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
在地球表面上大陆和洋底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台阶面,陆地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0~1千米,洋底大部分地区深度在4~6千米。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一语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大陆架和大陆坡以外的整个大洋,狭义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的深洋底。这里所用为后一种含义。三大地形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海底地形单元
2. 海洋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增加了资源多样性等等
3.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类型
地表的任一部分都具有某种形态,且都有其形成发展历史。各时期作用于其上的营力种类、方式、强度往往不同,同一时期作用于同一地表的营力也不止一种。各种营力对地表的塑造作用不同,不同组成物质和地表形态对各种营力的反映也各异,反映在地表上,表现为不同规模、年龄、发育阶段的各种地表形态。现有的分类体系包括:外动力地貌、构造地貌、气候地貌等单要素的分类体系;内力与外力作用强度对比的分类体系;主导成因的综合分类体系等。除了包括全球表面的地貌分类体系外,还有仅包合部分地表的专题性地貌分类体系,如冰川地貌分类体系、喀斯特地貌分类体系和为生产服务的农业地貌分类体系、灾害地貌分类体系等应用性地貌体系。但至今尚无一个被公认为比较成熟的分类体系。
4. 海洋地质作用的类型及产物有哪些
海洋地质是研究被海水覆盖的那部分地壳,包括海床、洋底及海岸的地貌、海底表层沉积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历史以及各种海洋地质作用和海底矿产的科学。海洋占地球总面积70.8%,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探讨地球的发生、发展、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重要领域。
5. 海洋地质作用有哪些
河流地质作用:河流普遍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带,是改造地表的主要地质营力之一。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基本分类: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相关知识:河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河床;并使河床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河床形态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河水的流速场,从而促使河床发生新的变化,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回答如下:海洋发展的利与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利:
1. 资源丰富: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库,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对于矿物、石油、天然气、鱼类等的需求。
2. 经济贡献:海洋经济包括渔业、航运、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 科学研究: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之一,对于气候变化、地质演化、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4. 交通运输:海洋是连接各大洲的重要通道,海洋交通运输能够实现大规模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提高了物资流通的效率。
弊:
1. 环境破坏:海洋开发活动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破坏珊瑚礁等,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会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气候变化:海洋发展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海洋污染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4. 国际争端:海洋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可能引发国际争端,如领土争端、渔业争端等,影响国际关系稳定。
综上所述,海洋发展既带来了利益,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海洋资源的作用,需要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7. 海洋地质现象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8. 海洋地质作用及地貌特征
1、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2、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 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
3、大陆基
大陆基又称“大陆隆”、“陆基”,是大陆坡坡麓附近各种碎屑堆积体的联合体总称。它一部分迭置在大陆坡上,另一部分覆盖着大洋底,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米的地方。
4、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5、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9. 海洋的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湖北武汉,是一所公办理工类“211”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位于山东青岛,是一所公办理工类“985”工程大学。
以山西省2021年为例,两校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
1.中国地质大学
理科普通本科一批563分,文科普通本科一批583分;
2.中国海洋大学
理科普通本科一批586分,文科普通本科一批5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