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权思想的出现是在什么时期
创立海权论的是美国的海军上校马汉。马汉的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1914年12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华盛顿海军医院,享年74岁。
2. 海权论产生于哪里
马汉提出,要拥有并运用具有优势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是控制海洋,以实现己方战略目的主要手段。
马汉认为海军是一个进攻型兵种 通过集中原则,连续打击对方,获得制海权。其观点就是连续的进攻,从而获得海军攻略的优势。
马汉认为海军是(战略性)军种,重要的使命是支持和推动国家的对外政策。
马汉在历史上第一次将海洋和海军的作用地位提高到全球战略的高度,从而形成了海权论。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
3. 海权的内涵
在南美秘鲁卡亚俄港驻泊的几年,是马汉大量读书思考的时段。
马汉理论是美国海军将领马汉提出的“海权理论”,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地理位置。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4. 海权思想的出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海洋与陆地有着同等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资源价值,还在于它的地缘战略价值,现代贸易的迅速发展始终无法避开远洋航行,这也造就了海洋的重要性。
一是控制海洋能够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就像英国那样,可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海上霸主;二是国家要想成为世界性大国就必须拥有海权,这种海权既包括对内陆的控制,也包括对海洋的控制,就像英国那样。由此可见,马汉对英国海军推崇备至,这种倾向在六要素中得以瞥见
5. 海权论思想是在什么基础上
在地缘政治学上,有两大主流理论,一为海权论,一为陆权论。
海权论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制海权,其战略思想,是建立强大的海军,以保障制海权,并通过控制世界上的各处险要的航路咽喉(海港、海峡)来掌控世界。
而陆权论的主要思想:是强调陆上交通的重要性,要建立强大的陆军,认为只要控制了世界岛(欧亚大陆),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6. 海权思想形成的背景
《海权论》核心思想包括:
①海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马汉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和控制海洋的意义认为以商业立国的国家必须拥有优势的海上力量,夺取殖民地,占据战略要点控制海洋,以保证国家战略利益,并认为组成海权的重要环节包括国内产品、海洋运输和殖民地。
②海军战略的目标是保证国家获得平时和战时的海权。马汉认为,海上作战最重要的任务是掌握制海权,而掌握制海权有赖于强大的海军。主张首先控制加勒比海和中美地峡,进而向太平洋扩张,在大西洋则与海上强国英国相互协调,以左右欧洲形势。
③海军战略的基本要素是集中、中央位置、内线、海上交通线。马汉认为,集中的法则是海军战略的基础;威力的方程式是力量加位置(即占据便于随时向主要战略战役方向机动的中央位置),以使于舰队实施内线机动;海上交通线在战争中居于“统制战争”的地位,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
④海军的存在是为了进攻,防御只是进攻的准备。马汉指出,即使全局处于防御态势。海军舰队也必须积极出击,通过海上交战达到一定的结局。主张海军应在一个方向上作战,避免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作战,以保证在决定性的时间和海区集中优势兵力摧毁敌方舰队;海上作战的主要手段是舰队决战,必要时可通过海上封锁来达成目的。
⑤海军战略的关键是平时和战时建立并发展国家的海上力量。马汉认为,海军舰队是海上野战军,机动性和进攻性是特征;海军基地、要塞是舰队的根据地,是海上进攻力量的依赖和组成部分。主张美国应突破传统的近岸防御思想的束缚,建设一支能够在海上积极进攻、机动作战的强大海军。马汉的军事思想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向海外扩张的需要,是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和海洋战略的重要依据,对美国军事思想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海军理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7. 海权论思想是谁提出的
保护它们的海外殖民利益
8. 海权论思想
马汉最初是在对布匿战争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
海权论:
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
《海权论》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马汉海权理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海权论》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希望我们精心再版的这本《海权论》,能够让每位读者认清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并指导中国走向破冰和辉煌,让你对中国的未来不再迷茫。
9. 海权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英国的1816年工业革命在无形而有序的进行着,工场的工业化使得英国的生产力大为提高,中产阶级和相应的文化相对快速的发展。新的工业化城市不断发展,但没有受到良好的管制,以至于产生了大量城市化的恶果,而这解决的方式也是在后来才不断的得出。
政治方面,由于新旧贵族和商业资本主义的相互斗争,使得英国的宪政(没有实质的宪法)不断改革,在接连不断的相互对抗的法案中,双方势力产生了相应的均衡,而实质的结果需到威灵顿议会改革案改变贿选造成的不利。
18世纪英国的殖民发展目标向东方发展,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开发,印度的扩张一方面因七年战争而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独立,东方也成为了新的货物输出重心。
由此英国的殖民主义面向了全世界范围。 由于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在海上的成功,以及美国独立后对于海洋权利的妥协,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长达200年的海上霸主。而正如以后的海权论所认为的'rules the waves, rules the world.‘ 帝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10. 海权论属于什么军事思想
马汉提出海权论。大航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