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在海洋遥感的应用实例
原理:海洋不断地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同时,海面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照射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利用专门设计的传感器,把这些能量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海洋的图象或数据资料。
特点:
①具有同步、大范围、实时获取资料的能力,观测频率高。这样可把大尺度海洋现象记录下来,并能进行动态观测和海况预报。
②测量精度和资料的空间分辨能力应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③具备全天时(昼夜)、全天候工作能力和穿云透雾的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透视海水能力,以便取得海水较深部的信息。
2. 海洋遥感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海洋遥感专家是一群研究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海洋数据并分析海洋动态的科学家。他们通常是海洋学、地球科学、遥感技术等领域的专家。
其中一些专家包括:
1. 陆祥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减灾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荣誉。
2. Jared K. Enti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洋遥感科学家,致力于使用遥感技术监测全球海洋洋流、海溢油等能够对人类造成威胁的事件。
3. 杨进东:国家海洋遥感应用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海洋遥感科学研究和相关应用,是中国海洋遥感领域的知名专家。
4. Robert H. Weisberg: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系教授,致力于使用遥感技术和数值模型预测和监测海洋环境。
5. Craig Donlon:欧空局海洋-气象-土地交互遥感技术领域的专家,负责多项国际级大型科学计划,如欧洲气候变化倡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
3. 举例说明海洋遥感的应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地球资源普查、环境污染监测、地震监测、海洋监测、土地利用规划、植被分类、作物产量调查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方面。
按照常用的电磁谱段,遥感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4. 遥感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
海洋卫星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为海洋专属经济区(EEZ)综合管理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卫星一方面可为EEZ划界的外交谈判提供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尤其是那些调查船及飞机难以进入的敏感海域;
(2)提高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该海域是全世界38%热带风暴的发源地。我国深受其害,平常年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60亿元左右,严重年份超过100亿元。1997年的“9711”特大风暴袭击浙江沿海,仅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70多亿元;
(3)为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服务。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油气、海洋渔业和海岸带资源。中国40多个近海渔场普遍出现衰竭现象,迫切需要发展远洋渔业。全球渔场信息困乏制约了远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5. 海洋遥感的主要对象的是?
用各种遥感方法获得并提取光波所携带的海洋信息。主要采用多光谱遥感技术:用多光谱传感器接收海面向上光谱辐射和海面热辐射,然后根据海洋-大气系统辐射传递模式进行数据和图象处理,得出海洋的环境参数。
海洋辐射传递的光谱特征是多光谱遥感探测海洋的基础。多光谱传感器参数的确定,依赖于海洋光谱辐射研究。海洋的向上辐亮度,只有陆地的0.1~0.05倍,且动态范围很小。确定海洋环境参数所要求的光谱带宽为10nm,而陆地遥感所要求的光谱带宽,一般要增大10倍以上。因此,用来探测海洋和海岸带的多光谱传感器具有较窄的光谱带宽。为了获得较大的接收能量,传感器具有较大的瞬时视场角。例如,海岸带海色扫描仪(CZCS)的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带宽为20nm,瞬时视场角为 0.05°,相应的地面分辨率约为800m。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发展起来的陆地-D卫星(美国)、斯包特卫星(法国)、地球资源卫星 1号(欧洲空间局)、气象海洋卫星(日本)、流星Ⅱ型卫星(苏联),在光谱选择、地面分辨率、遥感器配置等总体设计中,都尽可能地兼顾了陆地和海洋的光谱辐射特征。海洋卫星的主要遥感手段,虽然是各种微波传感器,但是对于提供完整的海洋数据信息而言,光学遥感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6. 物理海洋与遥感
遥感和地理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进行分别解释:1.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海洋等表面及周围环境物理量信息和对地理特征进行探测、测量、记录、处理和分析的一种地球科学技术。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主要输入,经过数据管理、编辑、分析和输出各项操作,进行空间数据组织、分析与处理,在专题制图、空间决策支持和地理信息共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所以,高中地理上区分遥感和地理信息可以从技术方法的角度来说,前者更着重于物理量的获取和分析,后者则更注重数据的处理和利用。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交叉使用也十分广泛,往往在空间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同时运用两种技术。
7. 物理在海洋遥感的应用实例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遥感专业还是不错的,海洋遥感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过现在遥感方向招的人不多,海洋遥感就业面很窄。主要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和研究生培养。
海洋遥感实验室设有: 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原海洋物理)博士点(1993年)
海洋物理山东省重点学科(1994年)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点(2000年)
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我国在卫星海洋遥感和海洋探测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从事前沿性基础研究并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8. 遥感在海洋方面的应用
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 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是PCI、ENVI、ERDAS和ERMapper。
9. 海洋遥感原理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 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雷达卫星(radar sat)是由加拿大发射的装有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和散射计的遥感卫星。可应用于农业、地质等领域。SAR的全天候、全天时及能穿透一些地物的成像特点,显示出它与光学遥感器相比的优越性。雷达遥感数据也在多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也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射自行研制的L波段雷达卫星。国际上星载雷达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它们将为数字地球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