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灾害防治
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海洋与主要渔业水域环境的调查、监视、监测、评价工作,负责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报工作。
2.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为用海单位提供项目论证技术咨询服务。
3.承担海洋与渔业水域污染事件的调查、取证和所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工作,为污染案件的查处提供公正合法的依据。
4.开展海域勘界和测量技术服务。
5.做好本站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6.建立全市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数据库,做好内部信息资料的保密工作。
7.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 海洋灾害防范措施
答: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或与海洋相关的区域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海洋灾害形式:
1. 飓风/台风:强风暴系统在海洋上形成并向陆地移动,带来高风速、暴雨和强烈风暴潮。
2. 海啸:由地震、海底地滑、火山爆发或其他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洋波浪,当波浪靠近海岸时可以造成巨大破坏。
3. 热带气旋:包括飓风、台风和热带风暴,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地区形成的强大气旋系统,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特征。
4. 潮汐灾害:涨潮和退潮引起的潮汐变化可能导致海岸线的淹没、侵蚀和洪水等问题。
5. 海洋污染:人为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如石油泄漏、废物排放和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6. 海洋酸化: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进入海洋,导致海水酸化,对珊瑚礁、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7. 海岸侵蚀:海洋波浪的侵蚀作用导致海岸线后退,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风险。
这些海洋灾害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系统都带来重大挑战。为了减少灾害风险,重要的是加强监测、预警和适应措施,并采取可持续的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3. 海洋灾害防治典型事例
不是。绿潮(Green Tide)是一种由浮游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海洋现象。它通常发生在沿海地区,当海水含有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时,会刺激浮游藻类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导致大量的藻类聚集在水体中形成绿色的藻华。
虽然绿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并不一定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取决于各地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绿潮过度繁殖时,它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绿潮的主要影响包括:
1. 水质恶化:绿潮导致水体中的浮游藻类过度密集,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从而危及其他海洋生物。
2. 生态系统扰乱:大量的藻类聚集在水表面形成藻层,阻碍了光线的透过,导致海底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渔业影响:绿潮会对渔业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破坏渔业资源,甚至使一些渔业活动暂时中断。
尽管绿潮可能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否被认为是世界性的海洋灾害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研究。不同地区的海洋环境和对绿潮的应对措施也会有所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对绿潮问题的监测和管理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4. 海洋灾害防治指挥系统图片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海洋中心”),创建于1959年,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
海洋中心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从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的国家级业务中心。长期以来,海洋中心以满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为导向,以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管理支撑业务为核心,形成了涵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法规与政策制定,海洋环境基准、质量标准及监测评价技术方法研发与示范,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预测评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监管,海洋污染事故与生态灾害预警应急,海洋工程行政许可与监管技术支撑等综合业务能力,海洋中心组织编制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各类信息产品为国家和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灾害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决策、国际公约履约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中心已打造了一支党建与业务相结合、业务与科研相结合、支撑与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化技术队伍,成为主体职责业务化、工作组织系统化、技术能力现代化、管理支撑专业化的国家级科研业务机构
5. 海洋灾害防治规划
863计划的项目共设有6个领域、15个主题和5个专项。
它们分别是:
1、生物技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设立了3个主题:有高产、优质、抗逆动植物新品种(101)主题,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102)主题,蛋白质工程(103)主题。
2、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领域设立了4个主题:智能计算技术(306)主题,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微电子系统集成技术(307)主题,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308)主题,通信技术(317)主题,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300专题)。
3、自动化技术领域,自动化技术领域安排了两个主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题,智能机器人(512)主题。
4、能源技术领域,能源技术领域只要研究、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先进能源技术,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了两个主题: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主题、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主题。
5、新材料领域,用于制造工艺研究、机构与性能的检测、评测、评价研究,设有主题:高技术新材料核现代材料科学技术。
6、海洋技术领域,海洋技术领域以揭示海洋奥秘、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减轻海洋灾害为目的,设立了3个主题:海洋监测技术(818)主题、海洋生物技术(819)主题、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820)主题。
7、5个专项:水稻基因图谱、航空感实时传输系统、DIH-04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专项、信息安全专项。
6. 海洋灾害防御
智慧海洋技术包括远洋监测与预测、海洋观测与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海洋灾害预防与救援等领域。其中,远洋监测与预测技术通过遥感卫星、航空遥感等手段,实时监测海洋环境、气象、海洋生态等数据,为决策提供准确预测。
海洋观测与资源调查技术包括声纳、卫星遥感、潜水器等,用于获取海底地质、生态信息,实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
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主要涉及海洋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包括污染物监测、底栖生物修复等手段。
海洋灾害预防与救援技术通过海上预警系统、紧急救援设备等,提高对海洋灾害的防范和响应能力。
7. 海洋灾害防治指挥系统
海洋哨站是一种设立在海洋中的监测站点,用于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调查、海洋预报预警、海洋科学研究等活动。具体用途如下:
1. 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哨站可以监测海洋水温、盐度、流速、波高等海洋物理参数,以及海洋水质、海洋生态、海洋气象等海洋环境参数,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海洋资源调查:海洋哨站可以通过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气象等调查,获取海洋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等信息,为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持。
3. 海洋预报预警:海洋哨站可以通过监测海洋物理参数和气象参数,预测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暴风雨等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保障海上安全。
4.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哨站可以进行海洋生态、海洋地质、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了解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海洋哨站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调查、海洋预报预警、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8. 海洋灾害预防
一项新的研究警告称,全球海洋吸收的热量远比人们以前认为的要多得多。研究人员指出,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水体对污染的敏感度可能高于预期,这对IPCC 2014年气候变化评估构成了挑战。为此,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小组使用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技术来测量海洋储存的热量。
研究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资助。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海洋吸收的热量比过去估算的要多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