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家海洋中心招生简章(国家海洋科学中心)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7 07:02   点击:6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国家海洋科学中心

始建于1965年,是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国海洋技术的行业管理,承担国家海洋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标准的拟定;承担国家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及其成果的转化;承担国防建设所需的军事海洋观测技术研究和海洋技术装备及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并代表国家开展国际海洋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为海洋行政管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2. 国家海洋研究中心

苏纪兰,物理海洋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苏纪兰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

1935年12月,苏纪兰出生于湖南攸县。大陆解放前夕,苏纪兰随父亲去了台湾。

1957年,苏纪兰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异国生活条件的优越和事业的成功未能磨灭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1967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多年。

1971年,在夫人袁立宜的支持下,他们变卖了房子,辗转到加拿大打听回国事宜,后又向使馆多次申请回国。然而,当时大陆正处于“文革”动乱之中,苏纪兰的心愿迟迟未能实现。

1979年,苏纪兰带着一家人回归祖国,来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工作,研究河口动力学及陆架动力海洋学。

1979年,回国到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工作。

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7.1-8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机械工程系 代理讲师

1967-1974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系 助教,副教授。

1971-1972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啸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74-1980 佛罗里达州立大西洋大学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1977年5月取得终身任教权)。

1979-1980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访问副教授。

1981-今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教授,研究员。

1993年,杭州湾水系界面对悬浮物和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浙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浙江沿海(台州湾)高混浊水体动力沉积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中方成果,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中日黑潮综合研究中方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   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   世界数据中心   (World Data Center)是国际科学联合会下设的科学数据组织,有40多个学科数据中心,分属四个数据中心群:WDC-A 美国、WDC-B 前苏联、WDC-C 欧洲和日本、WDC-D 中国。   1988年,中国加入WDC,并建立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World Data Center D)。WDC-D组织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中国中心协调办公室、科学委员会秘书处及九个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有九个分中心   中心名 挂靠单位   海洋学科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地震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地质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   空间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空间中心   天文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气象学科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   冰川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寒旱所   资源环境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地理所   地球物理学科数据中心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4.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官网

就业前景还可以,毕业生可从事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探测、海洋信息处理技术等工作;也可在水产、饲料、鱼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学习,考研方向有海洋科学、声学、物理海洋学等等

5. 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中心

国内海洋工程领域的高级别期刊有:《海洋与湖沼》、《海洋工程》、《海洋技术》、《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海洋勘探技术》、《海洋技术学报》等。

《海洋与湖沼》是中国科学院的期刊,按照EI收录标准建设,是国内最早开办的海洋工程期刊,涵盖海洋、海洋工程,以及湖沼学等。《海洋工程》是中国工程院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工程院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期刊,按照EI收录标准,以及研究讨论海洋工程的学科研究。

《海洋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大科学期刊,可以按照EI,SCI和ISTP收录标准,其研究范围覆盖海洋工程、海洋修缮与理论、海洋环境及近海海洋环境动力学、海洋动力学和海洋水文等学科领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是由大连海洋大学主办,可以按照EI收录标准,主要关注海洋、水文、渔业、大气科学及海洋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以及海洋教育与科技社会的相关议题。

《海洋勘探技术》由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可以按照EI收录标准,主要讨论海洋勘探、海洋资源开发及管理、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维护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行业应用。《海洋技术学报》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可以按照EI,SCI和ISTP收录标准,其研究范围覆盖海洋理论、海洋卫星遥感、海洋航海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搜救技术等学科领域

6.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

1980年,法国在家海洋开发中建造了无人潜水器。1980年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建造了“逆戟鲸”号无人无缆潜水器,最大潜深为6000米。“逆戟鲸”号潜水器先后进行过130多次深潜作业,完成了太平洋海底锰结核调查、海底峡谷调查、太平洋和地中海海底电缆事故调查、洋中脊调查等重大课题任务。

7.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简介: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由原国家海洋局塘沽海洋站更名。

是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海洋环境水文、气象和水质、污染基本要素长期、连续监测工作,并为所在海域的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海洋环境信息、海域测量、海洋环境预报服务。注册资本:64万人民币

8. 国家海洋科研中心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其网站上称,“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项目于今年5月在该实验室正式启动,旨在加强中国的全球海洋监测活动。

总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将显著提升全球海洋(包括极区海洋)在亚中尺度和近温跃层的遥感观测能力,有效提升我国海洋观测水平,有效服务于国家海洋科研、海洋权益及海洋渔业等发展需求,在国家“海洋强国”、“海上丝绸之路”等关键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9. 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官网

2002年成立的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联合单位包括以下机构:

1.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CAS)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4.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5. 青岛市政府(Qingdao Municipal Government)

以上单位联合合作,共同推动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海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是中国在海洋领域重要的科研机构之一,致力于推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科技创新。

10. 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1 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技大学

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

4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沈阳金属所

5微尺度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技大学

6 信息科学实验室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7分子化学实验室依托单位: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所

8武汉光电实验室依托单位:华中科大、武汉邮科院、武汉数理所、中船717所

9 凝聚态实验室依托单位:中科院物理所

10海洋方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研究所

11航空航天方面----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人口与健康方面----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

13核能方面----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

14新能源方面----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先进制造方面----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

16量子调控方面----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依托南京大学

17蛋白质研究方面----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8轨道交通方面--------现代轨道交通国家

11. 国家海洋科学研究院

中国南海研究院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是以南海为专门研究对象并从事相关学术交流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其前身是创立于1996年的“海南南海研究中心”。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海南南海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南海研究院”,由此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拓展南海研究事业,加强和完善学术网络建设,2013年1月研究院成立“中国南海研究院北京分院”。2016年3月,“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是第一家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以南海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合作研究机构。2017年6月,研究院与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被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名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