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垃圾污染及治理对策
海洋垃圾不但破坏海洋环境,对鸟类和海洋生物构成威胁,也危害着人类健康。如何清除海洋垃圾呢?人们提出很多设想,有的简直是“脑洞”大开。
1.浮栅拦截
一位名叫波亚恩·斯拉特的荷兰大学生设想在洋流所经之处,布置一个个巨型漂浮栅栏,拦截海洋垃圾。浮栅长近2000米,呈V型,如同张开的双臂,漂浮在海上的塑料垃圾会随着洋流投进它的“怀抱”。这种浮栅能够抵抗风暴,下面没有拦网,也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斯拉特已经成立一家名为“海洋清洁”的公司,通过众筹实施他的计划。这种迄今最长的海上浮动结构将首先放置在日本对马岛附近海域,接下来会放置在“大太平洋垃圾带”上。
2.“海洋垃圾桶”
受斯拉特的启发,两个澳大利亚人设计了一个比浮栅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做个“垃圾桶”放在海里。这个名为SeaBin的装置部分被固定在岸上,它的原理非常简单:用泵将海水吸进去,海水滤过,而吸进来的垃圾则留在特制的袋子里。该装置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人们只需定期清理袋子即可。他俩也成立了一家公司,希望将这个创意投入量产。
3.垃圾发电厂
如何将海洋垃圾变废为宝,科学家已经开始了一些研究。一种办法是将海洋垃圾打捞后焚烧发电。由于海洋垃圾80%以上是塑料,所以可以用于焚烧发电。其焚烧后的灰烬,则可以用于填海造地或建造岛屿。不过,焚烧海洋垃圾首先要解决搁置脱水的问题,而且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会危及环境和生态,因此需要先解决控制有害气体排放的问题。
2. 海洋垃圾污染及治理对策论文
一是调整食物的生产结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逐渐转变以传统米面为主的消费习惯,更加青睐丰富多样的肉蛋奶、菜果鱼等副食,大食物就是要转变食物的结构,不仅向主粮要食物,更要向副食要食物。
二是丰富扩大食物的来源。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现在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要看到19亿亩耕地之外,还有33亿亩的森林、4亿公顷的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从这些资源的开发中拓宽我们的食物来源。
三是确保食物可持续获取。传统农业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资源和环境高强度开发利用的生产方式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大食物观要依靠科技发展,摆脱水土资源和劳动力的单一束缚,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食物供给的可持续。
3. 海洋垃圾污染及治理对策建议
白色污染通常指塑料污染。
塑料小球主要源自工业和生活塑料废物,在全球各大海洋都可见踪影,有的甚至比人类的头发还要细。然而,这些碎片不会被自然系统吸收,只会长年累月漂浮在水中,最终被海洋生物误食。人类捕食海洋生物后,塑料就会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伤害。
4. 海洋垃圾的治理
海洋污染物依其海洋污染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⑥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5. 海洋垃圾解决方案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
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4、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5、减少噪音污染
据环球网报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海洋噪音越来越严重,螺旋桨、声纳等在海洋中产生了各种噪音,这些噪音已干扰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要“静”化海洋,降低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
6. 海洋垃圾污染经典案例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7. 海洋垃圾问题解决措施
1.减少碳效应
减少您的碳排放出行以控制海洋酸化程度,从而降低对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危害。
2.了解海产食品
为保护鱼类做贡献,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3.减少塑料垃圾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且关注塑料用品回收项目,坚决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品,例如塑料瓶、塑胶袋和塑料吸管,从而减少排放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4.保护海滩环境
当您离开海滩时带走您的垃圾,并且帮助收走他人遗留的废弃物,积极参与全球性的海滩清洁、海洋无垃圾的活动。
5.鼓励企业和商家参与环保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您可以积极鼓励您所在的企业或商家投身环保事业中。
6.选用生态环保产品
支持时尚品牌的环保行为,例如打造环保材料户外家具和太阳镜,以及其他采用海洋回收塑料品制成的商品。
7.在政治层面加以重视
政府若能对于海洋环境保护采取有力措施,到2030年至少可以让30%的海域成为海洋保护区。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您也可以支持联合国《巴黎协定》。
8.更了解大海
参与有关讲座,并订阅相关的邮件推送,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资讯。在您的社交圈中传播海洋环保的理念。
9.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海洋使用者
如果您像我一样热爱海上运动,并且尊敬大海,永远不要在甲板上往海中投掷垃圾,并且关注您周围的海洋生物,例如珊瑚礁。
10.支持致力于海洋保护的组织
定期捐赠或者参与志愿者活动,这是我们能为海洋保护做的最直接的贡献
8. 海洋垃圾污染会产生什么后果
海洋污染的危害: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海生资源丧失。海洋污染会导致海洋生物的体内积累毒素,如果这些体内带有毒素的海洋生物被人类误食到身体内,毒素同样也伴随食物进入身体后,将会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9. 海洋垃圾污染及治理对策研究
一、环境危害
1. 对野生动物产生严重影响。塑料碎片可能会误伤甚至致死野生动物。
2. 海洋污染严重。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
3. 导致生态失衡。广泛使用塑料会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健康危害
1.污染食物链。塑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2. 素致癌风险。某些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容易诱发癌症。
3. 危害生殖系统。一些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影响生殖系统。
解决措施主要有:
1. 减少塑料使用。推广复用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2. 实现源头分类回收。了解常见塑料的回收号码,从源头正确分类回收。
3. 扩大生物降解塑料使用量。研发生物质降解性能更好的生物塑料。
4. 从公共场所开始清理塑料垃圾。政府和企业应引领公众意识,从公共场所减少塑料使用。
5. 制定严格的塑料垃圾管理法律。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塑料污染行为。
以上是塑料污染的主要危害及其解决途径。塑料污染问题复杂,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参与,才能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参考。如有进一步问题,欢迎和我交流。
10. 海洋垃圾污染现状和数据
回答如下:海洋发展的利与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利:
1. 资源丰富: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库,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对于矿物、石油、天然气、鱼类等的需求。
2. 经济贡献:海洋经济包括渔业、航运、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 科学研究: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之一,对于气候变化、地质演化、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4. 交通运输:海洋是连接各大洲的重要通道,海洋交通运输能够实现大规模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提高了物资流通的效率。
弊:
1. 环境破坏:海洋开发活动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破坏珊瑚礁等,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会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气候变化:海洋发展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海洋污染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4. 国际争端:海洋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可能引发国际争端,如领土争端、渔业争端等,影响国际关系稳定。
综上所述,海洋发展既带来了利益,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海洋资源的作用,需要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