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馆墙上圆形鱼缸(海洋馆里圆形的鱼)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6 10:55   点击:22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馆里圆形的鱼

叫蝠鲼,有个俗名叫魔鬼鱼,北京动物园海洋馆里好像有。

中文学名

蝠鲼

拉丁学名

Mobulidae

别称

毯魟、魔鬼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软骨鱼纲

亚纲

板鳃亚纲

燕魟目

鲼科

蝠鲼属

9种

分布区域

暖温带及热带沿大陆及岛屿海区

英文别称

devil rays、flying rays

简介

蝠鲼又名魔鬼鱼,因它们的游姿与夜里飞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是软骨鱼纲、蝠鲼科几种海产属鱼类的统称。蝠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8米以上,重达3吨。2008年8月,我国海南的一位渔民就曾捕获了一条1500千克重的超级“魔鬼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肥厚如翼状,头前有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有一个小型的背鳍。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口宽大,牙细而多,像铺石一样排列,上、下颌具牙带,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蝠鲼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腹面灰白且散布着零星的深色斑点,体型就像一张巨大的毯子,再加上其身体后部有一条又圆又细的尾巴,就像是一只“海上风筝”。蝠鲼有洄游的习惯,所以人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常年见到它。每年的6~7月,蝠鲼会洄游到福建、浙江沿海。8~9月,它们又会游到黄海,10~11月,就会游回浙江沿海,12月到次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在我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物种学史

蝠鲼的英文名是“manta”,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毯子”,可见其体形如何了。由于其在海中优雅飘逸的游姿跟夜空中飞行的蝙蝠很相似,所以中文名为“蝠鲼”。蝠鲼因其长得“异性”,故此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它总会不知所措,它实在很难让人将其与正常的鱼类联想到一起,可是它的祖先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便在海洋中畅游了。约在l亿多年前开始,它们的体形就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就此在海洋中定形了。

形态特征

蝠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它还有一个小型的背鳍,尾细长如鞭。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像铺石一样排列,口宽大,牙细而多,上颌、下颌有牙带,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相当一部分的距离,出水孔开口于口隅。蝠鲼鳃孔宽大,正中延长尖突,腰带呈深弧形;卵胎生,母体子宫壁上有乳头状突起,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胎儿体盘宽约0.41米,幼体体盘宽约1.44米。仔鱼体盘宽约1.13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辽宁省沿海。国内双吻前口蝠鲼分布于我国各沿海。日本蝠鲼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海域。

栖息环境

蝠鲼主要栖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域,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从离海岸较近的表水层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6] 。

中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生活习性

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但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

虽然像珊瑚三角区这样的珊瑚礁区域仅占全球海洋的极小部分,但它们却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园,比如这些蝠鲼。蝠鲼是鳐鱼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它们通常以珊瑚礁周围的生物为食。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

蝠鲼的滑翔有时是为了独子被欺,有时是受到敌害的追击,有时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不了。

雌蝠鲼非常爱护自己的独子。它不像别的鱼,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可以说是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它每次只生一胎,无怪乎它要宠爱独子了 。

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20千克重,长约1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繁殖方式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间是蝠鲼的繁殖季节。此时热带海域的水温在26~29摄氏度间,蝠鲼开始成群出现在浅海区,通常是几只体型较小的雄性一起尾随在体型稍大的雌性身后,游速比平时略快。经过20~30分钟的追逐后,雌蝠鲼逐渐放慢速度,雄蝠鲼则游到爱人身下,并用胸鳍“爱抚”其身体。完成短暂的交配后,雄性则扬长而去,接下来第二个追求者会重演以上的过程。不过,雌蝠鲼最多只接受两个“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发育并孵化出仔鱼,大约13个月后,小蝠鲼会直接从母体中产出,不久就能自由游动,独闯天下了。小蝠鲼5岁时达到性成熟,适龄者便可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的寿命约为20年。

保护级别

2011年蝠鲼已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已将蝠鲼归类为"濒危"物种。曼塔信托基金是一个总部位于英国的慈善机构,致力于蝠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该组织的网站也提供蝠鲼保护和生物学的信息资源[11] 。

201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双吻前口蝠鲼和阿式前口蝠鲼两种前口蝠鲼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列入公约附录二。中国作为缔约国,将从2014年9月14日起对以上两种蝠鲼实施保护,对蝠鲼国际贸易进行监管。

2. 海洋馆里扁扁的那个鱼

  今天,我和爸爸来到了海洋馆。

  一进大门,看见上面写着淡水生物馆。我抬头一看,发现在一簇簇的绿叶中间有一个小瀑布,水从山间涌出。水花飞涧,还不时的澎到我的小脸上,凉凉的。淡水生物馆中展示了近百种热带淡水观赏鱼,有凶残的银鲳,珍贵的中华鲟,巨大的海象┅┅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有短的,有胖的,有瘦的。它们的头部形状也各有不同,有的尖尖的像剑一样,有的扁扁的像铁铲一样。它们身体上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有纯黑的,有纯黄的,有黑白相间的┄┄还有的鱼身上竟有三种颜色。而且它们有的喜欢静,有的喜欢动。

  看完淡水生物馆,我来到了海豹表演剧场,我看见活泼可爱的小海豹,表演了顶球、滑板等精彩节目,只见训练员把飞盘一抛,海豹就敏捷的游过去顶住飞盘┄┄最精彩的是海豹套圈,训练员把圈有规律地抛进水里。海豹如同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把圈准确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接着,训练员把圈一个一个抛向海豹,海豹就不停地跳跃,把圈都稳稳地接住。

