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世纪海洋科幻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深海奇幻”体验馆,占地2000平方米,分为9大区域,是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继极地海洋馆、欢乐剧场、5D动感体验馆之后的又一巅峰力作。场馆主体呈现抽象主体结构,不规则中带有律动感,深入体现“深海奇幻”这一主体概念。入馆后,仿佛置身于连接陆地与海洋的异次元空间,为游客开启一场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奇幻深海体验。 场景安排上,“深海奇幻”体验馆也一改以往海洋公园单纯参观游览的固定模式,注重游客的感受及互动体验,体现了别出心裁之意。新场馆中,不仅有让人感到惊险刺激、险象环生的“万丈深渊”,与海豚同游同潜的鲸豚小镇,还有华丽变装的虾兵蟹将、珍奇罕见的海洋贝螺、千奇百怪的奇趣鱼馆、曼妙多姿的梦幻水母以及珊瑚海……不胜枚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通往未知与奇幻的空间中,大量引入了各色各样幻影成像的AR、VR科技、虚实结合的幻影成像,亦真亦幻,惊喜连连,可谓将海洋生物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做了一次完美演绎,给予游客以唯美而神秘之感! 如果你带着1岁的孩子来,建议你去海底世界看看就可以,毕竟孩子小,很多还是不明白,去海底世界馆子小,孩子不容易烦躁~~
2. 19世纪海洋科学小说家
海洋三部曲指的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作者儒勒·凡尔纳。
扩展资料
【作者】: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曾写过《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机器岛》、《飘逝的半岛》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3.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海洋科幻
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创作于1867年,发表于1870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4. 19世纪海洋科幻小说家是谁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于1828年2月8日,生于法国南特。他的家族有航海传统,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写作。童年时期,他曾私自出走到一艘商船上,企图随船出海,但被发现送还父母,从此更被严看管;他为此向父母保证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
1847年,他被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但繁华的巴黎却激发了他对戏剧的狂热。1850年末,他的第一部剧作发表了。凡尔纳的父亲得知儿子无意继续攻读法律后大发雷霆,决定断绝经济援助。从此,年轻的凡尔纳不得不靠写作来赚钱,维持生计。
在巴黎图书馆花费了相当时间钻研地理、工程和航天等科学后,凡尔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1863)。但他试图出版这本书的过程并不顺利——连续16家出版社拒绝了凡尔纳,屡战屡败的凡尔纳一气之下把书稿投入火中,但他的妻子把书稿抢救出来;幸运的是,第17家出版社终于同意出版本书。随后,他又很快开始写作后来成为早期科幻小说经典的作品:《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6)和《海底两万里》(1873)
小说大获成功,成了畅销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凡尔纳也成了一位富翁。1876年,他购置了一艘大游艇,开始环游欧洲。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1905年出版的《大海的入侵》。
教皇利奥十三世1884年接见他时曾对他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儒勒·凡尔纳于1905年3月24日失去知觉,25日清晨8时去世。
5. 海洋所呈现出来的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提起海明威,读者马上就会想到硬汉精神;说起硬汉精神,读者立马会想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有分量的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超级“硬汉子”——老渔夫桑提亚哥。《老人与海》写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钓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大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以“坚决的意志和狠毒无比的心肠“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半夜里,老人终于回到岸上自己的小茅屋,他疲乏地倒头便睡。睡梦中,“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 这部小说究竟说明什么呢?《老人与海》出版后,评论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有人说是写基督殉难精神,老人历经苦难,在苦斗中获得了殉难精神以教育后人;又有人说这是用西方古典悲剧阐释命运:老人犯了出海太远的错误,但又不是自觉的,所以是命运的悲剧;还有人说这是写作家的生存境况:老人是作家,他捕到大鱼是他的杰作,老人同大鱼亲如兄弟,象征着作家与作品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而鲨鱼呢,当然是海明威所痛恨的批评家,再好的作品到了批评家手里也会被批得体无完肤。读者读了《老人与海》之后,也许有各种理解和体会。对于我来说,我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所宣扬的硬汉精神。这种精神,在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绝对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所谓硬汉精神,就是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都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以非凡的毅力好坚韧的决心同对手进行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殊死战斗,在战斗中保持做人的勇气与尊严。用桑提亚哥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的硬汉精神是通过搏斗双方力量的极大悬殊表现的。老人这一方相当的弱:人老了,力气远不及年轻时了;独自一人,孤立无援;生活条件极差,出海时只喝了一点咖啡,出发时只带了一瓶水,一条金枪鱼。老人的对手——马林鱼、鲨鱼力量强大,远非老人所能抗衡。强弱对比决定了这场搏斗的悲壮与惨烈,想一想老头儿是多么艰难和痛苦吧:茫茫大海中一个孤零零的他与一条力大无比的鱼相周旋,饥饿、寒冷、疲劳、困倦,时刻威胁着他;他拉钩丝的双手磨出了血,他轮换浸到海水里,左手抽筋、麻木不能用,他只能用一只手强撑着;脸在船上跌破了,肩膀磨出了血,他只能强忍着。在艰难的对峙中,他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随时都可能坠入大海葬身鱼腹。而且,更让人不敢想象的是,这种艰难的搏斗不是一时半刻,而是三天三夜。三天三夜,持续不断的搏斗、搏斗、搏斗,桑提亚哥支撑下来了,能不让人惊讶,让人尊敬吗? 也许,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类与强大的自然在奋勇抗争,如同面对命运莫测的人生,可以消灭的是肉体,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归来,老人并非一无所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而获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胜利的象征。