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培育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海洋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6 02:15   点击:8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培育壮大海洋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2.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蓝色粮仓

1:建设蓝色粮仓有重要意义。

建设蓝色粮仓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和粮食储备能力,并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蓝色粮仓指的是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它包括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如科学种植、精细管理、节水节肥等。

建设蓝色粮仓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且可以增强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此外,建设蓝色粮仓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粮食供应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建设蓝色粮仓对于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完善海洋产业体系

根据2020年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数据,世界各国的海洋生产总值排名前十位如下:

1. 中国 - 1.64万亿美元

2. 美国 - 1.06万亿美元

3. 日本 - 0.77万亿美元

4. 印度尼西亚 - 0.47万亿美元

5. 韩国 - 0.43万亿美元

6. 挪威 - 0.34万亿美元

7. 加拿大 - 0.31万亿美元

8. 法国 - 0.29万亿美元

9. 智利 - 0.27万亿美元

10. 澳大利亚 - 0.26万亿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海洋生产总值”通常指各国在海洋经济领域中所创造的总产值,包括渔业、航运、海洋能源开发、旅游等多个方面。不同国家的具体计算方式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排名结果仅供参考。

4.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2017年8月,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中核海洋作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电板块的成员单位,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中核海洋以核工业产业发展战略为己任,秉持核工业优良传统,弘扬“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以核电工程建设及生产经营经验为根基,促进传统精髓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助推中国核电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落地。

5.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属于。

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有海洋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6. 发展现代海洋产业要以生态海洋为引领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主要包括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智慧海洋突破、军民深度融合、海洋文化振兴、海洋开放合作和海洋治理能力提升

7. 加快海洋产业特色化

苏东有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今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海岸区域。

谈到南通海洋文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沿海乡镇。南通沿海拥有14个乡镇,其中每个乡镇因其不同的历史形成以及地域上的差异而各有特点,有不少的文化资源可挖。就从名字来讲,很多乡镇的名字由来,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或是曲折离奇的传说。比如吕四,其名字由来是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滨四次驾临吕四。再如如东,如东古代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唐将薛仁贵在此驻兵,是马塘镇得名的由来。北宋始就设栟茶、丰利二镇。这些都是可以挖掘和提炼的文化资源。

2.海洋渔业。“舟楫之便,渔盐之利”,这是初始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以及利用。靠海而居,渔业成为人们维系生活的主要产业之一。南通的渔业因拥有全国三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场、拥有广袤无垠的泥沙质滩涂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南通因海而生,傍海而立,当地人也因海而得福。自古以来,就流传两句民谣:“黄海滩上处处宝,金牛天天出一条”。南通的渔业特别是海洋渔业从一开始简单的滩涂捕捞,到近海作业,再制造大马力渔船发展外海作业,乃至远洋作业;从单一的捕捞发展成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的渔业产业链。因为海洋渔业产业在整个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一直以来比较大(近几年才随着沿海开发力度的加大,渔业产业比重有所下降),因此,海洋渔业文化在整个海洋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3.民俗风情。主要是沿海的一些风俗、景点等。包括民俗习惯、民歌等。由于地域的缘故,在南通沿海地区有着与内陆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以海门、启东为例,沿海地区的方言与内陆地区的不一样,属于不同语系。在生活、民俗习惯也有着不小差距,其中与靠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从吃鱼的习惯上,通东沿海人们在吃鱼时,特别是在渔船上吃鱼时绝对不能将鱼翻身,渔民们会认为不吉利,把鱼翻过来吃,预示着翻船的意思。在内陆地区就没有这个习惯。同时,在通东地区,人们在闲暇时创造了不少的诗歌,描述了以前那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南通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着南通独有的沿海风景。在沿海最东边是最早能看到日出的地方——启东圆陀角,往北便是世界罕见的奇景——蛎岈山牡蛎礁,再往北是江海文明的起源——青墩文化遗址所在地……

4.名人与南通海洋。追寻与南通海洋发展具有紧密联系的名人。对于南通海洋文化的研究,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清末状元张謇,另一个是宋朝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张謇是中国近代放眼蓝色国土,首创海洋开发的第一人。他将南通万亩荒芜滩涂变成了良田;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渔政船,通过渔政维护海洋权益;他第一个以股份制管理模式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通过渔业发展争取海洋资源;他建造了中国第一所水产学校……

宋代天禧年间(1017-1021),范仲淹刚过而立之年,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盐仓监。天圣中,范仲淹满怀“有益天下之心”上书泰州知州张纶,建议急速修复捍海堰,以救万民之灾。宋代天圣二年(1024),范仲淹征集兵夫四万余人兴筑海堰,时值隆冬,雪雨连旬,潮势汹涌,迫岸而来,兵夫因惊慌失措,四处逃散而陷入泥泞中淹死二百余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范公堤现虽失却其捍海之能,但范公堤和范仲淹及他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还有一代名相文天祥曾在南通黄海边上写下“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籽,晚白结盐花”的诗句,清人佘仪曾亦有诗云:“海气江声入望偏,平沙浅渚杂人烟,东风早晚桃花汛,鲑菜如泥贾客船”。