  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海洋馆,海洋馆真是神奇,让我学到了让许多知识,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3. 海洋馆里面的鱼长什么样

海洋馆里全身白色的鱼是白鲸,白鲸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以其可爱的姿态、优美动听的歌声被人们喜爱。而在日常生活中白鲸这种海洋动我们也是比较容易见到的,平常我们去海洋馆里就可以见到,有各种的表演,时而潜入水中,缓缓潜游,又时而浮出水面,查看情况,还有时发出叫声呼唤伙伴,又或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真是憨态可掬啊

4. 海洋馆里大大扁扁的鱼

学名我是不清楚,但是海洋馆里把那只白色花纹的叫珍珠魟(hong 二声)另外两只看着像帝王魟。都是淡水魟鱼的一种见识有限,说错的话还望见谅

5. 海洋馆的鱼叫什么名字

1 海洋馆里有很多种不同的鱼类。2 这是因为海洋馆旨在展示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他们会选择许多不同种类的鱼,包括但不限于鲸鲨、海星、珊瑚、章鱼、海马和金枪鱼等等。3 除了这些主要的鱼种,海洋馆还可以专门展示一些新奇的、稀有的和有趣的鱼类,让游客们更好地认识海洋生物。

6. 海洋馆里圆形的鱼叫什么

“杀人蟹”,是世界上最大的螃蟹,也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大的甲壳动物,位列《二十七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中。听到“杀人蟹”这个名字,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会以为这螃蟹会杀人,而得来此名!其实不是,“杀人蟹”是杀不了人的,它最擅长的是对于鱼类,就连鲨鱼也出现在了杀人蟹的食谱当中!那么这种螃蟹一般生活在什么区域呢?下面一起来看!

杀人蟹的样子

“杀人蟹”的原型是蜘蛛蟹科(Inachidae)蜘蛛蟹属的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也叫日本蜘蛛蟹(Japanese spider crab)或高脚蟹,因为形似高脚的蜘蛛而得名。巨螯蟹是这个属中硕果仅存的一个物种,其主要分布于日本周围海域,在我国东海也有零星报道。

7. 海洋馆里面有什么鱼,长相什么样

1、各种的热带鱼,超过70个品种 2、鲨鱼 3、海豚 4、伪虎鲸 5、还有其他两极珍贵的动物 6、总共超过135个品种,全国动物最多

8. 海洋馆里看到的鱼

大理海洋馆有500多种鱼类,有30多种海洋生物。展示数量超20000尾。

海洋馆的鱼类有牛角鱼、美丽硬仆骨舌鱼、小丑鱼、鳀鱼、石斑鱼、斑点鱼、心斑棘尾鱼、魔鬼鱼、凤尾鱼,比目鱼,鼠鱼,血鹦鹉,斗鱼,花罗汉,荧光鱼,孔雀鱼,神像鱼,麒麟鱼,蓝唐王鱼,七彩神仙,紫红火口,中华鲟,狮子鱼,电鳗,六斑刺鲀,多带蝴蝶鱼,石头鱼,长吻鼻鱼…等等数之不尽

9. 海洋馆里扁平的鱼

北京海洋馆37个展缸向游客展示了地球上最具代表性海域的观赏鱼类。

主要展品:鞭蝴蝶、长吻鼻鱼、多带蝴蝶、副刺尾鱼、海葵、海马、黄高鳍刺尾鱼、蓝绿光鳃、蓝纹蝴蝶、镰蝴蝶、牛角、六斑刺鲀、珊瑚、石斑鱼、石头鱼、鲀科鱼、心斑刺尾鱼、小丑鱼、熊猫龙、医生鱼。

每天在海底环游入口处有潜水喂食表演。潜水员身背氧气瓶携带各种食料下水,边喂食边向游客介绍不同品种的鱼类,最吸引游客的是身型扁平的魟鱼。魟鱼主要以小型无脊椎或浮游动物为食,大部分时间性情温和,所以潜水员可以用手把食物送进鱼嘴里。但魟鱼的鱼尾生有毒刺,如果它感觉受到威胁会以毒刺自卫,所以这项表演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10. 海洋馆里很大很扁的鱼叫什么

鲨鱼露出背鳍是一种长期进化的结果,鲨鱼喜欢吃海鸟,海鸟浮在水面上,鲨鱼觅食的时候就贴着海面游,而鲨鱼的背鳍是不能收起来的,因此背鳍就不由自主地露出来了。

鲨鱼牙齿是由齿质、骨齿质和类珐琅质等构成,它是由盾鳞演变而来的。齿的形态为分类依据之一,鲨鱼齿样式多,有呈梳状的梳形齿,前后齿不同的异形齿;

3个齿尖的三峰齿,有5-7个以上齿尖的多峰齿,具1个大侧扁的单峰齿,齿小数多的铺石状齿,细小数多的颗粒齿及齿宽扁的切齿共8种样式。

扩展资料:

鲨鱼几乎都是肉食性种类,只有少数种类如鲸鲨和姥鲨以浮游生物为食。肉食性鲨鱼两领发达,下领收缩肌强,牙齿锋利,咬合力强,可食软体动物,大型鱼类及海生哺乳动物,更有甚者会袭击小船和噬人。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鲨鱼是生物链的最上端,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一些大型海洋馆、水族馆都专门开设鲨鱼馆,饲养条纹斑竹鲨、豹纹鲨等10多种性格温训及有观赏价值的鲨鱼,饲养人员潜人池(箱)中,给鲨鱼喂食或与鲨共舞,向参观者展示神秘的鲨鱼世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