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所研究员工资
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石油、矿产、环保、食品、水利和医药卫生等行业。如国家石油企业、矿产企业、国土、水利等企事业单位;与海洋化学、环保有关的机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大型食品企业、医药公司、海洋局、海关、环境监管部门等。除了直接就业之外,本专业还可以赴国外深造。薪资待遇还不错。
2. 海洋所研究生待遇
是处级单位还是副局级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是正厅级的,待遇的话的,按照工作人员的级别由低到高!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归口管理国家海洋信息资源,为国家海洋经济建设、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信息业务与技术支撑服务,并对全国海洋信息工作实施业务指导和协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含国家海洋资料中心、中国ARGO资料中心、海洋档案馆和国际海洋学院中国业务中心)是世界海洋资料中心(WDC)中国天津海洋资料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资料交换委员会(IODE)的国家协调员,是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情报系统(ASFA)中国国家输入和服务中心,也是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文件和出版物中国保管中心。3. 海洋研究院工资
挺好的。中海油的收入要比中石油和中石化高一些,福利好一些。中海油成立时间较晚,企业办社会很少,负担比较轻,大多是社会化服务,经济效益比较好。
而中石油中石化由原国企转变而来,企业办社会非常严重,企业成了小社会,负担十分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和效益,也影响了职工收入和待遇。
4. 海洋研究所主要业务
中科院是部级,而研究所是厅级。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国家最高学术机构,成立于1949年11月,是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有6个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12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重庆)、104家直属研究机构、4个国家实验室、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12个野外观测台站,3所高等学校、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
5. 海洋科研所工资高吗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毕业就业待遇非常不错。
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行业来看,大多是教育、公共管理、制造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据了解,中国海洋大学2019届毕业生薪酬水平在4000-10000,均值在7000左右。
6. 海洋所研究员工资高吗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农林牧渔类的专业之一,主要涉及海洋渔业依托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渔业、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与设备、水产养殖等。在当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海洋科技领域的发展应当具有广泛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就业前景而言,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就业,其中包括:
1. 渔业生产:毕业生可以在各类海洋捕捞企业、渔船企业、港口码头等渔业生产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2. 海洋环境监测:毕业生可以在海洋环境监测、调查机构等单位从事海洋保护、生态环境调查、管理工作。
3. 水产养殖:毕业生可以在各类野生水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生产企业、水产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4. 海洋科学研究:毕业生可以在大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大学和海洋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海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通过在不同的领域积累经验和能力,可以逐步发展成为海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者,未来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7. 海洋研究员工资高吗
海洋遥感专家是一群研究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海洋数据并分析海洋动态的科学家。他们通常是海洋学、地球科学、遥感技术等领域的专家。
其中一些专家包括:
1. 陆祥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减灾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荣誉。
2. Jared K. Enti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洋遥感科学家,致力于使用遥感技术监测全球海洋洋流、海溢油等能够对人类造成威胁的事件。
3. 杨进东:国家海洋遥感应用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海洋遥感科学研究和相关应用,是中国海洋遥感领域的知名专家。
4. Robert H. Weisberg: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系教授,致力于使用遥感技术和数值模型预测和监测海洋环境。
5. Craig Donlon:欧空局海洋-气象-土地交互遥感技术领域的专家,负责多项国际级大型科学计划,如欧洲气候变化倡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
8. 海洋所研究员工资多少
没有。海员的工资一般是与公司规定有关,也与公司的利益挂勾的,国家没有明确的工资标准。海员是航行大海的船只的工作人员的统称,一般分为高级海员和普通海员。高级海员分为管理级和操作级:管理级: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政委(仅中国有);操作级:二副,二管轮,三副,三管轮。 普通海员又称支持级 水手长,机工长,一水,二水,机工等,还包括厨师,事务员等。现在国内沿海的船上绝大部分还有管事一职,又称为船东代表,应属管理级。 海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海员职业对从业人员具有相当高的职业素养要求。
9.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待遇收入
研究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之外、以科研工作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
独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种,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集中的是直属国务院的中科院、社科院两大科研系统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种独立研究院所是直属国家各部委的,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还有一种是直属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
1.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成立于1958年,园区面积27万平方米,定位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现有职工2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硕士导师18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外留学回国人才23人。
主要优势重点学科领域:天然资源化学增值研究,新型建材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特种精细化工材料,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化学灌浆材料与工程技术,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我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设有1个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3个硕士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国立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
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并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以及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现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工程专业学位),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426人,其中硕士生252人、博士生174人。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
我所拥有热能工程为中科院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海洋地质三个学术型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先进能源系统、先进燃烧和能源战略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现有硕士导师41名,博士生导师39名。
本所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位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起回广州能源所学习,完成实验及学位论文。 2020年我所拟计划招收硕士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0余名。
5.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前身是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学术带头人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使用现名。
广州地化所拥有5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9个专业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及2个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点。2018年在学研究生567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硕士研究生228人)。设有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72人。
6.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州生物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来自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留学生攻读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