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话说到这里,需要做一点必要的补充。那就是,硬汉精神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审美层面而不是主要在现实层面上。在审美维度上,我们可以受其硬汉精神的感染,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从而无保留地赞美它、崇敬它;但是一旦转到实践维度上,事情就变得相当复杂而不再那么简单。当我们遇到的困境经过顽强不屈的努力是可以征服时,我们当然要向硬汉精神要求的那样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否则就是怯弱。可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即你面对的是无论如何也征服不了的困境。举个极端的例子,让弱视的人学射击,色盲的人当司机,腿残的人比赛跑,岂不荒唐可笑!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先天的后天的,主观的客观的局限。明智的人要敢于坦然承认并接受局限,聪明的避开局限,想办法在局限之外,即在可能性的领域里发挥自己主观意志的力量与困境作顽强的战斗,争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说,勇往直前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唯一选择。不加分析,不顾具体情况的勇往直前是莽撞,是盲目的冲动,而不是勇敢,其结果无疑是危险的。另一方面,对于对手,硬汉精神是大败之、消灭之而后快。作品中的桑提亚哥只要想到对手——不管是人还是鱼,心里用处的意念总是“弄死”、“打败“、“消灭”之类,他那著名的名言“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就是有这类词语组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观念认为对于对手要区别对待,有的必须大败之消灭之,而有的则不一定。如果能在与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增加危机感,激发起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从而与对手共同进步,达到共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遇到对手时,不要急于把对方置于死地,先理智地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再做打算不迟。最后 ,硬汉精神因其刚硬而显得脆弱,很容易折断。硬汉精神的提出者和崇拜者海明威自身就是例子。他一生刚硬好强,在任何地方都必须第一,是强者,否则不如死去。但他不可能永远永远的刚硬,自然规律让他也有衰弱的时候,当他生命力和创作力都不再辉煌的时候,他宁可毁灭自己。当然,她的毁灭也很壮观,也是一种美,他有这样选择的权利。他把硬汉精神贯彻于自己生命的全过程,让夫人赞叹不已。但,人们从他的刚强中也看到他的脆弱。做人真的难以两全,坚持刚硬就不可能不脆弱。他以他的刚硬完成了自己的辉煌,但也给人留下遗憾。总之,在审美领域,硬汉精神因其单纯、强悍而美丽,而崇高;在实践领域,硬汉精神却因其单纯、强悍而偏执、而片面。硬汉精神是一把双刃剑,多刃剑,不可到处乱用。因此,当我们从审美角度给硬汉精神以无保留地称颂和赞叹时,请务必不要忘了在实践领域给予必要的保留,即给予必要的省察好批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且不可盲目迷信,既害别人又害自己。6. 19世纪海洋的作用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球动物的80%生活在海洋中。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49门96个纲,共约20万种。海洋中鱼类约有近万种,大陆架是主要的渔业基地,占世界捕鱼量的80%以上;海洋中甲壳类动物共有25000多种;藻类共有10门约10000多种,人类可以食用的海藻有70多种,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海洋中的230多种海藻含有各种维生素,240多种生物含有抗癌物质;软体动物也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繁多的一个门类,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海洋研究的深入,海洋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及药物。
2.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海洋深处有大量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甲烷,也叫“可燃冰”是地球上蕴藏的石油、天然气总和的若干倍,是非常宝贵的能源。
3.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
据各国专家调查分析,在海洋中除了海底表层有各种矿产资源外,在2000~6000m 深的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锰、镍、钻、铜等金属结核资源,其资源总量大约有7万亿t。
4.海水资源
海洋是由巨量的水质组成的,全球海洋的总水量13.7亿m3。海水中深解有大量的盐类,据估计其总量可达500亿t。海水中区测定或估计出含量的有80余种元素。
5.海洋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自然能源
7. 十九世纪航海
1、《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年,美国)2012年李安导演比较有名的电影,一个人一个老虎的海上奇幻漂流故事。
2、《加勒比海盗》系列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2003年~2011年) 共四部
《加勒比海盗》(2003)
《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2006)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2007)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2011)
航海就想到海盗>海盗就想到>加勒比海盗 ~ 唯一赚了钱的海盗电影。这是一个发生在17世纪加勒比海的奇幻冒险故事。影片一共有四部,比较经典就不多介绍了。
3、《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2003年,美国)好看的航海电影,19世纪海战史诗影片,法国与英国的海权争霸战。
4、《完美风暴》The Perfect Storm(2000年,美国)一艘捕鱼船在海上遭遇百年罕见的风暴,顽强地与风暴搏斗的故事的故事。
5、《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1997年,美国)还记得当年学校里,我跟众多同学一起看这片,当时挺震撼的,犹如《终结者》那种科幻重量级大片,不过是1997年的,有点老了,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8. 19世纪最著名的海洋科幻小说家是哪一位
《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他从35岁开始发表作品,一生总计创作了66部长篇小说。其中 《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这三部作品因为都是描写海洋上的故事,且作品之间有人物的联系 ,所以并称为“海洋三部曲”。
9. 19世纪最著名的海洋科幻学家是谁
刘慈欣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
他是山西阳泉人,他目前有三大长篇小说,除了鼎鼎大名的《三体》三部曲,和第13篇介绍的《创世纪》(又名《超新星纪元》)外,还有一篇《球状闪电》。因为和《三体》中诸多线索乃至人物相关联,且《球状闪电》为《三体》提供了写作基础,可以把它看做是《三体》前传。结合起来读,一个个脑洞和思考,令人拍案惊奇。
10. 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海洋科幻小说家是哪一
凡尔纳是19世法国著名的海洋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这三部作品因为都是描述海洋上的故事,且作品之间有人物的联系,所以并称为“海洋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