5.沿海民间传说。在沿海各地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民间传说成为海洋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吕四流传着吕洞滨四次到吕四的故事;流传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吕四,吃过“天下第一鲜”——文蛤后念念不忘的故事;还有海神娘娘庙、吴妃孤冢的故事……

这些民间传说是沿海渔民的智慧结晶,有些不乏精华,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民间传说的流传往往有地区性,一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挖掘南通海洋与渔业的民间传说,便是为了取精去粕,将民间传说这一特殊艺术存在,更好地体现于整个海洋文化之中,为宣传和谐海洋、魅力海洋注入更多、更新的元素。

6.海鲜文化。无穷无尽的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各种海鲜是大海赐予我们的珍馐。在南通有着各种鱼类、贝类,还有藻类,因此海鲜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近几年,启东、如东两地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海鲜节,其影响越来越大。海鲜文化其实就是在海鲜烹饪、海产品等方面注入文化的元素,让海鲜从单一饮食上升至饮食和艺术的双重享受。对于海鲜文化的挖掘将有利于我市海洋渔业品牌的打造,有利于我市海洋渔业产品的推广,更有利于我市海洋文化的宣传。

南通海洋文化内涵深厚,资源丰富。以上归纳的几个部分,基本概括了南通海洋文化的主体,看似散乱无序,其实确有主线贯穿其中,我们所说的精髓就是这根主线。南通海洋文化的精髓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南通精神”——包容会通,敢为人先一脉相承。南通海洋文化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海洋人作出艰苦的努力,相信璀璨的海洋文化如同耀眼的明星照耀海洋事业光辉熠熠。

8. 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 》(以下简称《方案》),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内容涉及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

《方案》指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锚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低效落后产能,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壮大规模、增量崛起,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结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到2022年,腾退建设用地5.3万亩、能耗指标2760万吨标煤、煤耗指标1270万吨标煤,年节约用水61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4万吨,为加快培育新动能腾出要素空间。

严格守牢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5条标准,其中具体到水泥行业上——环保标准:《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3416-2018);安全标准:《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1〕55号);技术标准:普通水泥干法中空窑、水泥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米以下普通水泥磨机(国家标准),2500吨/日及以下的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省定标准);能耗标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7/836-2015);效益标准:单位用地税收0.075万元/亩、单位能耗税收0.042万元/吨标煤、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18.1万元/人(省定标准)。

水泥行业的重点任务是: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置换比例按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执行。到2022年,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进行减量置换。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规模不得低于4000吨/日,水泥磨机直径不得小于3.8米。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产能转入山东省,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

在推进措施上,《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强化倒逼机制、开展综合评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兼并重组、要素资源保障、国际产能合作、严把准入关口、加强社会监督。

《方案》对照8个重点行业的关停退出任务,细化确定出分年度退出企业清单。其中,钢铁企业11家,地炼企业6家,焦化企业4家,煤电机组96台,水泥熟料企业18家、水泥粉磨企业182家,轮胎企业18家,煤矿企业27家,化工企业154家。

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目标是聚焦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活力迸发,向国际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

具体到建材建筑产业方面是:坚持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方向,加大建材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融合力度。着力推动临沂、菏泽等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推进建筑部品和配件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重点任务是:集中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开展重大技术和产业攻关、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品牌高端化。

在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具体到新材料产业上,围绕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先进基础材料等三大方向,培育壮大淄博氟硅新材料、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泰安建材新材料、滨州高端铝材料等9个“雁阵形”集群和东岳、中铝、万华、南山铝业等15个领军企业,抓好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威海碳纤维产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干喷湿纺高强型碳纤维、高性能陶瓷电子器件、碳化硅半导体单晶用高纯粉料等19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做优做强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种尼龙等13个重点品牌,抓实威海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国泰大成新材料碳纤维项目、东辰瑞森万吨级长碳链尼龙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建成1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600亿元。

9.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是在2004年提出的。1、因为在2004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和路径。2、这一战略的提出是为了推动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加强海洋保护和治理,培育海洋相关产业,实现国家在海洋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3、自此以后,中国在海洋领域的投资和研究不断增加,海洋科技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0. 发展海洋产业要以什么为引领

海洋石油的油挺好的。

高科技是海洋石油工业的重要特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直坚持以科技引领未来方向,不断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以为社会提供清洁、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再者,中国海油将“科技领先”战略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来推进,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紧密跟踪石油科技发展趋势,把握能源科技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与科研机制。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

11. 培育壮大海洋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三大岛链岛链 既是地理名词又含军事政治

岛链,顾名思义,就是岛屿组成的“链”。当前媒体中则常用来特指太平洋上三条岛屿组成的链阵,从西到东共有三条。

其中,第一岛链是指北起阿留申群岛、日本、琉球群岛,中接我国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第二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延至哈马黑拉群岛。这两条岛链都位于太平洋西部,其中第一岛链与我国大陆非常接近。第三岛链则主要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组成。

岛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政治军事名词。因为岛屿连接成链,对两边的海域进行了分割,使得船只要越过岛链,只能从几条特定水道穿行,而控制岛链的一方,则可以用兵力封锁和监视这些水道,从而阻断或干扰其他国家船只的往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