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海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来源:www.shuishangwuliu.com   时间:2023-07-27 18:03   点击:14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植被特征:

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

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夏绿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和熊等。

2. 海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和什么

1、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2、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 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

3、大陆基

大陆基又称“大陆隆”、“陆基”,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陆坡上,另一部分覆盖着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3. 海洋特征

鱼鳍

鱼类在水中主要依靠鳍来自由游动。鱼的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胸鳍2片,生在头的后方、鱼体前部的两侧,每侧1片,两侧对称,其主要作用是改变鱼的游动方向,如向上、向下、左右转弯等,同时还用于保持鱼体的平衡。背鳍生在鱼的背部,有的种类为1片,有的种类为一前一后2片。腹鳍生在鱼的腹侧前部,有的种类左右各1片,有的则合二为一。臀鳍生在鱼的腹部后方、肛门附近,一共2片。背鳍、腹鳍、臀鳍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鱼在水中身体状态稳定,防止侧翻。尾鳍生在鱼的尾部,只有1片,有的呈桨状,有的为开叉状,尾鳍的功能最多,对鱼的运动也最重要,其左右摆动是鱼向前游动的主要动力,此外还有控制鱼的前进方向、保持鱼体稳定等作用。

鱼的各种鳍

鱼鳔

鱼类的身体比重一般都略大于水,之所以能在水中自由地沉浮,主要是通过体腔内一个叫做“鳔”的囊状器官来进行调节。大多数鱼的腹腔内都生有鳔,鱼鳔为长椭圆形囊状器官,分为前后两个室。鱼类可以通过部分腺体从血液中分离出气体填充至鳔内,以调节鱼体的比重。鱼需要上浮时,向鳔内充气,使鱼体的比重小于水;鱼类需要下沉时,则排出鳔内一部分气体,使鱼体的比重大于水。同时鱼还可以通过调节鳔前后两个室的充气量大小,使鱼体的前后侧浮力不等,从而使鱼在水中能呈现头部上仰或者尾部上翘等不平衡状态,以协助其能向上或向下快速游动。

鱼鳔

有些深水鱼(如金枪鱼类)体腔内没有鳔,平时只能依靠在水中不停地游动才能保持漂浮状态,一旦停止游动很快就会下沉。鲨鱼虽然也没有鳔,但其肝脏很大,可通过调节肝脏的比重来调节其沉浮。

陆地生物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肺组织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有些陆地生物种类的皮肤也能参与呼吸功能。而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通过鳃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溶于水中的氧,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海水通过鱼的口进入口腔,再通过两侧的鳃流出体外。海水在经过鳃时,与鳃组织进行气体交换,溶于水中的氧透过鳃组织薄膜进入血液,鱼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则通过鳃组织薄膜排入水中。鱼类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效率要比陆上生物高得多,陆上生物进行呼吸时一般仅能吸收空气中所含氧的20%左右,而鱼类则可吸收水中溶解氧的80%。这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氧比空气中氧的含量要低很多,空气中含氧量约21%,而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仅有5~7毫克/升,水中的含氧量仅为空气含氧量的几万分之一。

4. 海洋的主要形式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当海浪汹涌时,海床仍然是宁静的。

那么,海底没有声音吗?也不是。

水下动物经常在窃窃私语,但我们只是听不到它们。

如果你使用特殊的水下聆听设备,你会听到各种声音:蜂鸣声,鸟鸣声,小狗声,狗叫声,并在有危险时发出警报。

动物世界各有特点。

海参会随着肌肉伸展和收缩,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可以游泳数十公里,并且比普通火车更快地攻击其他动物。

乌贼和章鱼可以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向推力快速撤退。

有些贝类不会自行移动,但难波可以在船下免费进行长途旅行。

还有一些深水鱼,它们有自己的发光器官,像闪烁的星星一样游动。

5. 请问海洋的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2亿亿吨。

由于盐份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

地球上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97.2%,极地冰山占2.15%,地下水占0.632%,湖泊与河流占0.017%,云中水蒸气占0.001%。

6. 海洋的主要作用

海洋在地球限度中作用有调节温度,保持湿度,平衡球体。

7. 海洋的主要特征

我国海域辽阔,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相邻海域的分界线分别为:①渤海-黄海:辽东半岛的老铁三岬、山东半岛的蓬莱角;②黄海-东海: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济州岛的东南角;③东海-南海:广东的南澳岛、台湾岛的鹅銮鼻。

海洋自然地理特点:水深、海底地形、底质、岛屿及其在战略、战役上的作用;海岸情况、濒海陆地及登陆与抗登陆的条件;海峡或水道的数量及通航条件;海洋水文要素(潮汐、海流、波浪、水温、盐度、透明度等)和海洋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能见度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