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西海洋人文旅游资源
是的,广西远古时代是海洋,后来才上升为陆地的。
在远古代震旦纪(距今8亿年以前)到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6~5亿年)、奥陶纪(距今5~4.4亿年)、志留纪(距今约4.4~4亿年)、泥盆纪(距今约4~3.5亿年)、石炭纪(距今约3.5~2.9亿年)到二叠纪(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距今约2.9~2.3亿年)各地层均有分布,其中发现有大量的笔石、头足类(鹦鹉螺)、三叶虫、腕足类及珊瑚、鸮头贝等史前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说明在距今2亿年~至少8亿年前,广西地区被大面积的海洋覆盖。
直到中生代三叠纪(中生代第一个纪,距今2.3~1.9亿年),陆生动植物化石才大量出现,但仍有数量巨大的海洋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显示,到侏罗纪(距今1.9~1.4亿年),广西大部成为陆地。
2. 广西海洋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的海叫做北部湾
3. 什么是广西海洋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3′之间,东连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广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全长1628.6千米。[1][2][105]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37万人[109]。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主要分布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类型地貌,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平原、台地面积达5.55万平方千米。[105][112]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其中壮族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1.4%[106]。
八桂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113]。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1]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地跨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独特地位。[107][108]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24740.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6%。[7]
4. 广西海洋国际旅行社
很好的专业,西大海洋科学专业挺不错的,兼之西大还有双一流大学这一牌子,这个专业是有出路的,广西是既沿边又沿海的省份,西大海学科专业是目前全广西大学中唯一设置的专业,未来前景真的很可观,现在国家很重视海洋科学,能就读该专业是挺有远见的。
5. 广西海洋文化在中国海洋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
山东是中国海洋强省。山东半岛濒临黄海渤海,东与日朝隔海相望,西连黄河流域广阔腹地,北临京津冀,南接长三角。山东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毗连海域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富,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在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和山东地区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6. 广西海洋文化的发展轨迹
靠近广西的海叫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
7. 广西海洋人文旅游资源有哪些
广西防城港市被评为“国家边境旅游实验区”
防城港,北部湾畔的明珠。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门户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这是一方生态宜居的乐土。阳光、沙滩、大海交相辉映;清风、正气、青山相扶益彰,善朴和谐的民俗与包容的发展,孕育了这里的健康安宁和幸福。
从广西“3·22”工程到防城港建市,防城港历经了破茧之变,如今已成长为极具特色的沿海沿边城市、生态海湾城市、海洋文化名市、重要柩纽城市、临港工业城市和边关开放城市。
8. 广西海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海洋功能区划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628.59公里,“一湾相挽十一国”的北部湾拥有得天独厚的蓝色潜力。
9. 广西海洋人文旅游资源介绍
广西地区位于两大板块挤压碰撞地带,据考证,数亿年前,广西曾是一片海洋,生活了无数的海洋动物。距今2.2亿年前,广西所在的地区开始整体抬升,从此进入了稳定的陆地时代,恐龙等陆地动物开始在此繁衍、兴盛、演化。直至现代,广西成为了一个地形复杂的地区。
10. 广西海洋旅游的类型有哪几些?
是的,广西远古时代是海洋,后来才上升为陆地的。
在远古代震旦纪(距今8亿年以前)到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6~5亿年)、奥陶纪(距今5~4.4亿年)、志留纪(距今约4.4~4亿年)、泥盆纪(距今约4~3.5亿年)、石炭纪(距今约3.5~2.9亿年)到二叠纪(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距今约2.9~2.3亿年)各地层均有分布,其中发现有大量的笔石、头足类(鹦鹉螺)、三叶虫、腕足类及珊瑚、鸮头贝等史前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说明在距今2亿年~至少8亿年前,广西地区被大面积的海洋覆盖。
直到中生代三叠纪(中生代第一个纪,距今2.3~1.9亿年),陆生动植物化石才大量出现,但仍有数量巨大的海洋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显示,到侏罗纪(距今1.9~1.4亿年),广西大部成为陆地。
11. 什么是广西海洋文化?广西海洋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
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苗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至于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广西少数民族一般穿家织的土布,上面有姑娘们亲自手绣的各种精美、复杂的图案,色泽艳丽,款式多样。
姑娘们喜戴银制饰物,耳环、项圈、手镯、银钗、银扣等,看上去光彩夺目。
人民豪爽、纯朴、热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逢节日或者祭祀,会举行各种盛大的活动,人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唱歌、跳舞,热烈的气氛会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广西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纯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和桥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绝。
壮族的歌--壮族人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所以广西又被称为"歌的海洋"。
青年男女恋爱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丧葬唱哭丧歌,还有互相盘考比赛智力的歌,宴请宾客唱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祷歌,教养儿童唱儿歌和童谣。
每到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会集到特定的场所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歌节"。
瑶族的舞--广西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保持了瑶族古老文化及习俗的瑶族同胞。
他们的歌舞民族色彩极为浓厚,其旋律、歌词、服装、舞姿、形象与道具均独立构成。
18种舞蹈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为盛行。
每年在中国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都可以看到各种瑶舞的表演。
苗族的节--苗族以节日多、场面大而出名。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有苗年节、芦笙节、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等众多节日,纪念丰收、祭祀等。
节日中可以听到动听的芦笙曲和看到优美的芦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拦路歌、拦路酒、拦路鼓、挂彩带、挂彩蛋、打酒印等众多苗族好客习俗的款待。
侗族的楼和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风雨桥是我国闻名的木建筑,是侗族的象征。
桥身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全是榫头结合,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惊叹不止。
侗族的楼,包括吊脚楼、鼓楼、凉亭、寨门、水井亭等几种木结构建筑,都是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
近年来,侗族的建筑艺术展,更是轰动了全中国,人们一致称赞侗族的建筑艺术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