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访海洋渔业局的感受
水产学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好。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学专业毕业生在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水产产品加工与质量监控、水产养殖设备研发等方面有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水产学还涉及到资源保护、环境监测等领域,这些也为水产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另外,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行业也为水产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然而,就业前景仍然受到市场需求和个人实力的影响,要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保持不断学习和更新。
2. 海洋渔业局工作怎么样
海洋与渔业局可以收回海域使用权。因为海域与渔业的管理权是海洋与渔业局。如果海域使用时对海域有危害行为等情况下,所以海洋与渔业局就有权收回海域使用权。海域和农村的土地一样也有确权。确权后将加大养殖业执法力度,坚决制止未依法取得养殖证擅自在国家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行为,视情节依法予以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3.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
匮乏,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前几年的盲目发展大马力渔船,渔业走以捕捞为主的路子,酷鱼滥捕,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二是海洋污染相当严重,以渤海湾为例,海上钻井开采石油出现的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环境改变,多年难以恢复。
三是禁渔期的管理、渔政执法的相对落后、渔业生产及渔业发展政策的相对滞后等等。
四是前几年的盲目发展大马力渔船,渔业走以捕捞为主的路子,酷鱼滥捕,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五是海洋污染相当严重,以渤海湾为例,海上钻井开采石油出现的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环境改变,多年难以恢复。禁渔期的管理、渔政执法的相对落后、渔业生产及渔业发展政策的相对滞后等等。
4. 采访海洋渔业局的感受和收获
这是一线的也是基层的工作,应该是比较辛苦的,其编制是事业单位,待遇不错,有晋升的空间。
要说辛苦,主要是指出海检查,如果不出海可能好一点,但是不在一线磨练,怎么能提高自己,现在提拔不一定全部凭关系,还是需要真才实学的。
5. 海洋渔业局面试公共题
电机员面试有
电机员面试的问题:
1、每天下机舱工作内容。
2、如何检查马达。
3、锅炉警报有哪些,如何排查解决。
4、主机警报有哪些。
电机员主要是船舶电机员,具体的职责:
一、正常航行状态下电机员的职责:
1、记好电工日志,按规定要求测量、记录。
2、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对运行设备的巡视,发现异常立即调整。
3、按航次检修计划组织电工人员做好设备的检修与保养工作。
4、做好故障设备的检测、分析与处理。
5、按计划进行蓄电池的充电,始终保持蓄电池处于完好状态。
二、备航时电机员的工作:
1、检查主配电板。
2、检查为主、辅机运转服务的海水泵、滑油泵、燃油泵等辅助机械的电动机及控制设备。
3、检查锚机、绞缆机的电动机及控制设备。
4、检查航行灯、信号灯、助航仪器电源、无线电电源及应急电源。
5、检查主机操纵台、电车钟的试用情况。
三、船舶电机员:电机员是高级船员职务,负责船舶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1、一等电机员须在相应等级以上的船舶上担任电机员满二十四个月以上。
职务晋升申请晋升相同航区、相同等级的船长或轮机长的考试,应持有大副或大管轮证书,并实际担任该职务满二十四个月。
2、二等电机员,发电机总功率500—1200千瓦渔业船舶上的具有初级职称的电工,进行船上所有的电器设备维护和保养。
主要负责船上电气设备方面的日常管理,检查,维修以及一些有关电气方面的报表的制作,如申请备件、申请维修
6. 海洋渔场综合调查
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资源。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划界工作尚未完成,确切面积还难于确定,估计为200万平方千米左右。这些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我国还可以方便的进入世界大洋,开发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海洋资源。
7. 海洋渔业局是干嘛的
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海洋与主要渔业水域环境的调查、监视、监测、评价工作,负责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报工作。
2.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为用海单位提供项目论证技术咨询服务。
3.承担海洋与渔业水域污染事件的调查、取证和所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工作,为污染案件的查处提供公正合法的依据。
4.开展海域勘界和测量技术服务。
5.做好本站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6.建立全市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数据库,做好内部信息资料的保密工作。
7.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8. 采访海洋渔业局的感受与收获
渔政属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管理。
中国渔政本来就包括渔港监督、渔船检验的内容,代表国家行使渔政渔港和渔船检验监督管理权。 2000年5月17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正式成立,农业部渔政局局长兼任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主任,顺应新国际海洋管理制度建立和国内渔业统一执法工作需要。
专门设立的国家级渔业执法指挥协调机构。指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由中国渔政指挥中心统一指导、三个海区渔政局和三个流域委员会组织协调,县级以上地方渔政管理机构具体实施的渔政执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9. 海洋渔业局工资待遇怎么样
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略高于公务员,另外还有一些补贴,因为是执法部门,要求政策水平要高,工作比较辛苦。
10. 采访海洋渔业局的感受怎么写
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人类从未停止。上至宇宙,下至海洋,但凡人类能探索得到的都是梦开启的地方。人类企图征服世界,从宇宙大气层到高空,从太阳到云层,一步一步蔓延开来。渐渐的也开始涉及深海。不论是深海里的矿物质、资源,还是海洋动物,都成了人类征服世界的开始。
那么大海究竟有多深?海洋约占地球表面71%,平均深度约3800米。人在深海潜水所涉及到的深度不过是5%的海域底部。剩余的海底,人类还未潜入。众所周知,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约海平面以下11034米,是近1.5倍的珠穆朗玛。而这样的海底本该充斥着鱼类生物,但令人失望的是,这样的海底没有任何海洋生物。极强的水压威胁着生物生存,这里什么都留不下。
由于重力的关系,人跳进海里会下沉。但当肺部积水过多,身体便会上浮。根据吉尼斯记录记载,人下潜最深约113米。如果能够承受极大的水压下潜至1000米,那么那里则是一片黑暗。厚厚的海水已死死遮蔽住阳光的照射,即便有海洋生命的气息,它们的视觉也早已退化。但随着环境的需要,又会生出照明的器官。
正常来说,人的肌体很难下潜至1000米以下,倘若荣幸,那将能体验到一个营的兵器全副武装在自己身上,寸步难移。
当下潜至8000米时,此时的海洋将不存在海洋生物。四处荒芜,但也是在这时才能感受到大海的哭泣声。如同真正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才会感受到地球的壮美,仿佛脱离平常琐碎人间,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当中似的敬畏世界的绝美。
众所周知,世上最深的海沟当属马里亚纳海沟。深受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移形成。主要位于太平洋西部。全长约2550千米,宽约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科学家就已成功抵达海沟最深区域。2012年,卡梅隆也乘坐“深海挑战者”号在此处进行探索。
海洋之大无奇不有。千百年来,人类努力了解海洋,开发海洋,试图在海洋中挖掘更多资源。可至今人类前进的步伐还未停止。还有许多海洋资源等待着人类去勘探和挖掘。
11. 海洋渔业社会调查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4项、人文社科奖励77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6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211项,授权发明专利164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