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
资源安全有5种基本含义,(1)数量的含义,即量要充裕,既要有总量的充裕,也要有人均的充裕,但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意义。
(2)质量的含义,及质量要有保证,于是产生了最低质量的概念。
(3)结构的含义,即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供给渠道的多样性是供给稳定性的基础,保证资源供给安全的稳定,要发展资源贸易伙伴关系,特别要注意建立资源共同体。
(4)均衡的含义,包括地区平衡与人群平衡两方面。
(5)经济或价格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从市场上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或状态。
2.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形势面临着什么挑战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从战略全局上关注海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时机也已成熟。首先,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增强,有条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我国的海洋力量也在增强,从事海洋工作的劳动力约400万,各类海洋船舶约30万艘,海洋产业的产值从1980年的80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约3500亿元;海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勘探工作已经进入太平洋和南北极地区;已经拥有一支正在壮大的海军。
其次,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也是争夺海洋国土和资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被称为/蓝色圈地运动0的海洋权斗争中争取更多的蓝色国土和海洋资源。
最后,西部大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东出西进,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翼。这两项战略任务都需要长期谋划,都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在开始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应该着手谋划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实现两翼齐飞。
3.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威胁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安全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
一是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总体缺林少绿,草原超载过牧现象较为严重,湿地开垦、淤积、污染、缺水等问题比较突出,近海生态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全面遏制。
二是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因农田过度利用导致土层变薄、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和有机质流失的情况分布较广。
三是水资源短缺,海河、黄河和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在70%以上,一些地方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四是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我国约20%的脊椎动物(不含海洋鱼类)和10%的高等植物面临威胁,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对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本土物种基因构成威胁。
五是城乡人居环境严峻,一些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部分区域灰霾污染频发,部分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物入河(湖)量超过其纳污能力,部分地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土壤点位超标率也比较高。
4.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主要面临哪几方面的威胁
我国辽阔的海域会带来的有利之处: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可以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海洋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我国辽阔的海域会带来的不利之处:我国经常有台风登陆,带来灾害;如果发生海底地震还有发生海啸的危险。
5.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保卫国家安全,保障海上运输通道,防止帝国主义的海上侵略,并为祖国统一积蓄力量。
6.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主要面临哪几方面的挑战
大海的压力非常大。
和1. 大海的深度很深,底部的压力非常大。
事实上,随着深度的增加,水的重量会增加,进而导致水压的增加。
大约每深度增加10米,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
2. 另外,海洋也受到陆地重力的影响,因为在浅海区域,岸边的地球引力对水压力有很大的影响。
3. 大海的压力对于生物是一个很独特的挑战。
深潜者必须承受高压的影响,而那些深海生物则不仅需要适应巨大的压力,还需要适应极其低温,高盐度和极小的光线。
综上所述,大海的压力非常大,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惊奇的自然力量。
7. 我国海洋安全态势
一是大国战略威胁与遏制不断升级。中国的战略性威胁主要来自美日。美国为了保持全球领导地位,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在东亚的传统盟国关系,另一方面继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寻求新的代理人,强化了遏制与防范力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论谁当选总统,美国都不会放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继续加强对华防范、竞争、遏制的一手。中美关系将长期维持既合作又竞争、既对话又摩擦的局面,双边竞争性的一面或许更加突出。同时还存在中美双边关系被第三方所“绑架”的风险。
二是两海权益的争夺更加激烈。两海是指东海和南海。东海局势起伏不定,变数增加,日本又加大了涉足南海力度。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是不太可能收敛挑衅态度的。中美围绕南海问题乃至海洋规则与秩序的博弈具有长期性,南海军事化趋势将加大意外摩擦发生的可能性。海上安全的博弈将在外交、军事和法理多领域展开。
三是两岛突发性风险急剧增加。两岛是指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岛。新年伊始,朝鲜接连核试、射星,美国大军和大量尖端战略武器进入半岛。联合国安理会3月2日一致通过第2270号制裁决议,这是史上最严厉的涉朝制裁决议。
8. 我国海洋国家安全概述
四大安全是指:人、机器、环境、管理。
1、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安全规律。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 这一规律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关于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之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而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
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3、关于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而不断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降低生产中的有害后果。
4、关于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将导致新技术效果的下降。 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9.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分析说明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这其中包括了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我国的海洋国土包括内水、领海。中国的蓝色国土,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的周边海域及国际海底区域的一部分。
我国的海洋国土包括内水、领海。除内水和领海与陆地领土一样享有完全排外的完整主权外,其他管辖海域仅享有部分主权权益。譬如,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有权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是,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述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中国的蓝色国土,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的周边海域及国际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近300万平方千米,相当我们陆地领土的30%。蓝色国土较多出现于科普读物或文学作品中,它与国家领土或领海的法律地位不同。
“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因而,可认定是严格定义上的海洋国土。“海洋国土”,它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海洋国土也被称为“蓝色国土”。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10. 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形势如何
1. 海洋对我国国民有重要的影响。2. 首先,海洋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能源和原材料。其次,海洋还是我国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海运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海洋还是我国的国土,维护海洋权益对我国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最后,海洋还对我国的气候和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3.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
11. 中国海洋领土安全
中国的海洋国土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
蓝色国土又称海洋国土,是一个沿海国家的内水、领海和管辖海域的形象统称。管辖海域包括领海以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历史性海域或传统海疆等。
中国的蓝色国土,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台湾岛的周边海域及国际海底区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近300万平方千米,相当我们陆地领土的30%。蓝色国土较多出现于科普读物或文学作品中,它与国家领土或领海的法律地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