后,会有大量的氮磷残留,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8. 石油泄漏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造嘞到高等腐类动物,无一能幸免,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而死
9. 石油泄漏对动物的危害
一、石油危害可分为三个方面: 1、一是油气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理化反应污染;或燃烧生成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 2、二是污染土壤,这里我们不必多说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三是污染地下水,我们现在生活的水资源被污染,以至于地方性癌症村屡屡皆是,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恶果是日日严峻。 二、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开采、运输、装卸、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发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三、防治治理 1、土壤 20世纪80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烃污染土壤还仅限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即热处理和化学浸出法。热处理法是通过焚烧或煅烧,可净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但同时亦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且价格昂贵而很难实施。化学浸出和水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学试剂的二次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输油管线和储油罐发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时土壤被石油污染的问题,美国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经开始寻找清洁的生物解决方法,并且其实验室研究找到一种有效的“细菌播种法,开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修复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正在逐渐成熟。 2、水体 水体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动性,不及时处理会使污染范围以很快的速度不断扩大。因此.水体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后再对污染水进行处理。而对收集上来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厂排出来的石油污水采用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也称生化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处理废水中应用最久、最广和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3、空气 然而,对当今的空气状态,大家有目共瞩,石油工业对空气的污染,危害已经相当明显。到目前为止,对于石油产品对空气污染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于采用控制油气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而具体的污染治理方法还有待于人类进行探讨和研究。石油对空气的污染仅限于其所含的具有挥发性的物质以及轻质石油产品了,而不像对于土壤和水体,石油中的粘稠胶体可以在这两者中成片成块的形成时间很长的污染。虽然如此,石油产品对空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对空气相对于水体更具有流动和扩散性,治理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