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浮游生物对辐射(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7 05:01   点击:26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

海洋生物包括各种生物类型和物种,其中一些生物只在海洋中生活,而另一些则表现出在陆地上和海洋中生活的能力。以下是海洋生物的一些主要类型和物种:

1. 海洋浮游生物: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

2. 海草和水生植物:如海藻、海带、海菜等。

3. 海洋底栖生物:如海绵、珊瑚、螃蟹、龙虾、海星、贝类等。

4. 鱼类:如鲨鱼、金枪鱼、鲸鱼、海马、鲈鱼等。

5. 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海狮、海豚、鲸等。

6. 海鸟:如海鹰、信天翁、企鹅等。

7. 软体动物:如章鱼、鱿鱼、海蜗牛等。

8. 硬壳动物:如海螺、螺、扇贝等。

9. 海洋爬行动物:如海龟、蜥蜴等。

总之,海洋生物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在海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2. 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图片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各类水母)、轮虫动物、甲壳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翼足类和异足类)、毛颚动物、低等脊索动物(浮游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动物的浮性卵和浮游幼体等,其中以甲壳动物,尤其是桡足类最为重要。

还有一类浮游单细胞生物兼有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具能动的鞭毛,兼备自养和异养的能力),植物学家把它列为甲藻门鞭毛藻类,动物学家把它归入原生动物鞭毛虫纲。

3. 海洋浮游生物有哪些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各类水母)、轮虫动物、甲壳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翼足类和异足类)、毛颚动物、低等脊索动物(浮游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动物的浮性卵和浮游幼体等,其中以甲壳动物,尤其是桡足类最为重要。

还有一类浮游单细胞生物兼有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具能动的鞭毛,兼备自养和异养的能力),植物学家把它列为甲藻门鞭毛藻类,动物学家把它归入原生动物鞭毛虫纲。

4. 海洋浮游生物的作用与意义

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为海洋浮游生物。这类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绝大多数个体很小,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构造,只有个别种的个体甚大,如北极霞水母最大直径可达2米;种类繁多,隶属于植物界和动物界大多数门类;数量很大,分布较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5. 海洋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

浮游植物有硅藻、甲藻、蓝藻以及黄藻等,其中硅藻和蓝藻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同时硅藻也是水中大部分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以及营养来源,而甲藻则带有一丝奇怪的味道,黄藻是水华的主要组成成分。

浮游植物是一类自养性的浮游生物,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能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己制造有机物。 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原核细胞型生物的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的单细胞藻类,如硅藻、甲藻、绿藻和金藻等.

6. 海洋浮游生物的作用

应该游移于水中、一般不具备运动器官的水生有机体;浮游生物(plankton ),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那些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

这是根据其生活方式的类型而划定的一种生态群。而不是生物种的划分概念。虽然V.Hensen(1887)提出浮游生物一词时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机体,后来却是专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为浮游的生物群落。与此相对应的,“浮游生物体”一词则是专指每个浮游生物。此外,为与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相对应,E.H.Haecker(1891)提出了“底栖植物”(水底植物,benthos,Nekton)一词,C.Schrter和O.Kirchner(1896)提出了“漂浮植物”(pleuston)一词,E.Naumann(1917)提出了“漂浮生物”一词,J.M.Peres(1961)提出了“海洋生物”(pelagos)一词,这些名词都是用于区别水生生物的生态群。浮游生物的定义,主要是指它们的被动性运动,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指用浮游生物网或水桶采集的水中生物。也有很多人直接采用原文plankton。浮游生物多种多样,特别是动物,几乎可以见到全部动物类群。属于植物的,以硅藻、鞭毛藻和蓝藻居多,还有不少附着在悬浮物上的细菌。一般浮游生物是小型的,但也有伞径长达2米的水母等。从形态上看,浮游生物为适应浮游,体表常有复杂的突起,或在体内贮存着大量的水、油滴、脂肪和气体等,在浮游植物中,有的也是通过调节体内气体的量而作垂直移动的。在水中,尤其是大湖泊和海洋中,光合作用几乎都在真光层内进行的。具有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每年光合成量,整个海洋碳素估计可达250亿吨(E.Steeman Nielsen.1960)或200亿吨(J.H.Ryther,1969)。现存的浮游植物数量与浮游动物相比,在热带海洋中约为20倍,在寒带海洋中约为10倍,在湖泊中一般比例较小,在营养贫瘠或含腐殖质多的湖泊中有时也会比浮游动物的数量小些。小型浮游动物作为水中食物链的基础的一环而受到重视;同时,对于海洋而言,它们大规模地垂直移动具有把有机物向下层运输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7. 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有哪些

答: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浮游植物圆筛藻、角毛藻、根管藻和中肋骨条藻等,浮游动物夜光藻、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强壮箭虫等,底栖植物以绿藻、褐藻和红藻为主,底栖动物有毛蚶、菲律宾哈仔、文蛤、褶壮蛎、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等,游泳动物有黄鯽、鯷鱼、鲈鱼、黄姑鱼、半滑舌鳎等

8. 海洋浮游生物的主要成分

海市蜃楼因为赶海的人们在海岸边观察到了一种虚幻的视觉现象,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座在阳光照射下闪亮耀眼的城市,其实是由光线折射和折射成像原理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景象。这种景象在日冕、反射、折射、漂移等特殊自然环境下经常出现。另外,海市蜃楼现象也不仅仅出现在海边,例如在沙漠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景象,都是由于大气折射现象所造成的。

9. 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

海洋浮游动物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深圳沿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角刺藻、圆筛藻、根管藻、角藻、次厚真蜇水蚤、精致真刺水蚤、肥胖箭虫、中型莹虾、宽额假磷虾、双生水母等。浮游生物是一群流浪者,它们终日随波逐流,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

10. 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照夜青是指一种微生物 - 荧光假单胞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因为荧光假单胞菌能发光,所以在深海中显得特别亮眼,这种发光现象能够吸引周围的小型生物并诱捕猎物,具有自保和掠食功能。此外,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比如海底沉积物上、水下洞穴以及一些低氧深海水域中等。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水体和海洋环境的污染物,还能够用于发光检测、荧光免疫分析等领域。此外,科学家们还利用荧光假单胞菌的基因,研究发光机理以及荧光蛋白质的应用等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11. 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

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

分布特征

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主要是季节分布)和空间(主要是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而变。

海洋浮游生物按纬度不同大致分为寒带种、温带种和热带种3类。它们之间不论在种类上或数量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一般说,寒带浮游生物的种类少,每种的数量大;热带浮游生物相反,种类多而每种的数量少;温带浮游生物则介于两者之间。

例如翼足类在黄海北部迄未发现,黄海南部仅8种、东海有31种,而南海则有50种。温度显然是形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因子。

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与寒流和暖流密切相关,因而有些种类常可作为寒流和暖流的指示种。例如管水母类的帆水母和银币水母可作为东海黑潮暖流的指示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