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海洋牧场国家政策文件
可以成立海洋牧场,具体根据相关要求成立海洋牧场:
1.投礁型海洋牧场。确权海域面积300公顷以上,投礁区要具有人工鱼礁用海确权证明,已建设鱼礁规模3万空方以上,具有人工鱼礁生产经营经验,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2.游钓型海洋牧场。具有岸基配套设施建设区域,具有发展休闲渔业基础条件,确权海域面积300公顷以上,投礁区要具有人工鱼礁用海确权证明,已投放鱼礁规模3万空方以上,或投放鱼礁规模1万空方以上并建有休闲渔业网箱网口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具有海钓活动运营经验,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3.底播型海洋牧场。具备当地主要贝类资源苗种培育能力,确权海域面积1500公顷以上,开展底播增殖生产三年以上,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4.田园型海洋牧场。确权海域面积300公顷以上,已开展浮筏式海上生产活动三年以上,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5.装备型海洋牧场。建有1万吨以上养殖工船,或具备深水网箱养殖水体3万立方以上,并有深水网箱养殖生产经验。
2. 海洋牧场建设应该注意哪些环境问题
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是指在海洋上建设风力发电设施,利用海上的风能来发电。它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拥有广阔的面积和强劲的风力资源,海上风电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能源供应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相比陆地风电场,海上风电可以避免占用大量宝贵的陆地资源,尤其对于土地有限的地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减少环境影响:由于海上风电场位于海洋上,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的影响较小,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中养殖和培育海洋生物的区域,如海水养殖场、海藻养殖场等。它具有以下地理意义:提供食物资源:海洋牧场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海洋食物资源,如海鲜、海藻等,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海洋牧场可以促进海洋生物的繁殖和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海洋牧场可以为沿海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在地理意义上都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它们利用海洋资源,为能源供应和食物安全做出贡献,同时减少对陆地资源的压力。
3. 建设海洋牧场的条件
关于这个问题,海洋牧场与传统牧场的优缺点如下:
海洋牧场的优点:
1. 资源丰富:海洋牧场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浮游生物等,资源丰富,可供养殖的物种种类多样。
2. 空间广阔:相比传统牧场,海洋牧场具有更大的空间,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3. 环境友好:海洋环境中的水循环、光照和温度等因素有利于生物生长,减少了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需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海洋牧场的缺点:
1. 技术要求高:海洋牧场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监测和管理,从而确保养殖效果和环境安全。
2. 成本高:海洋牧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包括设备投资、养殖成本和管理费用等,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3. 灾害风险:海洋牧场面临海洋环境的不稳定性,如海洋污染、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可能对养殖生物造成重大损失。
传统牧场的优点:
1. 自然环境:传统牧场可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土地、水源和阳光等资源,为动物提供较为自然的生长环境。
2. 传统养殖技术成熟:传统牧场养殖技术经验丰富,相对稳定,对于某些特定的动物养殖来说,效果良好。
3. 风险可控:传统牧场相对封闭,容易进行管理和监控,可以及时应对疾病和灾害等风险。
传统牧场的缺点:
1. 土地占用大:传统牧场需要大量土地用于饲草种植和动物放牧,占用土地资源较多。
2. 环境污染:传统牧场可能会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当规模较大时。
3. 养殖效益低:传统牧场受限于土地资源和天然条件,养殖规模有限,效益相对较低。
4. 建海洋牧场需要什么资质
建造海洋牧场首先考虑保护海洋环境。
5. 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方案
海洋牧场申请的程序和方法
1、申请。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还应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
2、审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3、批准。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4、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承包人按规定签定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5、登记造册、公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养殖证应登记造册,颁证海域和内陆水域要作图标志,及时向社会公告。
6. 建设海洋牧场国家政策文件是什么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农场,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的一环的海洋农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海洋农场建设,是优化海洋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防城港,分布在沿海11个省、区、市的42家国家级海洋农场示范区,探索放流与投礁相结合, 渔业与旅游相整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的现代化海洋农场发展道路。
7. 建设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我国除拥有众多的洋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优良港湾、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在水产学及相关学科也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海洋牧场的建设要有适宜的自然条件,主要指海洋牧场所在海域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空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包含海洋功能区划类型、水深、流速、底质类型、水质、初级生产力和渔业资源状况等。
建设海区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根据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等信息合理开展海草床修复、人工鱼礁及其他生态设施的构建。
8. 建设海洋牧场国家政策文件最新
海洋牧场通常被归类为水产养殖,属于渔业的范畴,而不是畜牧业。
海上牧场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水产养殖的一种方式。它利用海洋资源,通过种植、养殖、繁殖和收获等一系列操作,以生产海产品为目的。海上牧场主要种植和养殖的生物包括海藻、贝类、鱼类等,这些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畜牧业则是指在陆地上饲养和养殖家畜的一种农业活动。畜牧业主要饲养的动物包括牛、猪、羊等。与海上牧场不同,畜牧业是在陆地上以草场、畜棚等为基础,通过种植饲料、饲养动物等方式进行的。
因此,海上牧场通常被视为一种水产养殖方式,归类为渔业,而不是畜牧业。
9. 叙述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
渔业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